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旨在探讨鸡不同杂交组合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性。选取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及其正、反交F1代、藏鸡以及F2代等6个群体共387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规律和单倍型特性,并与不同红色原鸡亚种进行聚类,分析其母系起源。结果显示,6个群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 bp,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和1个C碱基缺失,共构成19种单倍型,分为A、B、C和E 4个单倍型群,其中,固始鸡和反交F1代主要为A、C单倍型,固始鸡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3.42%和46.58%,反交F1代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0.75%和49.25%;隐性白羽鸡、正交F1代和F2代优势单倍型均为E单倍型,占比分别为48.89%、48.84%和50.00%。6个鸡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在0.496~0.729之间,核苷酸多样度(Pi)在0.003 40~0.005 41之间,Hd值和Pi值最大的均为正交F1代,其次为隐性白羽鸡和F2代,固始鸡和反交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接近。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指名亚种、印尼亚种以及滇南亚种聚为一枝。结果提示,mtDNA D-loop区遵循严格的母系遗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比例与其母本基本一致;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且主要起源于原鸡滇南亚种。  相似文献   
52.
试验旨在研究在产蛋鸡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丁酸钠对不同品种产蛋鸡产蛋率、鸡蛋雀斑、暗斑以及蛋品质的影响。选择270日龄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各3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EXP)饲粮中添加100 mg/kg丁酸梭菌+500 mg/kg丁酸钠。预饲期3 d,试验期为5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试验组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产蛋率分别提高12.5%、12.0%和24.9%(P<0.01);②试验组狼山鸡鸡蛋雀斑3级率下降34.2%(P<0.05),芦花鸡和北京油鸡鸡蛋各级雀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鸡蛋各级暗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试验组狼山鸡蛋重降低1.7%(P<0.05),蛋形指数增加2.3%(P<0.05);芦花鸡蛋重增加1.5%(P<0.05);北京油鸡蛋白高度增加13.9%(P<0.05),哈氏单位增加4.7%(P<0.05)。综上,在产蛋鸡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丁酸梭菌和丁酸钠,可以提高狼山鸡、芦花鸡、北京油鸡产蛋率,对改善狼山鸡鸡蛋的雀斑也有一定的作用,且有助于提高芦花鸡、北京油鸡的蛋品质。  相似文献   
53.
利用RAD-seq简化基因组测序鉴定狼山鸡保种群个体基因组SNP标记,计算个体(间)分子近交系数和分子亲缘系数,结合系谱信息组建高、低近交两个试验组。分析后代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系数,评价近交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FROH、FGRM、FHOM和FUNI四种分子近交系数结合亲缘系数kin估算的后代分子近交系数较为一致。低近交组后代的平均分子近交系数小于0.04,高近交组(6个家系)后代的平均分子近交系数介于0.14~0.25。近交对各繁殖性状的效应表现并不一致。高近交组后代母鸡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数发生显著衰退(P<0.05,P<0.01),且与分子近交系数呈显著相关(P<0.05,P<0.01);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未发生显著性衰退(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狼山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我国家鸭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等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地方鸭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等级,为更好地制定我国地方鸭品种资源保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8个微卫星标记计算我国24个地方鸭品种间DR遗传距离、基因流(Nm)、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并采用Weitzman和Caballero两种遗传多样性保护理论,分析各品种在遗传多样性最大化保护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28个微卫星座位的Ewens-Watterson检验均属选择中立性,各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94 4;三穗鸭(SS)的观察杂合度最高(0.8648),大余鸭(DY)的观察杂合度最低(0.7208),靖西大麻鸭(JXD)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581 6),金定鸭(JD)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434 7);四川麻鸭(SC)和汉中麻鸭(HZ)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425 7),基因流最小(0.471 1),广西小麻鸭(XL)和靖西大麻鸭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166 4),基因流最大(1.380 8).Weitzman保护理论分析中,临武鸭(LW)、四川麻鸭(SC)、高邮鸭(GY)和北京鸭(BJ)的贡献率较高(>5.0%);Caballero保护理论分析中,绍兴鸭(SX)、四川麻鸭、巢湖鸭(CH)和兴义鸭(XY)具有较高的正贡献率(>0.2%),与Weitzman保护理论确定的等级顺序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Weitzman保护理论没有考虑到品种内遗传多样性.在分析我国地方鸭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等级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问遗传多样性和品种内遗传多样性.绍兴鸭、四川麻鸭、巢湖鸭、兴义鸭、高邮鸭、临武鸭、汉中麻鸭、沔阳麻鸭(MY)、荆江麻鸭(JJ)、三穗鸭、恩施麻鸭(ES)、北京鸭、淮南麻鸭(HN)、云南麻鸭(YN)、攸县麻鸭(YX)、微山麻鸭(WS)16个品种对我国家鸭资源总体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在品种资源保护中应当给予优先保护等级.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生长激素基因(GH)对清远麻鸡部分生长及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对清远麻鸡(Gallus gallus)生长激素(CH)基因内含子1的G662A位点和内含子4的T3094C,C3199T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对部分生长及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检测结果显示,清远麻鸡在3个位点上均产生了3种基因型,LDR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结果一致.G662A位点对生长及繁殖性状均不存在显着的效应;T3094C位点上,TT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着晚于CC和CT型个体,其18周龄体重又显著高于CC和CT型个体;C3199T位点上,不同基因型个体仅在50周平均蛋重上存在显着差异,TT型个体的50周平均蛋重显着高于CC和CT型个体.3个位点的合并基因型对开产蛋重、50周平均蛋重以及生长性状均有显着的影响,且对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更加明显,合并基因型AACTCC可以作为筛选清远麻鸡高的体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6.
