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6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今年,泰国农业部制订了一个促进虾类养殖有较快发展的五年计划,划定几个省份开辟虾类养殖的“经济区”。目前六个私营公司已经组成联合开发资源,发展虾类养殖业,并雇佣水产养殖专家、顾问,从事这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鸡组织滴虫病,又称为黑头病、盲肠肝炎,是由单尾滴虫科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其主要特征为盲肠炎和肝炎,盲肠表面粘膜出血性坏死,肝脏出现特征性空心圆坏死。组织滴虫能够引起鸡50%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两个品种早生爱国3号和辛尼斯对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4个生理小种、日本小种1和我国菌株的成株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这两个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杂交所得的 F_1、F_2和 B_1F_1群体的成株抗性反应,表明它们均携有一对显性基因。将早生爱国3号同辛尼斯杂交进行直接等位性测定,并将邳早15和蚌珠芒分别与辛  相似文献   
14.
芍药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芍药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及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从分子水平上系统论述了芍药属中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牡丹组与芍药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认为:种源不同是造成芍药属遗传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在种源一致的前提下,其遗传多样性与部分形态特征尤其是花色、花型、株高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所有分子标记技术与DNA序列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形态学分类将牡丹组划分为2个亚组是完全合理的;研究者大多“重牡丹而轻芍药”,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芍药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今后须综合利用多种遗传标记及序列分析手段,加快芍药属全基因组序列的开发与各种新型标记方法的探索应用。同时,对芍药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铁、锰氧化物可以富集、钝化重金属,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进入水稻根系,对于土壤污染修复,降低水稻污染风险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采用改良纤毛菌培养基,单菌落稀释转接法分离纯化铁锰氧化菌,分析相关菌株的形态特征,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对其及产物进行电镜扫描与能谱分析,并分析产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效率.结果分离得到具有铁锰氧化功能的菌株5株,形状为椭球至短杆状,均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能谱分析表明,除MOB4之外菌株样品均有明显Fe和Mn波峰,以及O波峰,推断有大量铁锰氧化物存在.液体培养表明,接种菌株可使培养液中的镉含量下降35.25%,下降率远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通过筛选获得菌株为不动杆菌属,具有氧化铁、锰的功能,并可能促进介质中氧化铁的生成,进而提高对介质中溶解态重金属镉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17.
芍药根茎芽发育及更新规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芍药根茎性质及根茎芽发生、发育及成枝规律进行动态观察研究,为揭示芍药营养繁殖特性,提高营养繁殖效率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芍药根茎是芍药的地下短缩茎,节间产生不定根,节上有芽,属于腋芽类型。根茎以根茎芽来实现每年更新生长,最终呈现合轴分枝形态。根茎芽的叶元呈现:鳞片-茎节-侧芽-叶-茎节-腋芽的依次发生模式,从第5枚鳞片原基开始叶元由交互对生向螺旋状着生状态转变,并一直持续到花瓣原基形成。叶片同株异型,叶原基呈向顶式发育,而花原基呈向基式发育。通过越冬状态下的侧芽的发育状态观察,初步确定了根茎的茎节范围,根茎顶部1~2枚根茎芽在第2年春天萌发成茎,其余根茎芽则随根茎的生长发育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越冬状态下,顶芽顶端分生组织进入雌蕊原基分化期,顶部4~5枚腋芽进入花瓣原基分化期,而其余腋芽处于原基初始发生状态而生长停滞,从而形成"一茎多枝"。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断奶后2~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及小肠组织中与氨基酸转运吸收相关的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日龄((60±1.60)d)和体重((10.73±1.03)kg)相近的雌性陕北白绒山羊羔羊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试验日粮,其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标准日粮的85%、100%、115%和130%。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依据生长阶段(10~19 kg、15~27 kg)和目标增重设置。试验期间,分别于120和180日龄称重,于180日龄,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C7A7、SLC3A1和SLC15A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60~12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第二阶段(121~18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85%和100%水平组(P<0.05),与130%水平组无明显差异。两阶段115%水平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两阶段料重比115%水平组显著低于85%、100%水平组(P<0.05)。2)相同营养水平下,SLC7A7和SLC15A1 mRNA的表达丰度顺序均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3)随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115%水平组表达量最高。115%水平组SLC7A7和SLC15A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5%水平组SLC3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85%和130%水平组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与其他营养水平组相比,115%水平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在2~6月龄生长性能最佳,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畜禽遗传育种学和动物营养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六处畜牧学科面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2004—2007年畜牧学科面上项目中的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和饲料资源学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总结,对申请和资助项目快速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2008年基金委资助格局发生变化的状况,建议项目申请者明确定位,撰写申请书时要在突出创新思想的基础上,以提出的科学问题为主线,阐明拟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本文旨在为从事该专业的科研人员申报科学基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波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F1母羊,饲养于环控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适应5d。第6天利用环控舱对5只试验羊进行38℃急性热应激处理12h,采集热应激前(0h,20℃)和热应激后2、4、8和12h试验羊血样。分别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淋巴细胞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热应激时间对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AOC(P<0.05)、SOD(P<0.05)和GSH-Px(P<0.01)活性均在热应激8h后显著下降,MDA含量在热应激4h后显著增加(P<0.05)。2)热应激时间对血清免疫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2含量分别在热应激4、8、8和4h后显著增加(P<0.05);IL-4(P<0.01)、IgG(P<0.01)、IgM(P<0.01)和IgA(P<0.05)含量分别在热应激12、4、4和4h后显著下降。3)热应激时间显著提高血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的表达量。HSPA1A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热应激4h时达到峰值,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P<0.01);HSPA6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2h时显著升高(P<0.01),4h后恢复到应激前水平(P>0.05);HSPA8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4(P<0.05)、8(P<0.01)、12h(P<0.01)时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38℃急性热应激能够抑制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血淋巴细胞HSPA1A、HSPA6和HSPA8基因的表达量,其中HSPA1A对热应激温度和时间更敏感,可作为山羊热应激早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