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3 毫秒
31.
对于产蛋鸡来说,在开产高峰期前后,产蛋对机体造成应激,此时若营养物质供给不足,且大量地使用疫苗和消毒管理不严,加上饲养密度大,会使得外界病毒广泛存在。而免疫鸡群由于个体差异、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技术等种种因素导致抗体不均匀。进而导致免疫失败。当机体内抗体水平较低(Hb≤4),就很容易感染NDV而大群发病,使鸡群产蛋率骤降.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蛋鸡一旦感染,对输卵管损害较大,对日后产蛋量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32.
乙胺嘧啶是一种广泛用于人类的抗原虫药物,对疟原虫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另外对人畜共患病——弓形虫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乙胺嘧啶的副作用较大,安全范围较小,过量使用会损坏畜禽的生殖系统,并且不易恢复,将它应用于种畜禽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山东省莱阳市一种鸡场用乙胺嘧啶饲喂蛋种鸡,连续使用了5天,结果在种蛋孵化时出现了死胚现象。  相似文献   
33.
猪营养研究最新进展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彩梅  王振勇 《养猪》1997,(4):9-12
  相似文献   
34.
为了进一步探讨雏鸡脑软化的发病机理,实验设计了建立雏鸡脑软化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复制出雏鸡发生脑软化症模型,发病率为36.7%,发病日龄在30~60天。同时对实验条件下获得的脑软化症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体重、大脑重、小脑重和血清中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控制饲料中维生素E的含量和添加过量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其它营养成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成功复制雏鸡脑软化模型。同时还表明维生素E缺乏和过量不饱和脂肪酸能影响机体和大、小脑的发育。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选用168头平均35 d断奶的种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组分别饲喂不同处理的酸化日粮,以酸结合力(BC)和pH表示。其中基础日粮组(第3组)的BC/pH为23.3/6.11,2个试验组(第2组和第1组)的BC/pH分别是14.9/4.9和11.9/4.51。研究酸化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及生理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不同BC/pH值饲料的仔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但低BC/pH值日粮(11.9/4.51)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发生;对应激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结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活菌数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血液内电解质平衡值dEB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结肠内容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6.
 【目的】针对猪附红细胞体g1基因编码的MSG1表面粘附蛋白(rMSG1)和以此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建立相应的ELISA方法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检测,并进行效果评估,以获得一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有效检测手段。【方法】将MSG1-pET28c_E.coli BL21菌株,在适宜的条件进行诱导表达,经菌体破碎、层析等步骤获取纯化的目的蛋白。以纯化的rMSG1制备免疫原接种小鼠,获取符合要求的多克隆抗体。以rMSG1和多克隆抗体建立ELISA检测方法,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符合性和重复性。【结果】接种后获得了符合效价的抗血清;基于rMSG1的间接ELISA方法临床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46.25%,其中阳性样本对已知小鼠抗血清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并且与其它一些抗原无交叉反应;此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可达到97.06%和95.92%,较间接血凝试验(IHA)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结果显示MSG1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性和可重复性,在临床检测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为揭示不同来源和特性的木聚糖酶对饲喂玉米小麦型基础日粮的AA+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在玉米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真菌酸性木聚糖酶、真菌中性木聚糖酶和细菌中性木聚糖酶及其组合酶,酶活均为12000IU·g-1,组合酶为3种酶各4000IU·g-1.试验将1050只一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试验期42d.饲养21d,42d采集鸡血,制备血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鸡血液指标.结果表明:木聚糖酶能分别显著提高1~21日龄和22~42日龄肉仔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50.00%和32.00%(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41.59%和9.10(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29.17%和22.73%(p<0.05);能显著降低1~21日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3.66%(p<0.05).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8.1±0.2)kg的PIC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对照基础日粮+100g/t非淀粉多糖酶Ⅰ)、试验2组(对照基础日粮+100g/t非淀粉多糖酶Ⅱ)、试验3组(对照基础日粮+150g/t非淀粉多糖酶Ⅱ)、试验4组(对照基础日粮+200g/t非淀粉多糖酶Ⅱ)。结果表明:复合酶Ⅱ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粗脂肪、粗纤维、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39.
为揭示不同来源和特性的木聚糖酶对饲喂玉米小麦型基础日粮的AA+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在玉米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真菌酸性木聚糖酶、真菌中性木聚糖酶和细菌中性木聚糖酶及其组合酶,酶活均为12000IU·g-1,组合酶为3种酶各4000IU·g-1.试验将105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试验期42d.结果表明:木聚糖酶能提高1~21日龄、22~42日龄肉仔鸡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22~42日龄的料重比,分别为8.89%和11.90(p<0.05),显著提高粗脂肪6.78%(p<0.05)、钙、磷的表观代谢率分别28.66%和30.99%(P<0.05),组合酶组好于单体酶组.  相似文献   
40.
奶牛生产瘫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损失更大。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