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等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还可引起牛、羊等偶蹄动物发病,人也可感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传染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该病早在14、15世纪就已经记载了类似口蹄疫的疾病。而在1514年,意大利学者比较详细的记述了口蹄疫。在17、18世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暴发口蹄疫。直到现在,仍相续在世界各国都暴发了该病。目前,只有新西兰在历史上是唯一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续在20世纪初宣布消灭了口蹄疫。但当今国际贸易日趋频繁、物资交流更加广泛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暴发口蹄疫病的袭击。因此,各国对该病的防范意识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猪口蹄疫的临床流行特点及流行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猪口蹄疫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因为病猪排毒量很大,24h自呼出的气体就可以向外排出大量病毒。其中病猪口、蹄部水疱皮排毒  相似文献   
23.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突生呕吐、腹泻,为确定该猪场病猪发病的病因,通过调查了解该猪场病猪的临床表现,并对送检样品进行了病理剖解观察,初步判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为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感染.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利用Primer 5.0和olig0 6.0分别设计扩增PEDV M基因和TGEVN基因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电泳检测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病猪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4.
将长白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刀豆素A(ConA)的刺激下培养24 h后,提取其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白细胞介素-4(IL-4)cDNA,克隆到pMD19-T载体并测序.将构建好的载体双酶切并回收目的片段与pcDNA3.1(+)载体连接并转化入Top10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IL-4 cDNA全长为411个碱基,其中ORF为402个碱基,编码133个氨基酸,与GenBank公布的猪IL-4比对同源性为100%,从而证实成功构建了长白猪IL-4 cDNA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5.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陛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猪对本病都易感,但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非常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该病于1971年在英国首次暴发,主要引起架子猪和育肥猪群急性腹泻,当时不明其病因.后来在1977年证实,比利时和英国发生的是PED,并在比利时分离到该病毒.20世纪80年代,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直到2007年,在泰国仍有PEDV的发生,蔓延全国.尽管研制出了抗PEDV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但由于近几年PED的流行特点和发病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流行特点、病毒基因流行变异特点、传染流行特点、流行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犬瘟热病毒H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H蛋白进一步表达作为诊断用抗原、建立特异的犬瘟热病毒(CDV)抗体检测方法及CDV的预防奠定基础,以已构建含有犬瘟热病毒H基因的pMD18-H质粒为模板,利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824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所得H基因克隆至经相同双酶切处理后的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2...  相似文献   
27.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4种繁殖障碍性疫病感染状况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贵州省规模化养猪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管理不善以及引种不当导致了某些疫病特别是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感染,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繁殖障碍性疫病是规模化猪场常发疫病之一,其中以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4种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8.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引起的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等,而感染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由于猪细小病毒常与其他病毒如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临诊上本病与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和猪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极为相似,故仅靠临诊确诊较为困难。目前对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人们所重视。主要针对该病近年来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而为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探讨鸭坦布苏病毒在感染蛋鸭卵巢、脾脏及泄殖腔分布规律,为疫苗研究和筛选提供参考依据,选用210只200日龄~220日龄无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蛋鸭,随机分为7组,1组~6组腿部肌肉注射鸭坦布苏病毒液,7组腿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攻毒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分别于感染后第2、5、8、11、16、21天分6批次处死,取脾脏、卵巢及泄殖腔进行病毒分布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蛋鸭采食量、产蛋率均降低,并排有绿色粪便;剖检发现脾脏充血、肿大,卵巢萎缩,卵泡破裂,个别出现卵黄性腹膜炎;通过RT-PCR检测不同时间段卵巢、脾脏、泄殖腔等带排毒情况,并结合卵巢病变情况,可知本次试验中不同感染剂量的鸭坦布苏病毒在卵巢和脾脏内分别在第11天和第5天带毒最多,为今后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贵州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花溪区、息烽县和织金县3个地方3个猪场疑似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发病猪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并分别采集6份血清及组织病料,采用ELISA和PCR技术对18份样品进行PCV2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花溪、息烽、织金3个区(县)的PCV2阳性率分别为33.3%、83.3%和66.7%,3个猪场均出现了PCV2病毒感染,猪圆环病毒贵州流行毒株与Shanghai-06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