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1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秋季是引种、母羊配种、羔羊育肥的最佳时节,羊只的流通比较频繁,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做好秋季羊病的防控,不仅有利于该季的养羊生产活动,而且能为羊群顺利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期继续邀请来自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的专家,分别从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三个方面介绍秋季羊病的流行特点、发病规律与预防控制措施。我们还将介绍冬季羊病防制专题,敬请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62.
随着合成抗原和重组抗原的日渐增多,发展合适的佐剂以确保疫苗的最大活性及对接种者的保护作用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目前,细胞因子作为疫苗佐剂已成为免疫佐剂研究的热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63.
疫病除造成羊的直接死亡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患病后生产能力降低而导致饲养成本的隐性增加,另外还有一些人畜共患病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羊炭疽病、羊布氏杆菌病、包虫病等.  相似文献   
64.
嵌合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组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和制备多联或多价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FLAG序列通过融合PCR技术插入口蹄疫结构蛋白VP1GH-loop可变区,并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VP0、VP3和嵌合型VP1,在体外组装出嵌合FLAG外源多肽的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结果]大肠杆菌表达的口蹄疫衣壳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存在,在缓冲体系中融合标签被切除衣壳蛋白VP0、VP3和FLAGVP1组装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约25 nm左右.FLAG序列成功插入GH-loop可变区第150-151氨基酸位点之间,外源多肽的插入没有影响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结论]口蹄疫loop可变区引入外源抗原是可行的,但外源多肽的大小及理化性质会影响病毒样颗粒的组装效率.  相似文献   
65.
塞内卡病毒A(SVA)与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猪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并且以SVA作为载体插入FMDV抗原表位外源基因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报道。为了构建一种嵌合FMDV抗原表位的重组SVA毒株并进行鉴定,本研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O型FMDV的B细胞表位与白蛋白信号肽(human albumin signal peptide,HAS)基因串联插入到SVA基因组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拯救出重组病毒rSVA-HAS-OB。结果显示:RT-PCR扩增与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了嵌合抗原蛋白的有效表达;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重组病毒在25代次的传代过程中仍稳定存在B细胞表位;病毒蚀斑表型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本研究成功构建并拯救出能够表达FMDV抗原表位的重组SVA毒株,为以SVA为基础的嵌合病毒及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6.
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又一个新的突破口。以双向凝胶电泳为主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以及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鉴定技术是目前该领域主要研究技术手段。在双向凝胶电泳蛋白分离和蛋白质谱鉴定中,样品处理影响甚至决定着蛋白分离效果和鉴定结果。因此有效的样品处理技术是获得真实、可靠实验数据的关键,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样品处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双向电泳前的蛋白质样品处理及质谱鉴定前的样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7.
根据已发表的CSFVC—株序列,设计合成了3′—UTR特异性PCR引物对F—R及半套式上游引物F′。从兔脾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及Half—nested PCR,成功地扩增出了C-株3′—UTR,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了序列测定。与AID株、Alfort/187株、Brescia株、F114株、Eystrup株、Riems株和Shimen株的相应区段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同源性分别为98.7%、98.2%、98.2%、98.7%、97.8%、97.8%和98.7%。C—株3′—UTR中存在一富含T的插入序列,可能是C—株在兔化致弱时产生的变异标记,对其二级结构具有较大影响。在其它疫苗株的3′—UTR不同位置,亦存在相似的插入序列,该序列可能与病毒的毒力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8.
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边界病病毒(BDV)均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成员。它们在结构、抗原性和遗传上关系密切。据推测CSFV、BVDV和BDV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为适应不同动物演变而来。BVDV和BDV可感染反刍动物和猪,CSFV仅  相似文献   
69.
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PCR技术,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连接于pMD18-T载体,转化到JM109感受态细胞,对重组质粒双酶切、PCR鉴定与序列分析得出:P32结构蛋白基因全长969 bp,编码323个氨基酸.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9%和97%;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98.9%和96%.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