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37篇
林业   750篇
农学   427篇
基础科学   479篇
  392篇
综合类   3164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318篇
畜牧兽医   1869篇
园艺   573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本研究以感(岷山红三叶)、抗(澳大利亚红三叶品种♀Sensation×Renegade♂杂交新品系“甘农PR1”)白粉病红三叶材料为父母本杂交并种植成苗经人工接菌后筛选出抗、感白粉病的F1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标记构建红三叶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区间作图法对抗白粉病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可以为红三叶抗白粉病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49个AFLP标记构建得到的遗传图谱包含7个连锁群(LG1,LG2,LG3,LG4,LG5,LG6和LG7),遗传图谱的总距离为640.5 cM。其中,LG1连锁群的遗传距离(140.6 cM)和标记间平均距离(9.4 cM)均最大;LG4连锁群的遗传距离(55.2 cM)和标记间平均距离(1.8 cM)最小。应用区间作图法对红三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QTL分析定位,共检测到5个抗白粉病相关QTL位点(qrp-1,qrp-2,qrp-3,qrp-4和qrp-5),其中qrp-1、qrp-2、qrp-3和qrp-4位于LG4连锁群上,qrp-5位于LG5连锁群上。5个QTL位点对抗白粉病的贡献率为29%~90%,qrp-1对红三叶白粉病抗性的贡献率最大(90%),为主效QTL。  相似文献   
92.
植物的花序结构及其形态特征是影响种子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其花序大小、小穗数、小花数及小花的外稃、内稃和芒的性状特征直接影响种子形成和产量。本研究通过测定小黑麦品系C2、C35和黑麦品系C13、C33的花序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果:小黑麦花序[(14.30±0.52) cm×(1.24±0.09) cm]明显大于黑麦[(13.20±0.35) cm×(0.82±0.02) cm],小黑麦花序长而粗,黑麦花序短而细;小黑麦花序的小穗数[(21.35±1.47)个]少于黑麦[(30.20±0.79)个];小黑麦每个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为3~4朵,黑麦的小花数趋于稳定,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从花序中部小穗的小花结构看,小黑麦下位护颖长[(1.27±0.11) cm]和宽[(0.26±0.03) cm]、上位护颖长[(1.30±0.09) cm]和宽[(0.23±0.04) cm]均显著大于黑麦下位护颖长[(1.04±0.05) cm]和宽[(0.08±0.01) cm]、上位护颖长[(0.94±0.10) cm]和宽[(0.06±0.01) cm];小黑麦中部小穗第1小花的外稃宽[(0.32±0.03) cm]、外稃高[(0.24±0.03) cm]和芒长[(8.35±0.51) cm]、第2小花的外稃宽[(0.35±0.04) cm]、外稃高[(0.25±0.05) cm]和芒长[(8.37±1.19) cm]极显著大于黑麦相应值[(0.26±0.01),(0.15±0.01),(5.50±0.19),(0.25±0.01),(0.17±0.01)和(5.18±0.23) cm];第1和第2小花的外稃长[(1.35±0.06),(1.37±0.06) cm]和内稃长[(0.84±0.04),(1.41±0.06) cm]均小于黑麦的外稃长[(1.49±0.05),(1.47±0.05) cm]和内稃长[(1.45±0.05),(1.47±0.04) cm]。小黑麦的穗粒数[(52.50±1.80)粒]显著低于黑麦[(58.50±2.50)粒] (P<0.05),但其穗粒重[(2.08±0.04) g]、粒重[(0.04±0.00) g]和籽粒宽[(3.04±0.32) mm]均极显著高于黑麦 (P<0.01),每个花序的籽粒不仅体积大,而且质量较重,其籽粒的生产性能高于黑麦。小黑麦籽粒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浅黄色,表皮皱缩,饱满度差;黑麦籽粒呈窄纺锤形,青灰色,表皮光滑,籽粒饱满。小黑麦和黑麦花序结构与籽粒性状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黑麦花序宽和花序基部小穗数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花序长与籽粒宽极显著正相关(P<0.01),花序中部小穗的下、上位护颖宽分别与穗粒重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黑麦花序中部小穗第2小花的内稃长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外稃高与穗粒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小黑麦和黑麦的花序结构和籽粒特征,对正确区分二者和了解其籽粒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小黑麦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旨在探讨赖氨酸缺乏或过量对肉鸡生长发育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6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3个处理组的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0%(缺乏,LL)、1.00%(适量,ML)、1.40%(过量,HL)。试验期3周。