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猪场2014年出现的临床腹泻病例,对发病猪送检病料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这3种重要病毒进行检测,同时分析PEDV的ORF3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建立的三重RT-PCR检测方法,检测下限可达104拷贝/μL的混合质粒,特异性好,没有扩增出其他病毒。PEDV感染率高达36.3%,TGEV与RV的感染率均不足1%,此外还存在1例PEDV与TGEV混合感染的情况。对部分PEDV阳性病料的ORF3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5.9%!100%(96.9%!100%),且与疫苗毒株遗传关系较远。该结果明确了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了了解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BB130818)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1×LD50和100×LD50菌量分别攻毒感染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菌株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采集以100×LD50剂量攻毒时小鼠的脾脏、肺脏、肝脏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为50.3 cfu/m L;以1×LD50剂量攻毒36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48 h后可从小鼠肝脏、肺脏中检出该菌;以100×LD50剂量攻毒24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肺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36 h后可从小鼠肝脏中检出该菌;小鼠全身败血性出血,脾脏、肺脏、肝脏均出现病变。说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进入小鼠体内的主要增殖器官首先是心脏、脾脏和脑组织,然后到肺脏和肝脏。  相似文献   
93.
随机抽取安徽省3个肉种鸡场种鸡及3个地市农贸市场商品鸡的血清样本和泄殖腔拭子,采用ELISA进行鸡白血病检测,并对J亚群鸡白血病病毒抗体阳性鸡群中病鸡的肝组织、全血及上毒细胞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结果表明,3个肉种鸡场中J亚群鸡白血病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73.50%和15.22%;3个农贸市场商品鸡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00%、2.22%和9.10%。3个肉种鸡场A、B亚群鸡白血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93%和1.08%,AL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17%、17.93%和15.22%。PCR检测结果表明,从可疑发病鸡的肝组织和全血中均能扩增出ALV-J gp85特异性片段。结果证实安徽省鸡群中有ALV-J感染,并呈不同程度的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4.
沙门菌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通过动物性食品进行传播,尤其是商品肉鸡。商品肉鸡中的沙门菌主要来源于其养殖、运输、加工、冷藏等生产加工过程。因此,了解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的来源,加强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对降低沙门氏菌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为制备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效力,将3株受试菌株(AEr21、AEr31和AEr32)培养至稳定期,经终质量浓度为2 mg/L甲醛灭活后,用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制备成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并与商品化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MCP-1、TNF-β、IFN-γ),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3~+、CD8~+/CD3~+ T细胞亚群百分比,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方式测定免疫保护率,并采集小鼠脏器(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制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AEr21、AEr31、AEr32全菌体灭活疫苗组和商品化弱毒疫苗组、灭活疫苗组二次免疫小鼠后的血清IgG抗体效价分别为1∶3 200、1∶6 400、1∶1 600、1∶6 400、1∶3 200(以全菌体超声裂解物为包被抗原)和1∶3 200、1∶6 400、1∶3 200、1∶25 600、1∶6 400(以重组SpaA为包被抗原);商品化弱毒疫苗组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和CD4~+/CD3~+、CD8~+/CD3~+ T细胞比例最高,与灭活疫苗组差异显著,各灭活疫苗组间差异均不显著;AEr21、AEr31、AEr32全菌体灭活疫苗组和商品化弱毒疫苗组、灭活疫苗组对灌胃和腹腔注射攻毒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100%、100%、100%、100%和80%、100%、60%、100%、100%;AEr21和AEr32全菌体灭活疫苗组的病理组织变化较AEr31全菌体灭活疫苗组和商品化弱毒疫苗组、灭活疫苗组更显著。表明受试菌株(AEr31)与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制备成的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不仅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还可完全抵抗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96.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一种损害猪只繁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病毒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妊娠母猪感染PRRSV后会出现流产现象,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保育猪感染后则表现出生长发育性能大幅降低[1...  相似文献   
97.
98.
利用表达纯化的猪丹毒丝菌(ER)胆碱结合蛋白B(CbpB)建立一种检测ER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克隆扩增ER的CbpB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入E.coil 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产物。以纯化重组Cbp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一系列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ER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CbpB-ELISA),并用于临床猪血清样品检测。建立该方法的最适条件:包被抗原浓度为1.0 μg·mL-1,4 ℃过夜;5%脱脂奶粉于37 ℃封闭2 h;血清稀释度为1:100,37 ℃孵育60 min;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 000,37 ℃作用45 min;显色时间为37 ℃作用10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ER抗体,与其他猪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性;阳性血清稀释至1:12 800时仍可检出;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与全菌体-ELISA、SpaA-ELISA、商品化ELISA试剂盒及Western-blot比较,该方法总符合率分别为91.67%、93.33%、86.67%和90.00%,其中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5%、94.55%、88.89%、90.91%,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5.71%、80.00%、66.67%、80.00%。对进行和未进行ER免疫的猪血清样品检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6.67%,感染抗体阳性率为30.5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为ER的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
家蝇体内外携带有成千上万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诸多研究发现家蝇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数量可达百种;这些病原微生物对家蝇本身并无危害,但是对人和动物却危害严重,甚至可以引起畜禽的死亡。论文通过概述家蝇的特性、体内外携带病原体种类与数量、传播病原的方式及引起的疾病类型等方面,了解家蝇在动物疫病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家蝇在动物疫病传播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揭示了在畜禽饲养过程中消灭苍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也是减少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0.
基于2006年—2017年5月国家农业部兽医公报和安徽农业大学猪病检测中心的数据统计,分析了猪丹毒在我国及安徽省的流行情况,阐述了猪丹毒的危害性,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特别是目前防控猪丹毒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