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Reed-Muench法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的IC50=2-6.5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8.8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对CPDV的IC50=2-7.2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5.4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这说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和CPDV有一定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22.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相似文献   
23.
牦牛脾脏转移因子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制一种能够增强动物抗病力的生物活性免疫制剂。采用冻融-透析法提取牦牛脾脏中非特异性转移因子(nTF),并用MTT法检测牦牛TF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淋巴细胞+ 刀豆蛋白 +TF)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效果优于(淋巴细胞+ TF)组和(淋巴细胞+脂多糖+TF)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TF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的效果优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 (P<0.05)。牦牛脾脏转移因子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协同刀豆蛋白(ConA)或脂多糖(LP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4.
为获得陕西某羊场病羊脓包中的病原菌,以无菌采集的病羊颈部脓汁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挑取分离菌株进行协同溶血试验(cAMP)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并对序列进行分析,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用分离菌株分别接种Balb/c小鼠和奶山羊;药敏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所述伪结核棒状杆菌特性一致;测序显示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已收录伪结核棒状杆菌相似性达97%以上;Balb/c小鼠致病性试验和奶山羊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株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头孢唑啉、新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25.
对筛选的5株大肠杆菌(E2:O2、E6:O78、E7:O8、E9:O9、E22:O138)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原生质的制备、融合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①5株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素存在抗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能进行培育,同时,在原生质的融合过程中能递进;②大肠杆菌原生质体选择的最佳组合是:溶菌酶2.0 g/L,处理时间是20 m in;③大肠杆菌的融合率在10-8左右,大肠杆菌之间的融合率为10-6左右;共选出3株融合菌株为E2-E6、E6-E7和E2-E22,各融合株的生化特征介于起源菌株的生化特征之间,有2株融合株的抗原特征含原菌株各自的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26.
无菌采取犬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成不同浓度.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浓度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HA-p)、犊牛血清(F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猪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增殖的结果用MTT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当犬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PHA-P为12.5μg/ml,FCS为10%时,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最佳.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猪TF浓度在0.195~25mg/ml时,对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猪TF单独或与PHA-P共同作用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刺激浓度均为1.56mg/ml,且猪TF单独作用于淋巴细胞的效果优于与PHA-P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证实,异源TF对犬淋巴细胞增殖有良好的刺激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为异源TF在临床上应用于犬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以纯化复性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Cap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3株分泌PCV2-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C7A4、4F3F5和4G8F7,其染色体平均数为98~103,间接ELISA检测3株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3125、1:3125、1:15625,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390000、1:390000、1:1950000.ELISA结果显示,1C7A4、4F3F5和4G87F仅与融合表达的PCV2-Cap蛋白反应,而与PET-32a载体表达的蛋白不反应.相加ELISA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对应两个不同的病毒抗原位点.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C7A4、4F3F5和4G8F7能与PCV2发生反应,而不与PCV1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株单抗是PCV2型特异性的,为PCV1和PCV2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新疆部分地区牛结核病PPD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003年对新疆部分地区(巴州、阿克苏、博州、伊犁、昌吉、塔城和石河子)牛结核病用“提纯结核茵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建立模型,显示2001年-2003年七地州检测牛只分别为16793,21153头和43951头,阳性率分别为0.46%,0.33%和0.57%。其中,巴州地区阳性率明显偏高。昌吉和石河子地区2001年-2002年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2003年牛结核病的阳性率较前两年升高了1%。  相似文献   
29.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 ,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A组、对照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 ,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C、对照D组 )。以 β_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α_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F4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d攻击A组和B组鸡、39d攻击C组和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D组比较 ,试验C组的ND抗体提前 4d达到 2 4.8,并且试验C组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A组雏鸡体内ND抗体变化和对照B组相似 ,但试验A组雏鸡外周血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B组 (P <0 .0 1或P <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A组鸡死亡率为 33%、对照B组鸡死亡率为 6 3% ;试验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红细胞CD5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规模化舍饲养殖奶山羊已成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外奶山羊养殖的现状分析,结合动物福利和健康养殖分析我国奶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对奶山羊养殖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