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40篇
  免费   2512篇
  国内免费   3835篇
林业   3872篇
农学   3864篇
基础科学   2448篇
  5704篇
综合类   16497篇
农作物   2597篇
水产渔业   1563篇
畜牧兽医   5939篇
园艺   2125篇
植物保护   2178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745篇
  2022年   1595篇
  2021年   1929篇
  2020年   1728篇
  2019年   1605篇
  2018年   1235篇
  2017年   1924篇
  2016年   1381篇
  2015年   1804篇
  2014年   2009篇
  2013年   2436篇
  2012年   3132篇
  2011年   3103篇
  2010年   3005篇
  2009年   2730篇
  2008年   2484篇
  2007年   2381篇
  2006年   1989篇
  2005年   1649篇
  2004年   957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940篇
  2001年   904篇
  2000年   763篇
  1999年   574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6篇
  1956年   18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旨在建立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MRM扫描模式检测。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动物血液样品中12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生理特性,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室外种植木薯,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以针刺法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木薯叶片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7和14 d采样测定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对比分析人工接种侵染后发病叶与健康叶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接种侵染后,木薯发病叶片的Pro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苗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83.3%和112.5%(P<0.01,下同),块根形成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110.2%和120.2%;苗期和块根形成期接种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0.9%和17.9%(P<0.05,下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66.7%和96.4%,PPO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1%和30.4%,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1.2%和28.9%.苗期和块根形成期2次接种侵染后发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PAL活性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木薯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评价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3.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54.
樊慈 《中国食用菌》2020,(2):108-110
为了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促进食用菌产业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些措施;提出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合理引导发展中小食用菌企业的思路。对食用菌产业优化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AIM: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depress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n the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of Wistar-Kyoto (WKY) rats treated with Jieyuwan. METHODS:Adult male WKY rats were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of endogenous depression. Wistar rats of the same strai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K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 citalopram group and Jieyuwan group.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for 21 d, the changes of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were observed by sucrose preference test and forced swimming tes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DNF in the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RESULTS:WKY rats showed significant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and the expression of BDNF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P<0.01). The reduction of neuronal axons in hippocampus was also observed. After drug treatment, th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of WKY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BDNF and the number of axons were increased (P<0.01). CONCLUSION:Jieyuwan effectively attenuates th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of WKY rats, and BDNF is a key factor in its antidepressant effect. Our findings further confirm the involvement of BDNF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56.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3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与CSFV的E2基因、PPV的VP2基因和PRV的gⅡ基因序列互补的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人为混合的样品中的PPV和PRV的DNA模板及CSFV反转录后的c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和多重PCR反应奈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3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88bp(CSFV)、575bp(PPV)700bp(PRV)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可以检测到14.5ng/L的CSFV、27.1pg/L的PPV、31.4ng/L的PRV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57.
三种PCR方法诊断猪伪狂犬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伪狂犬病毒gD基因的不同片段设计三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用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扩增的三个片段的长度分别为262bp、217pb以及1203bp的全基因。通过比较发现,这三种PCB诊断方法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扩增gD基因内部262bp的PCR诊断方法种具有突出优点,其退火与延伸合成一步,其操作可于1h内完成,敏感性更高,更适于猪伪狂犬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8.
阐述了某工程由于施工原因,导致预应力混凝土工字形屋面梁强度不足的预制构件的检验鉴定过程和方法。采用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实际强度;通过静载试验测试构件的实际挠度、抗裂和承载能力。分析了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甜荞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提高甜荞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甜荞的结实率;在选育甜荞新品种时,不宜选择高秆品种;选择当地最适宜的品种,既要注意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又要考虑品种的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60.
树木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挥发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取食,产卵所产生的诱导抗性是树木与昆虫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树木与植食性昆虫之间发展了一套互相调节,自身开拓资源,产生生存对策的复杂相互关系,本文着重阐明了树木与植食性昆虫的互相策略,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诱导抗性在调节植食性昆虫种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