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0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大小为828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62 bp)、5.8S(153 bp)及ITS-2(217 bp)序列。序列比较表明,该食道口线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的ITS及5.8S序列,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弓形虫虫株529bp重复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首次对中国来源于不同宿主、不同地域的9个弓形虫虫株(ZS1人株、PY猪株、GY猪株、ZC猪株、NT猪株、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O绵羊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RH株之间在529 bp重复序列的变异进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奠定基础。【方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PCR方法对10个虫株的529 bp重复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GEM-T Easy质粒载体,再经菌落PCR及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10个弓形虫虫株的529 bp重复序列都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范围为0.8%~2.9%。变异主要位于第32~55位碱基之间,这些碱基变异与虫株的宿主来源、地域来源及毒力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529 bp重复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弓形虫与其它寄生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研究弓形虫的种内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3.
病原体溯源技术研究进展及在寄生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体是导致人和动植物感染疾病的根源,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病原体溯源研究对于基因型鉴定、分类地位准确化、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病原溯源研究。作者主要对病原体溯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安氏隐孢子虫ITS-1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三株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即GD株、HN株和AH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Ⅰ(ITS_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旨在确定ITS_1是否可作为C.andersoni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GD株、HN株和AH株的ITS_1序列基本一致,仅AH株有三个碱基的差异;但与GenBank注册的C.muris和C.parvum存在种间差异,而且差异显著。说明ITS_1可作为C.andersoni种的遗传标记,从而为隐孢子虫属的种间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基因组学的发展,应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正成为日本血吸虫研究的前沿领域。生物体中的基因是相对稳定,但是蛋白质的活动随着生命活动的进行表现出动态的变化,并具有对外界环境发生反应的能力。对日本血吸虫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能直接地反映其生理功能的过程。这些研究为研制开发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从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成虫蛋白质的性别差异性、药物相关蛋白组学、免疫蛋白组学等方面,对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开展"科技创新课题"不仅是国家教育部对各高校的要求,也是华南农业大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施之一.在论述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如何以此为平台来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猪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IGS rDNA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于种内保守、种间差异明显的序列片段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区分2种猪食道口线虫的熔解曲线分子鉴定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通过熔解曲线差异而准确鉴定猪食道口线虫2个种,与其他线虫和吸虫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能检测猪食道口线虫单虫卵样品和FTA卡片的DNA模板。该研究为猪食道口线虫种类准确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准确、敏感、特异且快速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东地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患病鸡进行腺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其分子特征.[方法]采集的病料样品,通过鸡胚有限稀释法经SPF鸡胚传代分离纯化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并对病毒的hexon、fiber-2、ORF19和ORF29基因进行PCR扩增,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hexon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此次分离的毒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命名为WM-XC株),SPF鸡接种分离毒株后,致死率达90%,死亡鸡只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肝炎等变化,肝脏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明显的嗜酸性包涵体,显示分离毒株具有致病性.fiber-2基因序列同经典毒株ON1和KR5相应序列的相似性达96.1%和97.0%,与2015年以来国内分离的毒株序列相似性则达到100%;ORF29序列与2013年国内分离到的毒株JSJ13和JN13的相应序列相比存在33个碱基的缺失;WM-XC分离株与2015年以来国内分离毒株序列相同,但相比经典株ON1和KR-5,缺失ORF19序列.[结论]此次从广东地区分离到的血清4型Ⅰ群腺病毒,和近年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流行毒株一样,其fiber-2、ORF19和ORF29基因序列与经典毒株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鸡艾美耳球虫耐药性的人工诱导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虫病是集约化养鸡场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目前其防治仍主要靠抗球虫药,但药物的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耐药性,球虫的耐药性成为防治鸡球虫病的一大严重障碍。人工诱导产生耐药虫株,可为球虫耐药性相关研究提供材料,建立快速、准确耐药性检测方法,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降低了药物残留的几率。本文对艾美耳球虫耐药性虫株的人工诱导方法及耐药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鸡球虫耐药性检测的展望,为消除球虫耐药性,更好地防止鸡球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