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21.
为比较不同品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卡(简称试纸条/卡)检测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利用抗体布鲁氏菌阴阳性血清,对6种品牌试纸条/卡的准确性及灵敏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按不同试纸条/卡操作方法对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复核的临床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试纸条/卡对布鲁氏菌企业标准阴阳性血清检出率均为100%,其中2种试纸条/卡敏感性高,对不同稀释倍数阳性血清均可检出;试纸条/卡对临床阴性血清均100%检出,但对临床阳性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对羊阳性血清样品的检出率为5.88%~70.59%,对牛阳性血清样品为50.0%~100.0%。结果表明,不同品牌试纸条/卡在布病检测时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使用试纸条/卡进行布鲁氏菌病初筛后,应结合国家相关布病诊断技术进行复检,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洞庭湖区H10亚型禽流感监测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洞庭湖区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H10 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及该亚型病毒在禽流感病毒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在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上采集家禽和环境拭子,对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测序,应用Mega 5 软件包对病毒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绘制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活禽批发市场上总共分离到11 株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的H10 亚型禽流感阳性样品全来源于鸭拭子;在1 个鸭场分离到2 株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2株分离毒株序列分析显示其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ELMQGR/GLF,属于低致病性病毒,与以往在其他国家(蒙古、瑞典、荷兰、泰国、日本等)野鸟中分离的H10亚型病毒处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23.
从2008年送检的病猪病料中分离到1株致细胞病变代次、时间以及细胞病变形态与典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培养特性不同的PRRSV(LD812株)。对LD812株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测序发现,该株病毒与标准HP-PRRSVJXA1株(与VR2332相比,JXA1Nsp2基因的第478、538~566位氨基酸缺失,缺失形式为1+29个氨基酸)的Nsp2基因同源性为98.3%,LD812分离株Nsp2基因上第475~520和538~566位氨基酸缺失,缺失形式为46+29个氨基酸,比JXA1株在1号缺失位多缺失45个氨基酸;LD812株ORF5基因序列与JXA1株相比仅有8个核苷酸的点突变。结合该毒株的临床特征、细胞培养及分子特性,推测LD812为一弱毒株。  相似文献   
24.
从湖南3个不同地区的临床疹块型猪病病例中,分离获得3株能在2 d内致死小白鼠,1~4 d内致死鸽的革兰氏阳性菌,生化鉴定和16S rDNA PCR测序鉴定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均为猪红斑丹毒丝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猪红斑丹毒丝菌均对青霉素等耐药,对恩诺沙星等敏感。  相似文献   
25.
大量研究表明,当AIV从自然宿主传染给家禽后,能引起家禽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H5和H7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通过变异或重组从而产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众所周知,水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贮存库,在H5N1亚型HPAI的传播和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特洛伊木  相似文献   
26.
猪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一例肝、肺化脓性结节,脾出血性肿大的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细长、形态不规则的杆菌,该菌在TSA平板、普通绵羊血琼脂、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缓慢,在普通绵羊血琼脂上呈α-溶血。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结果显示该菌与化脓隐秘杆菌的16S rDNA有99%的同源性,进一步用API生化鉴定,结果也与其相符。该菌在24~52 h内100%致死小白鼠,腹腔接种新西兰兔,接种兔72 h内死亡,表明该菌为致病性细菌。  相似文献   
27.
对湖南省566个发病猪场和养殖专业户开展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的流行病学调查。经RT-PCR检测,612个病猪样品HP-PRRSV阳性率为82%,20个健康猪场的1007份血清样品阳性率为3.1%,3个定点屠宰场的50个健康猪肺门淋巴结样品阳性率为16%。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毒广泛存在于湖南省各地,以断奶仔猪最敏感且死亡率高,高温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长期带毒、持续感染、隐性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和免疫应答反应延迟是本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28.
小麦籽粒的压缩破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个品种小麦籽粒为试验材料,在材料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破碎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含水率、不同压缩型式下小麦籽粒的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破碎负载随籽粒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小麦籽粒在不同压缩型式下的破碎负载有显著差异,在同一含水率下,B型压缩时破碎负载最大,L型压缩时次之,H型压缩时最小;在同一压缩型式下,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破碎负载不同,其原因与籽粒的内部结构、形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9.
2014年3月,湖南省洞口县发生不明山羊疫情,经国家外来病参考实验室确诊为我省首例小反刍兽疫。为了明确小反刍兽疫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病例间传播方式,总结防控工作的经验及教i)lI,本研究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病例诊断、报告、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结果表明,本次疫情为外省传入性疫情,病羊调运很可能将病毒在更大范围散播。加强对养殖、贩运户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活畜跨省调运的监管,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0.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本文从兽医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研究进展与最新的防控政策动态,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