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分离自湖北省大悟县的患病山羊体表脓包中的致病菌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脓包中细菌的分子分类学地位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通过对分离株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细菌菌落形态和细菌生化特性分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并对已鉴定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脓包细菌敏感性药物。[结果]从脓包分离的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氏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以及绿脓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氯霉素等敏感。[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该病流行病学的研究与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收录的微小牛蜱Bm9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表达引物,以微小牛蜱幼蜱总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了Bm91基因,其长度为1 908 bp,包含一个大小为1 83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该蛋白预期分子质量为83 ku。将Bm91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m91,转化BL21宿主菌,经IPTG诱导,发现在0.8 mmol/LIPTG,诱导时间2 h,温度37℃条件下,目的重组蛋白表达量最大,约占蛋白总量的20%。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为83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被兔抗微小牛蜱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3.
参照牛皮蝇 Hypodermin C(H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牛皮蝇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了牛皮蝇HC基因,将扩增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基因与已知序列同源性达99.45%。同时,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并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4.
双芽巴贝斯虫电镜观察显示,红细胞内的虫体可分为裂殖子、正在分裂的裂殖子滋养体三个阶段。球形体大小与核一样,位于核与前极环之间。滋养体多形,膜为单层,虫体内有线粒体,微丝体。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室已制备出多株针对牛叠朊的单克隆抗体,为充分鉴定这些单克隆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通过基因克隆表达的策略获取牛叠朊基因缺失突变体的重组蛋白,以期为单克隆抗体的表位鉴定提供物质材料。经过对牛成熟叠朊编码基因及预测蛋白结构特征的分析,设计表达9个缺失突变体的引物。以PCR扩增出叠朊基因的缺失突变体,与pET-30a(+)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入E.coli DH5α中,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JM109和E.coli BL21表达宿主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以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表达量和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9个牛叠朊编码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通过IPTG的诱导表达,其中有6个缺失突变体被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这为其单克隆抗体表位的进一步鉴定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海血蜱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天然草场上的青海血蜱在实验室进行了生活史观察,结果,青海血蜱生活史校长,为三宿主蜱,1个生活周期为138-217d,1年1个世代,幼蜱,若蜱的吸血期,蜕变期皆随季节和温度不同而有差异。饱血雌蜱的产卵前期和产卵期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并随不同月份有明显的生殖滞育现象,另外,还对各期饥饿虫体的寿命和量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环形泰勒虫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形泰勒虫病近几十年来在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同时对其未来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藏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当雄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动态,2010~2011年从当雄6个乡镇13个行政村每月采集血样,共采集1175份牦牛血清,采用牛皮蝇蛆病诊断技术(ELISA方法,GB/T 22329-2008)进行检测及阳性血清进行年抗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阳性率为73.6%~100%,1年中11、12、1月份抗体水平较高,从10月份开始升高,表明当地预防性驱虫的时间应为11月份。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将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前体基因(P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pVSV-G质粒载体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用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幼仓鼠肾细胞(BHK-2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嘌呤霉素筛选抗性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中FMDV衣壳前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构建正确,绿色荧光蛋白和FMDV衣壳前体蛋白在细胞中能稳定表达。FMDV衣壳前体蛋白基因细胞表达体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防绿僵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绿僵菌属的分类、绿僵菌侵染机制、与入侵相关的重要酶以及生防制剂的开发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绿僵菌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时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