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梅山猪杂交试验(第二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猪的三元杂交试验结果,日增重春秋两季均以杜大梅最高,饲料报酬以汉长梅最佳(春季)。屠体品质,春季以上杜大梅最好,汉长梅最差;秋季以杜长梅最佳,杜大梅次之。瘦肉率杜长梅显著高于汉大梅和汉长梅。肉质性状总分春季以汉大梅最高,杜大梅次之,秋季以杜长梅最高,汉长梅次之。综合分析,杜长梅,杜大梅为较好的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零世代猪是系统选育的基础,通过对零世代猪育肥性能的测定,可为制定选择指数和今后估测其世代选育进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24头二花脸青年母猪,8月龄开始配种.于妊娠30、45、60、75、90和105天分别屠宰,每批屠宰3头,测定其配种时和屠宰时体重,子宫内容物重(胎儿、胎膜和胎液),胎儿和胎液的化学营养成分等.一、妊娠期的增重及其剖析1.配种时平均体重为72.55公斤,妊娠30天时增重为配种时体重的15.53%,妊娠45天时为23.96%,60天35.58%,75天45.80%,90天54.44%,105天56.9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养猪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本刊从这一期起举办现代养猪技术讲座。讲座从猪的品种出发,围绕发展商品瘦肉猪,比较系统地阐述猪的遗传和选育技术,猪的杂交,繁殖和人工授精,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猪的环境和猪舍建筑,以及电脑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进一步探索最佳杂交效果,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我们于一九七九年继续在江苏省洪泽农场进行了新淮猪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6.
鸵鸟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二)葛云山,徐晓波,朱述钧(江苏省农科院南京210014)四、鸵鸟的经济价值非洲黑鸵鸟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鸵鸟肉质鲜美,瘦肉特多,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低;皮的质地致密,可制成高级皮革,羽毛可做服装业或工业的上等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对24窝280头二花脸猪胚胎(儿)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一·二花脸猪第20天胚胎平均重为0.058克,第30天达1.55克,45天为18.99克,60天为77.55克,75天为218.68克,90天为394.05克,105天为563.81克,112.4天(出生)为682.65克。二·胚胎体躯各部发育不一致,体高、臀高的相对生长一直保持在100%以上,体长在100%左右,胸围在100%以下。三·胎儿的心、肝、肾的发育较胃、大小肠和肺为早,且增重快,脾发育较晚。四·胚胎(儿)的化学成分随胎龄的增长而变化。从第20天至出生日,水分含量由91.95%降至80.45%,蛋白质含量由5.97%提高到13.09%,灰分含量由1.40%(45天)增至3.73%,脂肪含量亦由0.83%(45天)增至1.76%。五·胚胎的胎膜于第60天前迅速发育,随后缓增,至第90天达高峰。胎液中尿囊液于第30天达最高量,75天后急剧地下降;而羊水量随胎龄渐增,75天达高峰,尔后渐减少。估测各胎龄胎膜重与胎儿重的相关,发现除75天外均为强负相关。猪胚胎期的生长发育和生后期一样,受着品种、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制约。猪和其它家畜一样,胚胎期的发育强度远远超过生后期,而且直接影响生后期的生长发育。因此,对于猪胚胎期的生长发育研究,有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国外早在上世纪就开始对猪的胚胎发育进行研究,较系统地报道了大白猪的胚胎发育规律。近几十年来进一步对猪胚胎死亡原因开展了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尤其对于我国猪种的胚胎发育特点的研究更少。我省优良地方猪种——二花脸猪——有产仔多等优良特点,迄今尚无系统地研究其胚胎发育的特点。为此,我们于1979年至1980年开展了二花脸猪胚胎期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其高产机制和正确饲养妊娠母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以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第8外显子序列经AulⅠ酶切后存在AA、AT和TT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而江苏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分析PGC1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相关性发现,AA基因型猪的左胴重、右胴重和脂肪重均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倒数第三、四腰椎间背膘厚AA基因型显著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9.
微卫星标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基因DNA多态性的新型DNA标记,因其数量多、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及检测方便等优点而倍受推崇。本文利用四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其在苏钟猪中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个微卫星座位在苏钟猪中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杂合度为0.5962~0.8823;多态信息含量为0.5146~0.870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4768~8.4935。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四个微卫星标记可以作为苏钟猪的遗传多样性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0.
葛云山 《猪业科学》2009,26(7):106-107
根据中日农业科技交流工作组会议,中日双方拟定合作研究太湖猪,双方养猪专家互访、考察、商洽,历经2年于1988年4月12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在南京签订了"太湖猪的种质特性及杂交利用"合作研究的会谈纪要,经双方政府批准后实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国家科委同意,农业部委托,江苏省政府批准,通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种畜牧场、畜产试验场共同组成研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