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测定肉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血清总蛋白含量、肠道菌群数等指标,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微生态制剂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平均鸡重16.08%,提高平均日增重7.98%,料肉比降低3.51%,(P0.05);与对照组相比,1‰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14.81%(P0.05);与对照组相比,3‰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盲肠、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18.04%、7.92%(P0.05),提高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盲肠、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57.80%、49.54%(P0.05);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性的降低盲肠、直肠中的大肠杆菌数。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并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鸡的新鲜粪便和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到4株形态与丁酸梭菌相似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丁酸梭菌,分别命名为C1-001、C1-002和C1-003|研究3株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其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宋内志贺氏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抑菌作用,C1-001抑菌性能最优|均能产丁酸、乙酸以及可促进饲料消化吸收的α-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除了脂肪酶外,C1-001产酸及产酶效果最显著|均可耐受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至少2.5 h,C1-001耐受性最优。 [关键词] 丁酸梭菌|筛选|鉴定|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从实验室保存的83株芽胞杆菌中初筛出11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根据溶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筛选出溶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3株,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出1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ZP。对筛选到的3株解无机磷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时间与菌株解磷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产解磷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复合益生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观察发酵前后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 H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提高3~4个数量级,其中乳酸菌为1.78×10~9cfu/g,酵母菌为2.75×10~8cfu/g;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6.07%(P0.05),酸溶蛋白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87倍和5.23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蔬菜灰霉病拮抗菌,为灰霉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山东泰安和寿光蔬菜温棚采集根围土壤样本进行菌种的分离,采用生长对峙法筛选灰霉菌拮抗菌株,并测定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在细菌发酵液拮抗灰霉菌的研究中,筛选出了SG-8.5、SG-1.8和SG-8.3等3株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普遍存在于动物肠道中,是一类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当给予足够量的益生菌时,会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治疗人畜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以期为益生菌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紫锥菊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和抗病毒作用,是国际上研究比较热门的免疫调节剂。本文介绍了紫锥菊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综述了其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的药理学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尝试建立一种盐酸恩波副品红比色法测定玉米浆中亚硫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玉米浆进行重复测定,得到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3.8%,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100.5%,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满足方法要求,对比国标蒸馏法测定结果,进行结果 t检验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与国标测定结果无差异,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玉米浆中亚硫酸盐含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3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试验Ⅰ组为阳性对照组,试验Ⅱ组为阴性对照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Ⅲ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发酵中草药制剂,且试验Ⅱ、Ⅲ组在肉鸡35日龄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1 mL,连续攻毒2 d,测定肉鸡死亡率、免疫器官指数、盲肠菌群含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白介素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造成鸡大量死亡,试验Ⅱ组高达75.00%,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 < 0.05),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鸡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5),仅有23.33%;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 < 0.05),但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脾脏指数接近于试验Ⅰ组,而法氏囊指数稍高于试验Ⅰ组,说明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抵抗大肠杆菌感染,脾脏和法氏囊发育不受影响;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 0.05),但试验Ⅲ组由于饲喂发酵中草药复合芽孢杆菌制剂,肠道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从而大肠杆菌数量与正常饲喂状态下的试验Ⅰ组趋于一致;42日龄时,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1.99%和36.56%(P < 0.05),血清IgG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4.68%和28.15%(P < 0.05);42日龄时,试验Ⅱ组IL-2含量最低,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 < 0.05),试验Ⅲ组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 < 0.05)。  相似文献   
20.
UV-C辐射对拟南芥基因组完整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UV-C辐射对基因组完整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TAB法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的完整性。用TCA/丙酮法提取叶片总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检测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拟南芥基因组DNA随UV-C辐射时间的延长断裂明显增强、并诱导产生1条分子量约为66 kDa的蛋白条带。[结论]UV-C辐射可以引起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断裂,对蛋白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