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 硒和V_E都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畜禽由于其不足所引起的缺乏症遍及整个世界,近年来已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鉴于已经从硒缺乏和V_E缺乏这二者的病因学、治疗学和预防学等方面证明了硒和V_E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人们把由  相似文献   
122.
健康新西兰成年兔 2 0只 ,随机分成 4组 ,在接种兔出血症灭活冻干苗的同时 ,各组分别注射左旋咪唑 (L MS,2mg/ kg)、黄芪多糖 (APS,2 .4 mg/ kg)、亚硒酸钠 (Se,0 .1 mg/ kg)和生理盐水 ,于免疫后 8、1 4、2 1、2 8d无菌心脏采血 ,应用间接 EL ISA和 MTT比色法检测机体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显示 ,L MS组抗体和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在 1周后即可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0 5 ) ;APS组 ,第 2周抗体水平达到最高 ,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Se组 ,抗体上升的过程较慢 ,第 3周达到峰值 ,与对照组和 L MS组相比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L MS短期效果明显 ,但持续时间短 ;Se的作用缓慢 ,第 2 1天抗体水平才明显上升 ;APS调节效果最好 ,免疫后 8d即迅速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且可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3.
蛋鸡日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对鸡蛋中硒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选用产蛋率约为80%的罗曼褐蛋鸡35只,随机分为7组,进行为期30d的饲养试验。A组为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其余6组为试验组,B、C、D组在基础蛋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2mg/kg、0.5mg/kg、1mg/kg硒的亚硒酸钠,E、F、G组在基础蛋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2mg/kg、0.5mg/kg、1mg/kg硒的富硒酵母。试验过程中记录蛋鸡的生产性能,每隔7d从各试验组鸡所产的鸡蛋中任取3枚,测定鸡蛋中硒的含量,并于试验的第14、15天,28、29天从A、C、F组每组各取5枚鸡蛋分别测定蛋黄和蛋清的硒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硒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硒含量,并且硒主要存在蛋黄中,添加富硒酵母组蛋硒含量较亚硒酸钠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4.
将400羽罗曼蛋鸡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富硒益生菌、亚硒酸钠和益生菌,进行3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5d和35d,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均能显著提高蛋鸡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试验35d富硒益生菌提高全血GSH-Px活性和血浆T-AOC的效果优于亚硒酸钠(P<0.05)。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组和益生菌组蛋鸡盲肠内容物中乳杆菌(P<0.01)和双歧杆菌(P<0.05)的数量均显著增加,而肠杆菌(P<0.01)、葡萄球菌(P<0.01)和肠球菌(P<0.05)的数量均显著减少。富硒益生菌和益生菌能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P<0.01)及脂肪酶的活性(P<0.05),对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富硒益生菌与益生菌在改善蛋鸡肠道菌群与提高消化酶活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5.
硒对雏鸡生长体液免疫功能和抗自然感染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1日龄健康雌性雏鸡2400只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含硒量为0.104ppm),补硒Ⅰ组和Ⅱ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分别添加0.2ppm 和0.4ppm 的亚硒酸钠性硒。试验持续52天。结果表明:两个补硒组雏鸡的平均体重、血硒水平、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血清 IgG 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在 N-79型疫苗接种后10天,血清新城疫 HI 抗体滴度试验组较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两个补硒组雏鸡的总死亡率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补硒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血液 GSH-Px 活性与血硒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7427,n=60)。  相似文献   
126.
美国七彩山鸡幼雏暴发曲霉菌病的诊断步志高,黄克和,张书霞(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最近苏南某特禽养殖场连续三批美国七彩山鸡幼雏群暴发曲霉菌病,死亡幼雏万余只,直接经济损失近十万元。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病原检查诊断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27.
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株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紧密素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紧密素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阳性孔经4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成功获得2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紧密素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单抗分别制备腹水,ELISA检测效价分别为5.2×104,2.5×104。Western blot检测表明,2株单抗与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检测表明,2株单抗可特异性检出大肠杆菌O157:H7。本研究为建立大肠杆菌O157检测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8.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乳房炎的关系以及血液中的酮体成分对奶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156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SCC〈200000/mL),共筛选亚临床酮病奶牛69头(1.0mmol/L≤BHBA〈2.6mmol/L)作为试验组,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配对的69头奶牛作为时照组(血液BHBA〈1.0mmol/L),监测乳房炎发病情况并在各组中选取12头奶牛检测血液酮体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3.48%,对照组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1.8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乳房炎高发期为分娩后3~6周,对照组奶牛乳房炎发病时间为分娩后5~8周,亚临床酮病发病后1~3周内为乳房炎的高发期,占试验组奶牛乳房炎总发病比例的73.33%,试验组和对照组病原菌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血液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MDA和N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ACAC浓度与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95),ACAC浓度与NO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55),T—AOC与MDA呈显著负相关(P〈0.05,r=0.533)。结果表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可以导致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亚临床酮病对乳房炎病原体构成无影响;外周血酮体水平升高导致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并引起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发挥抗氧化功能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探索并建立快速、敏感、准确的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克隆了鸡Mx启动子(Mxp),并在其下游连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构建鸡Ⅰ型干扰素活性检测质粒pMxp-luc。以pMxp-luc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24 h后用鸡IFN-α/β处理细胞,结果荧光素酶基因在Mx启动子的作用下获得转录表达;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与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在干扰素处理细胞6 h后就可以检测;对鸡IFN-α和IFN-β检测的敏感性分别约为抗病毒活性定量检测方法的10和100倍。该检测系统与传统抗病毒定量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敏感、便于高通量检测等优势,在禽类乃至哺乳动物干扰素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9个牧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奶牛产后12 h内的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86.1%,血钙平均浓度为(1.82±0.02)mmol/L,产后3~7 d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35.2%,血钙平均浓度为(2.05±0.01)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低钙血症有缓解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酮病发病率平均为5.5%,血液β-羟丁酸(BHBA)平均浓度为(0.68±0.04)mmol/L,产后3~7 d酮病发病率平均为16.3%,血液BHBA平均浓度为(0.98±0.07)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能量负平衡有加重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高游离脂肪酸(NEFA)发生率平均为49.4%,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6±0.03)Meq/L,产后3~7 d高NEFA发生率平均为41.3%,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1±0.03)Meq/L,表明泌乳初期高NEFA发生率远高于酮病发病率,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血液NEFA浓度有下降趋势。奶牛产后血液中钙的浓度与NEF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液中NEFA浓度与BHB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