基于玉米秸秆滤料的养禽冲洗废水过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滤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养禽冲洗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为了探究玉米秸秆作为滤料的过滤规律,研究了玉米秸秆粒度、压实度和滤料装填高度对养禽冲洗废水过滤预处理的影响,建立了养禽冲洗废水过滤装置的结构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玉米秸秆粒度为1cm、压实度为1.4倍密度(74.93 kg/m~3)、滤料装填高度为50cm时滤料有最佳过滤效果,此时过滤后的养禽冲洗废水总固体(TS,TotalSolid)去除率为31.22%,挥发性固体(VS,Volatile Solid)去除率为44.51%,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为24.07%,NH_4~+-N去除率为21.20%,达到了较好的过滤效果。对比过滤前后养禽冲洗废水厌氧发酵结果,过滤后废水厌氧发酵速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缩短了发酵周期,验证了过滤预处理对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为养殖冲洗废水过滤设备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以芦花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和比较汶上芦花鸡及芦花鸡高产系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结果表明:芦花鸡高产系开产蛋重、300日龄产蛋数、66周龄产蛋数均显著高于汶上芦花鸡。芦花鸡高产系蛋重、蛋壳重、蛋壳厚度均显著高于汶上芦花鸡,芦花鸡高产系蛋壳颜色略红于汶上芦花鸡。相关性分析表明:蛋壳颜色L*与a*、b*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b*呈极显著正相关。蛋黄颜色与蛋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高度与蛋重、哈氏单位呈极显著正相关。蛋黄重与蛋重、蛋形指数、蛋黄比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重与蛋形指数、蛋黄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蛋形指数与蛋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蛋黄比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蛋壳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蛋壳重与蛋壳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蛋壳重与蛋黄比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汶上芦花鸡和芦花鸡高产系产蛋高峰期耗料量、体重均差异不显著,但芦花鸡高产系产蛋高峰期产蛋率显著高于汶上芦花鸡。  相似文献   
58.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藏鸡和茶花鸡染色体G带。G带研究结果表明:2个地方鸡种的染色体G带带纹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带纹数目的差异和带纹宽度的差异,藏鸡前10对大型染色体可分为33个区,共149条带,而茶花鸡可分为34个区,共146条带;同时对2个地方鸡种G带带型特征进行详细比较,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59.
研究旨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河南斗鸡的遗传进化机制。利用RAD-seq简化基因组测序鉴定河南斗鸡与其他18个地方鸡种、2个引入肉鸡品种的SNP标记,计算遗传统计量,分析河南斗鸡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鉴定受选择基因。结果表明,在河南斗鸡中鉴定出SNP标记259,412个。与其他18个地方鸡种相比,河南斗鸡的观察杂合度Ho(0.1560)和核苷酸多样度Pi(0.1752)均为最低,近交系数Fis为0.1099,遗传多样性相对匮乏;河南斗鸡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最高(0.2187),平均基因流Nm最低(0.9017),在以引入品种为外群的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通过Fst和θπ检验,在河南斗鸡中鉴定出24个受选择区域、129个受选择基因。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发育、运动行为、微管细胞骨架等生物学通路。  相似文献   
60.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白耳鸡A-FABP基因外显子1和H-FABP基因内含子2区域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并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聚合基因型与9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联。结果在A-FABP基因外显子1和H-FABP基因内含子2处分别检测到C51T和C1523T突变,突变均产生3种基因型(TT/TC/CC),各等位基因频率均处于H-W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和基因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多态位点与胸肌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A-FABP基因和H-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白耳鸡胸肌IMF含量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265和0.207,显性效应分别为0.042和0.021,主效应指数(MEI)分别为8.99%和6.93%。TT为两种有利单基因型,对胸肌IMF含量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率(CP:8.23%,6.17%,P<0.05),其对应的个体胸肌IMF含量为3.350%和3.286%。两种有利单基因型聚合个体TT/TT的胸肌IMF含量为3.660%,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聚合个体(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