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19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应用GIS技术建立生物防火林带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省生物防火工程体系建设及综合效益研究”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领域的理论方法,研究基于GIS的生物防火林带信息管理系统。以安徽省青阳县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试点单位为示范区,建立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数字地面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对生物防火林带营造进行优化的方法。应用ARC/INFO、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开发基于GIS的生物防火林带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型软件,集收集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办公自动化于一身,初步具备了生物防火林带营造优化决策、管理、综合效益评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2.
盐度骤变和渐变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发育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三疣梭子蟹幼蟹对盐度的适应性,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2组试验.骤变试验以27为基础盐度,幼蟹直接转入7、11、15、19、23、31、35、39、43、47、51盐度水体中;渐变试验盐度从27开始,以4/d的日变幅逐渐升至51和降至7,分析不同处理下幼蟹存活率、变态率及摄食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I期幼蟹盐度从27骤变为11~23后,120 h存活率≥50%,骤变为35~47,72 h存活率均降至10%,96 h内幼蟹全部死亡.Ⅱ期幼蟹盐度骤变为7、47、51后,96 h存活率分别为40%、20%、0%,其他处理存活率≥50%.I期幼蟹盐度骤变为11~31时,变态率≥40%,其他处理均为0%;Ⅱ期幼蟹盐度骤变为11~39时,变态率≥40%,其他变态率为10%~30%(51处理组除外,为0%).盐度骤变试验组存活幼蟹平均摄食卤虫成体1~3.17个.盐度突降<16或突升<8时,幼蟹的摄食量高于其他盐度骤变组.盐度渐变对幼蟹存活率、变态率和摄食量的影响均小于相应盐度下的骤变组.幼蟹适应盐度渐变的能力强于骤变;在盐度的降低或升高变化中,幼蟹能较好的适应盐度降低;幼蟹的盐度适应能力随发育呈增强趋势.15~31为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  相似文献   
183.
敌百虫对泥鳅、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渔用双效速溶敌百虫为试验药物,对泥鳅、鲤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不同的浓度组药物作用下,泥鳅1mg/L、2mg/L、4mg/L、8mg/L、16mg/L试验,半致死浓度3.4mg/L,安全浓度0.34mg/L;鲤鱼0.1mg/L、0.2mg/L、0.5mg/L、1mg/L、2mg/L、5mg/L试验,半致死浓度1.5mg/L,安全浓度0.15mg/L。每间隔2h观察、记录试验鱼的自然状况、死亡尾数、体色、呼吸状况及活动状况;同时,测定水体温度、气温、pH值及水体溶氧量。试验验证了敌百虫对泥鳅、鲤鱼的毒副作用较强,敌百虫对泥鳅的最低致死浓度为2mg/L,对鲤鱼的最低致死浓度为1mg/L,说明泥鳅比鲤鱼的抗药性强。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呼吸减弱、鱼体弯曲、翻肚且倒挂于水中的神经中毒现象;检查可见,鳃丝淤血、鳍部充血、眼球突出、嘴大张。  相似文献   
18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选择以脊尾白虾为敌害生物,进行了毛蚶苗种敌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8~21.1℃范围内,体长4.51—5.49cm,平均体重1.63g的脊尾白虾在饥饿状态下,可以吃食壳长0.355~0.527cm的毛蚶苗种。在此范围内,脊尾白虾及毛蚶苗种的大小,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李欢  张俊伶  王冲  向丹 《草业科学》2009,26(7):40-43
试验采用根袋法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凋落物降解的影响。4、14、21和28 d后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延长,凋落物的质量逐渐减少,接种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根系的降解速率;凋落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含氮量均表现出先迅速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凋落物地上部含磷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根系含磷量则总体趋于平稳。与不接种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根系含N、P量及降解系数,但对地上部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6.
一、实施警犬精准勤务的必要性 (一)能有效增强警犬勤务的工作效益.实践表明,警犬勤务在轨道交通安保中的震慑作用有着不可替代性,但由于地铁线路与站点众多,人与犬的数量与最佳作业时段有限,要想充分发挥警犬勤务的作用,进行科学的规划,实施精准勤务就是提升警犬工作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7.
家猫能自然及人工感染SARS病毒,本研究旨在探讨家猫ACE2潜在的SARS病毒受体功能。以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序列为模板,用同源模建法模拟了家猫ACE2的三维空间结构,发现家猫ACE2与人ACE2结构十分相似,其结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病毒囊膜纤突(S)蛋白的关键氨基酸的同源性很高(15/18)。将家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N端1-367 aa对应的基因片段及其跨膜区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B中,构建了表达质粒pcDNA-mA367,转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fACE2的N端片段已在细胞膜上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8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渤海湾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孵化用水pH8.13~8.21,温度30℃左右,光照250~450lx的条件下,渤海湾卤虫卵在盐度10‰~60‰范围内,均能孵化,盐度40‰、45‰时孵化率最高;盐度20‰~55‰,24h孵化率均在50%以上;盐度75‰时24h孵化率为0,48h孵化率37.5%。建议试验条件下,渤海湾卤虫卵孵化盐度范围控制在25‰~50‰,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水资源情况在此范围内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89.
作为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近岸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日益突出,受到持续、广泛关注。为评估海洋微塑料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在青岛近岸采集夏、秋、冬3个季节的牡蛎(Ostrea gigas tnunb)及海滩沉积物样品,分别采用碱性消解法、密度浮选法提取牡蛎体内和海滩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析该区域内海洋微塑料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以及牡蛎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牡蛎体内与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表现为夏季>冬季>秋季;在3个季节中,牡蛎体内的微塑料丰度均显著高于沉积物中的丰度,是沉积物中的3~4倍;总体上,牡蛎体内和海滩沉积物中均以粒径<1 mm的纤维状微塑料为主,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牡蛎体内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颜色总体上保持一致,以透明、蓝色为主;显微红外光谱显示,微塑料的聚合物种类有聚酯纤维、腈纶、人造丝、纤维素、聚丙烯-聚乙烯共聚物。基于牡蛎体内与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随季节变化的一致性和微塑料物理特征上的相似性,建议将牡蛎作为青岛近岸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指示生物。本研究可为青岛近岸海产品中微塑料的潜在风险评估及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监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新冠疫情与非洲猪瘟防控的最大创新在于主要用生物安全举措解决了重大疫情的难题。现代养殖构建了较为复杂的生产系统,生物安全是融入该系统最现实的生产力;养殖实践的困惑,与其说是控制疾病感染来保障畜禽健康,倒不如说是强化生物安全创新来实现安全生产。现代养殖生物安全既要关注建设层面的“软基础、硬条件、实操作”,更要关注技术层面关键环节“精隔离、严消毒、强免疫”。在全方位、系统性、精细化的生物安全实践中下足功夫,才能奠基现代养殖高质量发展最强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