结果表明:与ML组相比,LL组极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增加了耗料增重比(P0.01),而HL组对其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与ML组相比,LL组极显著降低了肉鸡的胸肌率(P0.01),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与ML组相比,LL、HL组均显著降低了肝脏中FABP1、ACC、ME、SREBP-1mRNA表达量(P0.05),HL组显著降低PPARɑmRNA表达量(P0.05),而LL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赖氨酸缺乏或过量及其导致的氨基酸不平衡可能主要是通过下调肝脏脂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肉鸡的生长发育及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48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产奶量[(36.49±1.50)kg]、泌乳天数[(175±6)d]等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d·头)的压片玉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1、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2、1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3。试验期4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0.82 kg/d(P0.05),产奶量显著增加1.18 kg/d(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0.58、0.66 kg/d,产奶量分别提高0.79、0.65 kg/d,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乳成分中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显著提高5.12%和4.8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乳脂率分别提高0.26%和2.70%,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5.47%和3.05%(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1%和1.84%、1.36%和0.96%,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在第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在第15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Ⅰ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在第30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在第15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毛利润提高2.14元/(d·头),其他组均降低。综合分析得出,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负面影响,同时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以添加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
邵志军 《福建茶叶》2016,(11):270-271
茶礼仪的表现形式可以视为人类主观意识的范畴,因此,在研究礼仪时不仅要有历史、文化的观点,更要有人类对价值的取舍和取向,茶礼仪研究要通过残存的片断去认识整体。文章从茶文化视角阐述了中英茶礼仪的提出背景、内涵、主要内容及实践形式等方面,并对英国的茶礼仪教育进行评析,探索这个国家茶礼仪教育的内容与不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96.
枞阳县稻茬直播小麦单产和效益偏低,影响小麦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导致稻茬冬闲田面积呈扩大趋势。分析制约枞阳县稻茬小麦单产效益提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7.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地面气象探测设备不断更新升级,新型自动气象站被广泛应用,防雷措施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其正常稳定运行。本文针对邵阳市已建新型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现状,结合雷电时空分布和安装环境,从雷电入侵途径着手,对新型自动气象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防雷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雷措施,有的放矢按照防雷规范进行防雷设计、施工,即可收到最佳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98.
99.
以3个不同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砂生槐种子的横纵径差异不明显,千粒重之间有差异,其中,日喀则种源千粒重最大.拉萨种源在各水温浸泡后其发芽率较其余2个高,达到42%,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随着浸泡水温的升高,其发芽率也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均表现为沸水浸泡后发芽率达到最大.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不同.温度越高并不表现为发芽率较高,其中拉萨和林芝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15℃时发芽率最好,日喀则种源在20℃发芽率最好.GA3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切破种皮和酸碱处理均有利于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的萌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0.
陕北草石蚕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草石蚕,其形似蚕或蚕蛹,颇为奇特,别名宝塔菜、地牯牛、地蚕、银条、罗汉菜、甘露子、土蛹、土虫草等,均以其地下块茎的形状而得名,在陕北俗称地溜儿,块茎内含大量淀粉和糖类,为人们喜爱的新兴蔬菜。草石蚕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根状茎匍匐,其上密生须根,在匍匐茎顶端有串球状肥大的螺丝形块茎,即食用部分。草石蚕根茎多呈纺锤形,有的顶端呈螺旋状,两头略尖,具5~15个环节,节间可见点状芽痕及根痕,质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