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148头育肥奶公牛犊为样本,在6月龄时采集体尺数据和体重数据。对体尺数据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奶公牛犊6月龄体重估算公式:Y(体重)=-861.3777—2.4981×x1(体高)+6.2301×如(十字步高)+2.0595X玛(体斜长)+1.0935×x4(胸围)+1.2346XX,(腹围)。5个性状与体重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模型拟合度90%。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消费能力显著提高.以役用为主的牛逐渐退出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成为餐桌上大量消费的优质食品。目前.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和牛肉供应短缺.导致价格迅速上涨。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2年我国人均消费牛肉4.2kg,牛肉消费量552.4万t,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机制及其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娟  赵晓川 《饲料工业》2006,27(13):57-59
甲烷主要是由数种甲烷菌通过CO2和H2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旦生成后就很难被代谢掉。科学研究已证明甲烷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而且甲烷温室效应的影响作用远高于CO2,平均每分子甲烷气体的温室效果为CO2的10倍以上,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率可达15% ̄20%。大气中动物甲烷的排放量为8.0×107t,反刍动物占的比例较大,约为全球总量的15%,其中牛每年甲烷产生量为家畜总产量的73%。据报道,随着肉牛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大气中的甲烷含量每年以1% ̄1.3%的速度递增(孙维斌,1999)。中国是反刍动物拥有量最大的国家,动物废弃甲烷排放量可达…  相似文献   
14.
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细胞真菌微生物,生长、传播速度快。其产生的霉菌毒素是对食品、饲料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毒素。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等。饲料发霉产生的霉菌毒素是造成饲料浪费和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变质的饲料不仅影响动物健康,最终也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饲养密度对西门塔尔公牛增重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黑龙江省某种牛场健康的11~13月龄西门塔尔公牛24头,并按照体重分层随机分组,每组8头,组间始重无显著差异,Ⅰ组、Ⅱ组、Ⅲ组饲养密度分别为8 m2/头、10 m2/头、12 m2/头,试验预饲期10 d,试验期40 d,共50 d。[结果]在试验结束时,Ⅰ组、Ⅱ组、Ⅲ组试验牛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试验牛均表现随投料后时间延长,趴卧率逐渐增高,Ⅲ组试验牛晨饲后和晚饲后2 h的趴卧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在试验开始时,Ⅰ组血液CREA水平显著高于Ⅲ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束,Ⅰ组血液CREA和HSP-70水平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相同增重水平下,西门塔尔公牛由420 kg育肥至490 kg,饲养密度为8 m2/头时,牛舍空间利用效率更高,但长期饲养有威胁...  相似文献   
16.
国外利用荷斯坦公犊牛乳饲、谷饲生产小牛肉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满足我国消费者对高档牛肉日益增长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经验技术,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奶公犊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牛肉,既能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又能解决我国高档牛肉进口量逐年增加的问题。现从小牛肉的分类、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牛肉品质的影响因素、生产犊牛白肉的犊牛代乳品研究、生产犊牛红肉的饲料日粮研究四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我国利用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牛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次局地热对流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川  何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675-4677,4689
利用自动站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3日营口东部山区发生午后局地热对流天气的温度特征及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并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产品分析了其对这次午后热对流降水的监测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由于营口地形是西低东高,且中东部地区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所以当营口东部山区处于高压控制时,白天强烈的非均匀地表加热导致较高的午后地表温度以及地表温度与气温的巨大温差,是形成午后局地热对流降水的必要条件。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午后局地热对流降水有很好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对未来半小时内的降水量估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资料,对雾—霾天气的年、月、日分布特征和各等级雾—霾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雾—霾天气以轻雾和轻微霾为主,雾占9.1%,年平均雾日为7 d,重度霾和中度霾很少,平均每年约为0.25、0.58 d。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4月,轻雾和霾主要出现在7月至次年1月,轻雾和霾在1月和8月出现双高峰值,轻雾在8月最多,霾在1月最多,春冬季霾明显比轻雾多。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00,14:00最少;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14:00次之,2:00最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