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4篇
畜牧兽医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研究测定了商品猪肉质性状、宰后猪肉pH的变化及采样时间和储藏时间对猪肉失水率和滴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猪肉45 min pH为6.01,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57和3.63,失水率和24 h滴水损失分别为14.77%和1.33%。0~4 ℃条件下,肌肉pH 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降低趋势,宰后5 h 肌肉pH显著降低,宰后7 h pH极显著降低,之后趋于平稳,到120 h 宰后pH又升高到5.85,但仍显著低于45 min 。宰后2 h取样测定的肌肉失水率比宰后6 h、24 h分别降低32.59%(P<0.05)、38.23%(P<0.05),宰后9 h采样的失水率比24 h采样的失水率降低32.33%(P<0.05)。宰后2 h取样0~4 ℃冷藏条件下测定的24 h滴水损失随冷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24 h至72 h之间极显著降低,72 h至168 h之间降低幅度较小,没有明显差异。胴体0~4 ℃冷藏排酸24 h后取样测定的24 h滴水损失随冷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其中,48 h、72 h、96 h、120 h、144 h的滴水损失比24 h的滴水损失分别降低52.65%(P<0.01)、70.09%(P<0.01)、77.57(P<0.01)、82.87%(P<0.01)、69.47%(P<0.01);96 h、120 h的滴水损失比48 h的分别降低52.63%(P<0.05)、63.82%(P<0.01)。不同采样时间测定的24 h滴水损失不同,以排酸后采样测定的24 h滴水损失较高。  相似文献   
102.
屠前停用日粮中矿物质添加剂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同时还可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粪中矿物质元素的排泄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一安全、环保、节本增效的饲养技术。主要综述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选择体重100~110 kg健康的大约克16头、杜长大18头进行试验,研究大约克和杜长大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理化指标的变化,分析相同时间段品种间血液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约克血清丙二醛含量运输后比运输前和屠宰时分别提高2.88%(P0.05)、19.78%(P0.05);乳酸运输前分别比运输后和屠宰时提高48.51%(P0.05)、20.97%(P0.05);皮质醇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58.23%(P0.01)、72.81%(P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5.55%(P0.05)、1.96%(P0.05);肌酸激酶屠宰时和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提高457.98%(P0.01)、373.48%(P0.01);白细胞介素-1β运输后和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提高19.15%(P0.01)、12.63%(P0.05);肿瘤坏死因子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65.08%(P0.01)、22.90%(P0.01),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34.32%(P0.01);结合珠蛋白运输前、后分别比屠宰时提高31.07%(P0.01)、28.16%(P0.05);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8.91%(P0.01)、7.20%(P0.01);肾上腺素运输后和运输前较高,分别比屠宰时提高22.30%(P0.01)、17.94%(P0.01)。杜长大血清丙二醛含量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和屠宰时提高11.44%(P0.05)、31.15%(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提高17.69%(P0.05);总抗氧化能力运输前分别比运输后和屠宰时提高3.93%(P0.05)、5.11%(P0.05);皮质醇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52.31%(P0.01)、69.98%(P0.01);肌酸激酶屠宰时和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提高515.57%(P0.01)、366.42%(P0.01);白细胞介素-1β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和屠宰时提高5.96%(P0.05)、13.26%(P0.05);肿瘤坏死因子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44.33%(P0.01)、18.22%(P0.01),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22.08%(P0.01);结合珠蛋白运输前、后分别比屠宰时提高37.86%(P0.05)、24.27%(P0.05);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和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提高7.29%(P0.01)、5.54%(P0.05);肾上腺素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和屠宰时提高9.01%(P0.01)、27.62%(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提高17.07%(P0.01)。品种间比较,运输前白细胞介素-1β杜长大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20.05%;运输后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屠宰时肿瘤坏死因子杜长大猪显著高于大约克7.41%。  相似文献   
104.
选择体重100~11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68头,进行了不同运输时间对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输4 h的试验1组猪的肉大理石纹、24 h大理石纹、24 h a值、24 h b值均极显著高于运输2 h的试验2组猪的,2组猪的电导率极显著高于1组猪的;装运前及运输后采血,试验2组的血清丙二醛、皮质醇、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结合珠蛋白、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屠宰时采血,试验2组的血清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结合珠蛋白、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而试验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多巴胺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试验2组的。  相似文献   
105.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表达差异和肉质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体重100kg左右的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了H-FABP基因表达差异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的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水平比杜洛克猪高38.60%,认为可能与莱芜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有关(P<0.01);H-FABP基因的背最长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pH值成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成负相关,与大理石纹和肉色的相关关系两品种不一致。其中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363和0.943。对H-FABP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肌内脂肪的提高,而且可提高肌肉pH值、降低肌纤维直径,全面改善肌肉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106.
测定了不同性别大约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大约克公、母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重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1.75%(P>0.05);部分胴体性能差异显著,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其中,皮率、骨骼率和瘦肉率都以大约克公猪较高,分别比母猪提高20.26%(P<0.05)、12.03%(P>0.05)和3.96%(P>0.05);脂肪率以大约克母猪较高,比大约克公猪提高58.16%(P<0.01);肉色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大约克母猪较高,分别比大约克公猪提高0.69%(P>0.05)和4.8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22.78%(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为分析大约克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相关关系,将18头体重35 kg左右的大约克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体重达100 kg时屠宰,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胴体性状相关性显著,与瘦肉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4(P〈0.05);与脂肪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P〈0.05)。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显著,如与pH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3(P〈0.05),与其他肉质性状相关较弱。肌糖原含量与背最长肌甘氨酸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P〈0.01)和0.621(P〈0.01)。  相似文献   
108.
长白猪、大约克及杜洛克肌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明显(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mg/g,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1.18%(P>0.05)和2.39%(P>0.05),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冬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茵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O.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