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31.
将饲养到9周龄的苏禽96父母代母本母鸡9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0只。组间体重无显著性差异。10~22周龄饲喂5个水平的日粮,2、3、4、5、6组以每天每只鸡比第1组饲喂的代谢能(J)、粗蛋白质(g)依次提高21、0.32;42,0.64;63,0.96;84,1.28。3、4组为重复组。22周龄末称重,组间差异不显著。从23周龄到48周龄,饲喂同一种日粮,第3组每天每只鸡比其它组少喂5g,其它各组鸡饲喂量相同,结果,不同饲喂水平对蛋重、成活率几乎无影响。人舍母鸡产蛋量以第5组最高,为114.16个;第1组最低;为100.69个。育成期饲喂水平相同,产蛋期饲喂水平不同的3组和4组产蛋量分别为102.53个和104.85个,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产蛋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2.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中国15个地方白羽鹅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2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15个地方白羽鹅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2个微卫星标记中3个为高度多态座位,1个低度多态座位,其余均为中度多态座位。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太湖鹅(0.7105),最低的是皖西白鹅(0.5838)。织金白鹅与溆浦鹅遗传距离最近,为0.0417,而太湖鹅与四川白鹅最远,为0.7259。通过UPGMA法15个地方白羽鹅聚为3大类:织金白鹅、溆浦鹅、闽北白鹅、右江鹅、莲花白鹅、武冈铜鹅、同始鹅、浙东白鹅、籽鹅聚为第一类,广丰白翎鹅、皖西白鹅聚为第二类;酃县白鹅、百籽鹅、太湖鹅、四川白鹅聚为第三类。本研究证明中国地方鹅群体的遗传多性样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33.
旨在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鹅就巢与产蛋cDNA基因文库,筛选就巢母鹅上调与下调表达的基因.以就巢期和产蛋期鹅卵巢组织互为检测子和驱动子,进行正反双向消减杂交,获得鹅卵巢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从双向文库随机挑选单菌落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文库质量良好.选取65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641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对ESTs进行去除载体序列、质量检测、聚类及拼接,经BLASTn比对,有166条ESTs找到与之匹配的同源序列,其中92个是功能基因.比较就巢与产蛋SSH文库,发现就巢SSH库中参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细胞结构的基因出现频率较高;产蛋特异性基因文库中参与物质能量代谢、细胞防御的基因较多;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理论推定蛋白.结果提示,催乳素受体、抗苗勒管激素以及雌激素受体基因在就巢期上调表达可能与鹅就巢行为的启动与维持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鹅就巢行为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鹅对11种非常规饲料代谢能和纤维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鹅对不同非常规饲料的利用率。试验以30只成年太湖鹅公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其中1组为内源排泄物对照组。空腹24h后,每组强饲1种饲料,各组内每只鹅强饲量相同,内源排泄物对照组不强饲。采用平板收粪法收集24h排泄物。2次试验间恢复期12d。测定生产中常见的11种非常规饲料代谢能(ME)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利用率。结果表明:鹅对啤酒糟、白酒糟、瘪稻、黑麦草粉、稻壳、玉米秸、稻草、麦秸、麦糠、平菇菌糠、花生藤的真代谢能(TME)分别为9.29、8.67、8.97、5.89、3.85、3.10、3.32、3.02、5.29、2.48、3.15M J/kg。用TME法测得的11种非常规饲料的NDF利用率为6.14%~45.01%,ADF利用率为4.52%~32.57%,HC利用率为18.45%~61.59%。TME最佳一元预测方程为TM E=12.205-0.232CF(R2=0.817)。研究结果显示鹅对非常规饲料有较高的利用率,能量利用率和粗纤维(CF)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试验所测ME值可为非常规饲料合理利用,准确计算与调整鹅饲料配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鹅70日龄胸肌中IGF-I、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70日龄时太湖鹅体重、胸肌重极显著小于皖西白鹅,但是胸肌率没有差异,并且品种间在体重和胸肌重上存在性别差异;胸肌IGF-I和MSTN的mRNA、蛋白表达均无品种差异,并且在品种间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同一品种的公母鹅相比较,太湖鹅公鹅胸肌IGF-I mRNA表达显著高于母鹅;除了胸肌IGF-I的含量与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胸肌IGF-I、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鹅胸肌IGF-I mRNA表达量和胸肌率、胸肌重、体重呈显著负相关,皖西白鹅胸肌中MSTN的表达与体重呈强的负相关。结果提示,70日龄时鹅胸肌生长正负调节基因IGF-I与MSTN的表达无品种特异性,二者表达水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特别参与了70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36.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湖南4个地方鹅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31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湖南4个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5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鹅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4个鹅品种中,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5010 ~ 0.6705,各鹅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酃县白鹅(0.6705),最低的是武冈铜鹅,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鹅品种被聚为3类:道州黑鹅与酃县白鹅聚为第1类;武冈铜鹅自聚为第2类;溆浦鹅自聚为第3类.  相似文献   
3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300日龄雄性金定鸭10只,解剖后采集其血液及脾脏、肝脏、睾丸、肺脏、下丘脑、垂体、皮肤、腿肌、心脏、肾脏、胸肌、盲肠、小肠、胸腺,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1、TLR2、TLR4、TLR5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各基因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均有一特异性的单峰,无其他杂峰,说明引物的特异性较强,可以准确定量。4种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在101.4%~105.0%之间,均接近100%,相关系数(R2)为0.98~1.000。TLR1、TLR2、TLR4、TLR5 4种TLRs在金定鸭不同组织和血液中均有表达,但每种TLR受体在各组织中表达水平略有差异,其中TLR1在下丘脑中表达量最低,在胸肌中最高;TLR2在小肠中的表达量最低,在肺脏中最高;TLR4、TLR5在睾丸中的表达量最低,在皮肤中最高。以上结果说明,鸭TLRs在多种组织中能够广泛表达,本试验结果可为TLRs在鸭源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通过筛选的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太湖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8个微卫星位点均表现出多态性,总共检测到8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071个;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为0.4450,杂合度为0.5206。瓶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已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近期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种群数量曾经下降。根据遗传多样性检测数据,提出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9.
5个地方鹅品种肉品质测定与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太湖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五龙鹅、三花鹅进行肉品质研究,测定了鹅胸肌肉主要成分、常规肌肉品质、肌肉物理组织学特性、风味物质含量,分析比较不同鹅种的肉品质情况.太湖鹅与四川白鹅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脂肪含量皖西白鹅与太湖鹅、四川白鹅差异显著.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蛋白含量各品种间差异都不显著.肌纤维密度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肌纤维直径皖西白鹅与太湖鹅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25),皖西白鹅与四川白鹅差异不显著(P=0.399),其余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个鹅种中必须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皖西白鹅最高(17.15%、18.23%),太湖鹅较低(7.77%、7.8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46 ~0.372 g/100 g,肌苷酸含量为2.09~4.81 mg/g.总体来看皖西白鹅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有水平养、无水平养和网上平养三种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鹅生产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扬州鹅为素材,将扬州鹅雏鹅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鹅,公母各半,观测三种饲养模式对肉鹅增重、成活率、饲料转化比和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水平养组增重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饲料转化比显著低于其它组。网上平养组增重和无水平养组差异不显著,但成活率显著高于无水平养组,饲料转化比显著低于无水平养组。除了网上平养组的腿肌率显著低于其它组,有水平养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它组外,其它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不同饲养模式对肉品质和肌肉化学成分影响均不显著。因此,有水平养饲养效果要好于无水平养和网上平养,网上平养要好于无水平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