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热病猪群中PRRSV的调查及其流行毒株的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大陆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均为美洲型,而对PRRSV欧洲型还没有系统的调查和病毒分离的报告.2006年暴发的高热病至今让养殖户和兽医人员记忆犹新,到底PRRSV在此次发病中的流行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PRRSV流行株Nsp2、ORF5和ORF3基因序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RT-PCR方法扩增2006年--2007年从江西、湖南、海南、广东等4省的不同猪场病猪体内分离的1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Nsp2、ORF5和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个PRRSV流行株的Nsp2均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缺失位置与JXA1毒株相同;11个PRRSV流行株的ORF5、ORF3基因和JXA1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99.1%~99.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5%、98.4%~99.6%;11个PRRSV流行株之间ORF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100.0oA、98.0oA~100.0%,其中5个流行株的ORF3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99.6%、98.8%~99.69,6。根据Nsp2所建立的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这11个PRRSV流行株与JXA1株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3.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尝试揭示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基因功能、信号通路的机制。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中检索白头翁汤的所有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利用STRING、DAVID、NCBI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研究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通过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得出白头翁汤11个活性化合物,化合物—靶点网络结果显示,11个活性化合物含有63个相应靶点;白头翁汤作用于猪腹泻的PPI网络图包含45个靶点,主要靶点是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ESR1)、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REBB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等,与猪腹泻靶点基因直接相关的靶点是拓扑异构酶Ⅱβ(DNA topoisomeraseⅡ,TOP2B)、ESR1、ESR2、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NR3C1)、AR和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剂2(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2,NCOA2);白头翁汤—猪腹泻PPI网络图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为5个,其中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分别有3、1、1个;白头翁汤作用于猪腹泻PPI网络图KEGG信号通路有1条。白头翁汤可能主要通过金鱼草素、掌叶防己碱、8-异戊烯基二氢茆酚-7-葡糖苷、延胡索乙素、足叶草脂素、黄麻苷和8-羟基松脂醇等调控TOP2B、ESR1、ESR2、NR3C1、AR和NCOA2等靶点,基因功能富集于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DNA模板转录、类固醇结合、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以及通过KEGG信号通路中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来治疗猪腹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尝试揭示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基因功能、信号通路的机制。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中检索白头翁汤的所有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利用STRING、DAVID、NCBI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研究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通过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得出白头翁汤11个活性化合物,化合物-靶点网络结果显示,11个活性化合物含有63个相应靶点;白头翁汤作用于猪腹泻的PPI网络图包含45个靶点,主要靶点是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ESR1)、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REBB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等,与猪腹泻靶点基因直接相关的靶点是拓扑异构酶Ⅱβ(DNA topoisomerase Ⅱ,TOP2B)、ESR1、ESR2、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NR3C1)、AR和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剂2(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2,NCOA2);白头翁汤-猪腹泻PPI网络图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为5个,其中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分别有3、1、1个;白头翁汤作用于猪腹泻PPI网络图KEGG信号通路有1条。白头翁汤可能主要通过金鱼草素、掌叶防己碱、8-异戊烯基二氢茆酚-7-葡糖苷、延胡索乙素、足叶草脂素、黄麻苷和8-羟基松脂醇等调控TOP2B、ESR1、ESR2、NR3C1、AR和NCOA2等靶点,基因功能富集于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DNA模板转录、类固醇结合、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以及通过KEGG信号通路中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来治疗猪腹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犬瘟热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和RT-PCR方法,对2008~2009年在兰州市和乌鲁木齐市的50份疑似犬瘟热患病犬样品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发现这2种方法的符合率达96%。犬瘟热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临床检测犬瘟热病毒感染的方法,而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RT-PCR方法更适合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甘肃省张掖市某奶牛场犊牛严重腹泻的病因,试验无菌采集发病犊牛血液、鼻黏液及粪便样品,通过病毒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16S r DNA 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等方法对发病犊牛的病料进行检测,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全血及粪便等样品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呈阳性;从粪便中分离出大肠杆菌,且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环丙沙星高敏,对其他抗菌药物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说明该奶牛场犊牛腹泻是由BVDV、I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同时配合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近些年来世界奶牛乳房炎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1-2018年发表的奶牛乳房炎研究文献7 470篇,利用VOSviewer软件绘制该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合著网络、关键词热度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参考文献共被引图谱,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年-2017年期间,国际奶牛乳房炎领域发文量总体趋势不断上升,但在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14年发文量较前一年有下滑趋势;全球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国家及机构主要集中在美洲和欧洲,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核心作者大多集中在比利时、荷兰和美国,中国在该领域仍处于劣势;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乳房炎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耐药性和致病机理、疫苗免疫和病原菌检测方法等。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及实验动物乳腺感染模型的建立可能会是未来奶牛乳房炎研究领域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乳黄消口服液滋阴、扶正及祛邪的功效,本研究观察乳黄消口服液对阴虚模型大鼠临床症状、饮食量、饮水量、体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总甲状腺素(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副乳房链球菌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大鼠在乳黄消口服液给药后精神正常,易抓取,但被毛光泽仍较差,有脱毛现象,大便正常。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大鼠体重(P>0.05)、胸腺指数(P>0.05)、脾脏指数(P>0.05)、TSH含量(P<0.05)上升,饮食量(P<0.05)、T_3(P<0.05)、T_4含量(P>0.05)下降,但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大鼠饮水量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乳黄消口服液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吞噬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乳黄消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吞噬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乳黄消口服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副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1.56、0.20和0.39 mg/mL。综上所述,乳黄消口服液可改善大鼠阴虚临床症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具滋阴、扶正和祛邪的功效,可用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由机体、病原微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疾病,给奶牛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但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及乳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中兽药由于低毒、低残留、疗效确切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论文主要从奶牛乳房炎辨证分型、中兽药组方配伍理论依据、中兽药不同剂型和中西兽医结合进展等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此外,还从中兽药抗菌、抗炎和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及今后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中兽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