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9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奶牛一年中约有305天在泌乳,280天在怀孕,是一台高负荷运转的生物机器,而奶牛在围产期中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又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奶周期中的产奶量,是一个很关键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极易发生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2.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在晚稻不同发育期,对稻田蜘蛛及目标害虫飞虱和叶蝉的内分布型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其内分布型随水稻发育期的变更而变化,为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对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笼养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竹鸡的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以便为人工饲养竹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舍饲竹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然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梳羽、集群等习性。环境因素对竹鸡生活习性的影响较大。在体尺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竹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竹鸡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生理指标雌雄个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4.
将中华蜜蜂卵与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DNA混合,经电穿孔作用后,人工孵化蜜蜂卵,并对孵化的幼虫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一组较理想的中华蜜蜂卵电穿孔参数(750 V·cm-1,100 μs,1);通过荧光检测,电击卵孵化的幼虫体内可以表达EGFP基因,阳性表达率最高可达1.05%,且外源DNA转染早期卵的效率显著高于晚期卵.结果表明电穿孔作用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引入中华蜜蜂卵内,质粒DNA转染中华蜜蜂卵的效率与卵的生长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5.
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油/豆油(1∶1,W/W)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5.21%、7.23%、9.27%、11.31%、13.33%、15.37%的半纯化饲料,投喂体重约8g的黄颡鱼40d,用于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肝体比和肌肉渗出损失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脂肪水平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确定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1.31%。  相似文献   
116.
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对动物肠道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肠道内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积极参与肠道免疫稳态的建立,对防控肠道疾病具有积极影响,在动物健康中发挥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本文对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肠道免疫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调控肠道免疫、治疗动物疾病及保障机体健康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7.
笼养灰胸竹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韩庆  张彬  夏维福  游江 《经济动物学报》2004,8(3):148-150,170
以 2 35 .75~ 339.4 0g的成年笼养灰胸竹鸡为研究对象 ,对笼养灰胸竹鸡 (2 6♀、14♂ )的 2 6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 ,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8.
黄颡鱼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颡鱼(Pelter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从南至北,在全国各水系干支流及湖泊、水库均有分布。它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被列为高档水产品。现在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饲养试验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那么黄颡鱼的病害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黄颡鱼的微生物病,黄琪琰(1993)仅记载了鳃霉病,后来,罗玉双等(1999)新报道了一种出血性水肿病,彭福峰等(2000)又报道了细菌性肠炎病。笔者近来对黄颡鱼的寄生虫病原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并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19.
猪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磷酸左旋咪唑驱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颚口线虫病俗称为“哼食病”。它是由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寄生在胃内而引起的蠕虫病。亦感染于人。本病分布广泛,匈牙利、苏联、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刚果、奥地利、越南、泰国、日本及我国等均有报道。国内有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台湾及我省等流行较为普遍,西北的新疆亦有发现。本病在我省主要流行于洞庭湖滨周围的县市,以及山区的大庸、桑植、慈利、新晃等县;丘陵地区的浏阳、  相似文献   
1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育肥牛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16头西杂阉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锌),纳米氧化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80 mg/kg锌(纳米氧化锌形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了育肥牛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纳米氧化锌极显著提高了血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和胰岛样生长因子-Ⅰ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胰岛素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胰岛素比值(P<0.01)。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IMF含量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了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P<0.01),显著降低肉碱转移酶-1(CPT-1)和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