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5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942篇
林业   943篇
农学   665篇
基础科学   437篇
  958篇
综合类   6123篇
农作物   819篇
水产渔业   364篇
畜牧兽医   2210篇
园艺   973篇
植物保护   40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120篇
  2010年   992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855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紫秆海芋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紫秆海芋外植体诱导成活最好的部位是芽,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配方是:MS+BA 1.5 mg/L+NAA 1.5 mg/L+碳粉3 g/L,诱导成活率高达100%,并且无污染;愈伤组织诱导成苗的最佳配方是:MS+TDZ 2.0 mg/L+NAA 1.0 mg/L,诱导成苗率为100%;继代增殖的最佳配方是:MS+BA 1.5 mg/L+KT 1.0 mg/L+NAA 0.5 mg/L+琼脂5.8 g/L,增殖率410%,并且植株长势良好;生根培养的最佳配方是:MS+BA 0.2 mg/L+NAA 1.0 mg/L+IBA 1.0 mg/L,并且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粗3个数值较理想。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根据HbADF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的编码区,并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bADF。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经1 mmol/L 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量为20 ku的融合蛋白。表达蛋白以可溶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通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可溶蛋白并获得HbADF融合蛋白,用抗HIS标签的单抗对纯化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鉴定。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bADF蛋白特性及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橡胶树种苗培育过程中需要避免强光照射,但光照强度对橡胶树幼苗叶片生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橡胶树品系GT1的实生苗为材料,对植株进行不同光照强度处理,测定其淡绿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橡胶树淡绿期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呈现上升规律,同时过氧化物的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抗氧化酶对活性氧清除的作用,1 000μmol/m2·s的高光照强度并没有对橡胶树叶片造成伤害。说明200~400μmol/(m2·s)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合橡胶树苗淡绿期叶片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994.
简要分析粤西地区甘蔗和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重点,提出粤西地区甘蔗、香蕉产业发展重点及对策,以促进粤西地区甘蔗和香蕉产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的香气成分。雄花中鉴定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异戊酯、苯乙烯、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丙酸异戊酯、3,7-二甲基-2,6-辛二烯-2-甲基丁酸酯、乙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6.24%、8.44%、7.41%、5.62%、4.11%和3.93%;花梗中则鉴定出2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Z)-3-己烯醇乙酸酯、(E)-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己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7.71%、26.51%、20.96%和11.97%。在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仅有6种共有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49.24%和60.35%。槟榔花雄花和花梗的香气均以酯类成分为主,但在其组成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左雪冬  胡玉林  邓峰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2008-2012
以毛叶枣品种‘蜜丝枣’为试材,分析无色透明薄膜袋、白色无纺布袋、白色单层纸袋、外黄内黑双层纸袋4种果袋对‘蜜丝枣’果实品质及抗氧化酶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善‘蜜丝枣’果实的外观色泽,提高果实抗氧化酶POD、CAT活性;套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蜜丝枣’果实的内在品质,降低了果实风味。套袋后,在4种果袋中,只有无色透明薄膜袋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比对照提高22.1%),而套其他3种果袋却会不同程度抑制果实生长,导致单果重不同程度下降;套无色透明薄膜袋对果实的内在品质影响程度最小,仅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而对可溶性总糖无显著影响,对维生素C含量略有提高。综合套袋对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的影响,推荐‘蜜丝枣’果实套袋材料为无色透明薄膜袋。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玉米生育期相关性状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自交系80007和80044为亲本,衍生包含35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F9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包括219个标记的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2 133.5 cM,标记间平均距离9.7 cM。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玉米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以及散粉至吐丝间隔期的4个生育期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60个QTL,其中抽雄期检测到20个QTL,吐丝期检测到15个QTL,散粉期检测到20个QTL,散粉至吐丝间隔期检测到5个QTL。共有7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超过了10%,表现为主效QTL效应,分布在第3、4和第9染色体。有11个QTL在不同环境中能重复检测出,是受环境影响较小、为较稳定的QTL。分析发现,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在染色体上有"成簇"分布的现象,并且贡献率较大的QTL控制着多个相关性状。结果表明,bin3.04-3.05、bin3.09、bin7.03和bin9.02-9.03是生育期相关性状QTL的密集区域,这些区域存在对生育期相关性状重要作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998.
对加快推进江苏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杰等 《中国稻米》2014,(1):32-35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水稻机插秧,彻底改变传统稻作生产曲背弯腰的痛苦劳作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现阶段提高江苏省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水稻种植的主导性技术。本文概述了江苏省水稻机插秧的发展情况,总结分析了现阶段水稻机插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江苏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竹炭基生物炭对茶叶品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竹炭对茶叶品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影响,本研究以多年种植的茶园土为对象,茶叶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CK1);有机肥7 500 kg·hm-2对照处理(CK2);有机肥7 500 kg·hm-2+竹炭1 125 kg·hm-2处理(T1);有机肥7 500 kg·hm-2+竹炭2 250 kg·hm-2处理(T2);有机肥7 500 kg·hm-2+竹炭3 375 kg·hm-2处理(T3),探究茶园多年种植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对施入竹炭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竹炭的施入对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T)、细菌生物量(B)、真菌生物量(F)、茶叶产量(Y)、Mg含量、过氧化氢酶(PER)活性、酸性磷酸酶(ACP) 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蔗糖酶(SU)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表现为T2>T1>T3> CK2>CK1;对放线菌生物量(A)、真菌/细菌(F/B)比值、百芽重(BW)、发芽密度(BD)、水浸出物(WE)、咖啡碱(Caf)、茶多酚(Po)、氨基酸(Am)、儿茶素(Cat)和Vc含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表现为T2>T3>T1>CK2>CK1。竹炭施入通过改变F/B比值和酚氨比,从而改善了病土食物网结构、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以及茶叶的品质。在外界种植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竹炭添加量的增加,T、B、F、A、F/B、BG活性、PER活性、ACP活性、SU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酚氨比、G-/G+呈现下降趋势,压力指数先减少而后升高。竹炭添加量为2 250 kg·hm-2(T2)时更为有效。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茶叶品质、茶园土壤质量演变特征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促进大豆副产物资源利用,开发新型营养面制品,本试验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柠檬明串珠菌E12为发酵剂制作豆渣酸面团,探究不同豆渣酸面团添加量(0%、20%、30%和40%)对馒头面团(对应编号分别为S0、S20、S30和S40)发酵活力、动态流变特性、抗氧化特性以及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并研究豆渣酸面团馒头(对应编号分别为CS0、CS20、CS30和CS40)的感官品质,以及在贮藏期间馒头质构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豆渣酸面团会降低馒头面团的弹性、黏性和综合黏弹性。馒头面团的抗氧化特性以及膳食纤维含量随着豆渣酸面团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添加量为40%时,S40馒头面团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15.61%和79.59%,比S0增加了5.10和15.02个百分点,总膳食纤维含量达到3.91 g·100g-1,比S0增加了138.79%。豆渣酸面团的添加量为20%时,CS20馒头的比容和延展率与CS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对馒头的外观、色泽、风味和口感产生了积极影响,整体可接受度达到7.8。在贮藏5 d后,CS0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分别增加了180.85%、69.62%和98.08%,而CS40分别增加了76.19%、30.88%和33.96%,与CS0相比增加量显著减小,且在贮藏期间CS40的水分含量始终高于CS0,表明豆渣酸面团有利于减缓馒头的老化。本研究为实现豆渣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以及新型营养的酸面团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