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口蹄疫病毒(FMDV)3C蛋白酶是FMDV基因组编码中具有酶学活性的病毒产物之一,在FMDV编码蛋白的成熟和子代病毒在宿主细胞体内大量扩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C蛋白酶能剪切多聚蛋白,降解特定的蛋白质,是宿主细胞中重要的毒力因子。3C蛋白酶能调控蛋白的转录和翻译,使宿主细胞内的干扰素等多种抗病毒基因低水平表达,使FMDV逃避宿主的天然免疫。论文主要综述了FMDV 3C蛋白酶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并介绍了其在研制新型疫苗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FMDV 3C蛋白酶的研究、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我公司从1962年生产羊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以来,效力试验一直采用豚鼠经免疫后腹腔注射强毒的方法,来验证疫苗效力是否合格。据笔者统计:1962—1987年共计生产99批,做了241组次效力(攻毒)试验,其中有62次对照动物不死、死亡不全或保护差,占全部检验次数的25.73%。经过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最小致死量(MLD)掌握不准确所致。  相似文献   
23.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简称牛出败苗)来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系用免疫原性良好的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将培养物用甲醛溶液灭活,加氢氧化铝胶制成。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提取疫苗种毒、BEI灭活病毒和白油乳化灭活疫苗病毒中的RNA,并就VP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核酸序列测定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3种来源的VP1基因片段长度均为813 bp,与预期的目标相符,核苷酸序列显示3种方法处理的病毒VP1同源性为100%。说明灭活剂BEI和乳化工艺没有全部破坏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核酸,为检测疫苗毒株的核酸序列建立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环形泰勒虫表面抗原特性,以原核表达系统串联表达表面抗原Tams1-Spag1基因,并对其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CR技术扩增Tams1-Spag1基因片段后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Tams1-Spag1,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与Western-blot检测显示,得到大小与预期分子量相当的目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此串联重组蛋白Tams1-Spag1具有219个氨基酸,属于非分泌型亲水性蛋白,分别具有13个与11个可能的糖基化与磷酸化位点,存在两个低复杂性的结构域,一个NOT的结构域,预测有6个B细胞表位优势区段与10个T细胞表位优势区段,存在两段交叉反应性表位肽。本研究为深入探讨串联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用口蹄疫O型和Asi aⅠ型双价疫苗对牛、羊进行免疫,于免疫后一个月和五个月,分别用口蹄疫O型和Asi aⅠ液相阻断ELISA型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结果牛在免疫后一个月,O型抗体水平≥1:128的占91.96%,免疫后五个月O型和Asi aⅠ型的抗体仍维持较好水平,≥1:128的比率接近50%,说明免疫效果较理想。同时对免疫后一个月血清的液相阻断ELISA法和正向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相关系数为r=0.8854,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较相近,两者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液相阻断ELISA法比IHA所测定的滴度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27.
对O型口蹄疫病毒OHM/02株和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Asia I-KZ/03株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对牛的毒力较强,传代后毒力稳定,OHM/02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7.5~108.25/0.2mL,Asia I-KZ/03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6.75~107.5/0.2mL之间,适合做检验用毒;同时该2株毒易感染乳鼠,适应BHK21细胞,对乳鼠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OHM/02株毒在107.0~109.0/0.2mL,Asia I-KZ/03株毒在107.0~108.5/0.2mL;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证实,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细胞毒灭活疫苗均达到3个以上的PD50.通过病毒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探索(转瓶培养和悬浮培养)、疫苗佐剂的研究、免疫持续期的监测和安全性等试验,成功研制了口蹄疫病毒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获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  相似文献   
28.
29.
检测了分离自新生仔猪,羔羊和幼兔腹泻病料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产毒能力和菌毛抗原血清型。结果,猪源E.coli 30株,产耐热性肠毒素(STa)的占46.67%;羊源E.coli 5株,产STa的占60%:免源E.ooli 3株,没测出STa。上述38株E.coli的毒素制剂均可引起仓鼠成纤维细胞肥大.变圆、多核和胞浆内颗粒物质增多等毒性效应。30株猪源E.coli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0%、50%、20%和10%;羊源E.coli有一株为K_(99),其余株均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呈阴性。  相似文献   
30.
浓缩和纯化操作对口蹄疫A型弱毒病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引进的美国Pall公司微滤、超滤和过滤系统对口蹄疫A型弱毒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除细胞碎片纯化、病毒的浓缩和除菌等操作,取样进行病毒含量测定,以探索细胞培养病毒液除细胞碎片、浓缩和除菌后病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浓缩前液量少于21700mL时,经除细胞碎片微滤、超滤浓缩和除菌过滤后,毒价严重下降,原液、除碎片微滤液、10倍浓缩液、10倍浓缩除菌过滤液、滤出清液的LD50/0.2mL分别为10^7.5、10^6.5、10^7.5、10^7.25、10^2.0;浓缩前液量多于203200mL时,原液、除碎片微滤液、10倍浓缩液、10倍浓缩除菌过滤液、滤出清液的LD50/0.2mL分别为10^7.5、10^7.5、10^8.25、10^2.0,表明通过使用浓缩技术来提高A型弱毒细胞培养液的病毒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