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从陕西地区疑似流感发病鸡分离到4株流感病毒,经国家流感中心鉴定均为A型流感病毒H9N2亚型。将其中1株A/Chicken/Shaanxi/3/2002(H9N2)的血凝素基因核蛋白基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流感H9N2亚型的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Chicken/Shaanxi/3/2002(H9N2)的NA序列与A/Chicken/Shanghai/F/98(H9N2)的NA序列同源性较高,为98.9%,但其HA序列与香港人流感病毒A/HongKong/1073/99、A/HongKong/1074/99(H9N2)的HA序列同源性较低,为85.9%。另外,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A/Chicken/Shaanxi/3/2002(H9N2)与A/chicken/HongKong/CSW153/03(H9N2)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形成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82.
免疫学诊断是血吸虫病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循环抗体和循环抗原的多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对CAg检测不仅能反应血吸虫感染程度而且能及时评价抗血吸虫药物疗效:尿液和唾液途径检测血吸虫具有采样方便,无痛苦,有望在临床上代替血样检测。  相似文献   
83.
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化的重组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如抗原的包被、血清及酶标二抗作用时间、底物的选择等),建立了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结果显示,重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0.5mg/L,最适包被条件为4℃过夜,血清稀释度1∶16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1∶7500,待检测血清和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均为37℃,45min,底物37℃显色10min。阻断试验表明,建立的间接ELSA对PCV2抗体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板内和板间重复试验显示,同1份血清板内各孔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78%,板间同一份血清D值变化不大,表明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4.
在对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乳房炎阳性率调查的基础上,以乳房炎山羊乳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二联灭活疫苗,对处于妊娠期的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免疫接种,观察制备的灭活疫苗对陕北白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乳房炎发病率(11.5%)显著低于关中奶山羊(66%),说明山羊乳房炎发病率受不同经济用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和28d,免疫山羊抗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5),表明制备的乳房炎二联疫苗能有效激发山羊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研究结果对不同品种山羊乳房炎的防控和乳房炎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
将己烯雌酚与丁二酸酐按一定比例溶解于无水吡啶中 ,室温下反应 3 4h。反应产物用稀盐酸溶液洗涤 ,将所得沉淀干燥后经分离纯化 ,对纯化产物进行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鉴定。结果表明 ,高分辨质谱测定出纯化物的分子量为 3 86.195 9,红外光谱鉴定出纯化物的官能团和己烯雌酚半琥珀酸相符 ,从而证明所合成的产物就是己烯雌酚半琥珀酸。本研究为己烯雌酚免疫原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的ORF2序列,设计l对引物,运用PCR方法,对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监测室从福建、湖南和辽宁3省分离的7个毒株进行ORF2基因扩增.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筛选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并对Cap蛋白的细胞表位、糖基化位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UN、HUN-2和LN-19分离株ORF2基因大小为702 bp,编码233个氨基酸;FJ-3、FJ-4、HUN-11和LN-3的ORF2基因大小为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Cap蛋白5个表位区A(47~63)、B(65~87)、C(113~139)、D(165~200)和E(C端最后4个氨基酸)均发生一定变异.同源性分析表明,24株序列同源性为90.5%~99.9%,FJ-3与美国株同源性最低(90.5%),HUN和AF055393、DQl80392同源性最高(99.9%);FJ-3和FJ-4为94.5%,HUN-11和HUN-2为94.3%,HUN和HUN-2为99.3%,HUN和HUN-11为95%,LN-3和LN-19为94.7%,表明各地区ORF2基因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7.
为制备山羊IL-17单克隆抗体,诱导重组菌rIL-17-pET32a-TransB(DE3)表达山羊IL-17重组蛋白(rIL-17),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合格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克隆细胞株。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并对其分泌的IL-17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特异性、抗体类别等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纯化的山羊IL-17原核表达产物;筛选到1株能特异性分泌山羊IL-1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6,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抗体轻链为κ。  相似文献   
8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引起布病的所有布鲁氏菌中,对人和家畜威胁最大的是羊种布鲁氏菌.近年来我国针对布病防控颁布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但布病尤其是羊布病的发生率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论文主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羊布病的防控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国外成...  相似文献   
89.
杨凌某羊场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杨凌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在某羊场采集具有典型羊口疮症状的病羊口唇部结痂并研磨,无菌过滤后取500μL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盲传4代,测定细胞病变的第5代病毒的滴度,用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病毒能够致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50/mL;扩增出了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片段,其大小分别为540bp和437bp,与用于设计引物的参考毒株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6.57%和96.43%,可确定为羊口疮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获得了羊口疮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90.
制备山羊乳酪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检测乳品中山羊乳成分提供免疫学检测手段。以山羊酪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和反复冻存以测定其稳定性,并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应用ELISA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对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亚型鉴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最终,成功的筛选出可以分泌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被命名为7H。经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为102条;单克隆抗体7H类别为IGg1,轻链为κ;经连续传代和反复冻存,ELISA检测细胞上清抗体发现其OD450nm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