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痘疫苗、羊痘重组质粒、绵羊痘病毒核酸和山羊痘病毒核酸阳性样品能够在试纸条上显示出阳性条带,而对其他样品不显示阳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2.
为了提高农机部件的设计效率,提出了基于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的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案,并采用置信权值数据库决策算法对任务分配进行了优化,依据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架构,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以农机部件万向轴的设计为例,采用数字化协同方案设计了万向轴的各个零部件,并基于并行计算原理对零部件进行了虚拟装配,在网络资源共享环境下,实现了零部件的智能化设计。  相似文献   
73.
旨在探究旋毛虫肌幼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型抗酸系统,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Ts-ODC全序列基因组设计三条特异性siRNA分子,采用脂质体浸染转染的方法将其分别转染至旋毛虫肌幼虫体内,使用q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最佳干扰siRNA分子及最佳干扰条件;并在pH 1.5、2.5、4.5和6.6的条件下将肌幼虫分别培养0.5、1和2 h,从肌幼虫Ts-ODC基因转录水平、酶活性及存活率等方面分析Ts-ODC基因干扰对旋毛虫肌幼虫抗酸能力的影响;将Ts-ODC基因被干扰的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小鼠,在7和42 d时分别收集成虫和肌幼虫,分别计算其减虫率;将子一代肌幼虫在pH 2.5的酸性条件下培养2 h,计算其存活率,对Ts-ODC基因干扰的遗传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s-ODC siRNA-757为最佳干扰分子,转染12 h、浓度为2μmol·L-1培养3 d时为最佳干扰条件;各组pH 2.5培养2 h时Ts-ODC基因转录水平最高,pH 1.5培养2 h时虫体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培养条件(P<0.01),pH 4.5培养0.5 ...  相似文献   
74.
试验旨在研究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GCP)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88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AA肉鸡(全部为公雏),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0、600、900 mg/kg的甘草多糖的试验日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21日龄,600、900 mg/kg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600、900 mg/kg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1~42日龄,600、900 mg/kg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600 mg/kg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6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各试验组肝脏T-AOC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2...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旋毛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性抗酸系统(AR5)及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TsODC)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p H1.5、p H2.5、p H4.5、p H6.6的培养液以及PBS (pH7.4)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0.5 h、1 h和2 h后,通过统计旋毛虫肌幼虫的存活率、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筛选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适酸处理条件。结果显示,在酸度为p H2.5培养2 h时,肌幼虫的存活率为51%(此时死亡数与存活数基本相等)及Ts OD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最高。因此,p H2.5培养2 h为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佳酸处理条件。于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氨酸、Ts ODC多抗血清、姜黄素和雷帕霉素,以PBS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12 h、24 h和48 h后,采用上述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后,通过计算肌幼虫存活率,采用q PCR检测Ts ODC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初步筛选不同制剂的最佳培养浓度及时间,并在各最佳浓度和时间培养后,再经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s ODC蛋白的表达,分析各制剂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  相似文献   
7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