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8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引起致命性脑炎.人弓形虫病急性感染往往与弓形虫卵囊污染密切相关.探究弓形虫卵囊感染对宿主的致病机制和防控弓形虫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iTRAQ技术,结合2D-LC-MS/MS分析弓形虫PRU虫株卵囊急、慢性感染小鼠后,其脑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表明,在急性...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及菌丝长期保存方法,以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生捕食器和捕食能力为指标,比较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及菌丝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保存溶液中、-20℃条件下冻存3a的分生孢子没有萌发长出菌丝,而在4℃条件下保存3a的分生孢子仍可以萌发长出菌丝,且能产生捕食器捕食线虫。在固体培养基CMA和YPSSA生长的菌丝于-20℃或4℃条件下保存2a,菌丝仍可生长并产生捕食器捕食线虫;但在-20℃保存2a的菌丝复苏后接种对绵羊粪便中线虫的捕食活性较冻存前有所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可在3种保存溶液中4℃条件下及在固体培养基CMA、YPSSA中于-20℃或4℃条件下均可长期保存,但在3种保存溶液中4℃条件下菌株的捕食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3.
牦牛主产于中国,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能适应高寒的生态条件及耐粗、耐劳等特性,被誉为“高原之舟”。寄生虫病是牦牛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着牦牛的健康。作者从中国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牦牛寄生虫病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常见寄生原虫,其感染可引起鸡的贫血、腹泻、全身广泛性出血、产蛋下降、高死亡率.近年来,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严重危害鸡的健康,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和血液涂片等做出判断.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技术在寄生虫的分类和检测方面已成为一类快速、敏感、高效的新型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分子分类和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6.
鸡球虫分子检测及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所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原虫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病原检测方法费时且不够稳定.近年来,新的分子技术不仅为鸡球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稳定的检测方法,而且以其为基础可用来建立可靠的种、株鉴定及耐药株与敏感株间差异分析的方法,为球虫群体生物学、流行病学、疫苗研究及遗传变异和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等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对鸡球虫分子检测技术和遗传变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7.
大学开展"科技创新课题"不仅是国家教育部对各高校的要求,也是华南农业大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施之一.在论述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如何以此为平台来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9.
以从我国广州动物园华南虎肠道中采集的2条蛔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中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NC5和NC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对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蛔虫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广州动物园的2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858 bp,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猫弓首蛔虫(Toxocara cati)、犬弓蛔虫(T.canis)的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81%、82%;5.8S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8%、99%;ITS-2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狮弓蛔虫序列相似性94.6%,与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T.malaysiensis)序列相似性均小于60%。研究结果证明此次分离的华南虎蛔虫属于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40.
猫血巴尔通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血巴尔通体是引起猫发生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在分类学上归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最近有很多新的研究指出这类病原体应归属于支原体目,"血巴尔通体"和"附红细胞体"也应该合称为"血营养性支原体"(Hemotrophic mycoplasmas).猫血巴尔通体作为血营养性支原体的重要代表,己经被广泛深入地研究,文章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对本病有进一步认识,对其他血营养性支原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