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转基因抗虫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油菜除前期叶片稍大、叶色稍淡、苗期抗虫性较强外,其他形态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生育期与湘油13号相同。  相似文献   
62.
云南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类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为了解云南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烟区间或年度间的变异及其生态生理学原因,利用地理播种研究法,在选定的云南7个烟区连续3年对同品种云南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多酚类香气物质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区域性大田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烤烟胎溶性香气量明显低于美国北卡州烟叶,但多酚类物质较接近,影响云南烤烟脂溶性香气物质含量的主要气候要素是烤烟大田期的总降水量和大田期的旬均光照强度,前者为负效应,后者为正效应,并以降水量的影响最为强烈;大田期旬均光照度是影响云南烤烟多酚类物质积累的主要气候要素。  相似文献   
63.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芝麻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等4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的远缘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其亲和指数为0.032。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芝麻菜的亲和指数为0.021。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的亲和指数分别为0.046,0.067。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64.
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号、湘油13号、花油3号和云油7号为母本,紫罗兰为父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亲和性的强弱与亲本材料有关,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属间杂交亲和性较低,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属间杂交亲和指数不同,湘油15号和湘油13号与紫罗兰杂交的亲和程度高于花油3号和云油7号与紫罗兰杂交的亲和程度,四者有效亲和指数分别为0.16、0.22、0.09和0.14。  相似文献   
65.
综述了油菜雄性不育及其不稳定性的分子机理和运用基因转导法创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对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系1161A和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BCF1为作图群体,采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Fc)。研究结果表明,从86对多态性SSR引物中获得了5个连锁标记:Ol11-G11a、Na10-F06、Na14-G10、CN48和Br GMS961,其中Ol11-G11a、Na14-G10和Na10-F06等3个SSR标记与K121S育性转换基因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1.6 c M、11.0 c M和19.7 c M。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 d从主花序上取4.0~4.5 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 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rn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68.
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系选育和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选育优质抗虫油菜新品系,在Bt毒蛋白基因成功地转化到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后,对其植株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筛选,获得稳定的转Bt基因油菜品系,该品系除前期叶片稍大、叶片稍淡、苗期抗虫性较强外,其他性状与湘油13号相同。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究不同施钾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笔者通过对高钾含量品种(玉油7号)、较高钾含量品种(中双8号)和低钾含量品种(保油10号)进行不同施钾处理,摘取菜薹进行产量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能提高菜薹产量,玉油7号产量有所增加,但其产量远低于其他2个油菜品种,中双8号在T3处理下菜薹产量最高(20.66 kg·小区-1),保油10号在T8处理下菜薹产量最高(23.30 kg·小区-1);中双8号在T1处理下菜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T3处理下钾含量最高,T4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保油10号在T2处理下综合营养品质最高。高钾含量油菜品种玉油7号不适合作为摘薹品种,中双8号提高施钾量有利于油菜菜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保油10号在抽薹期追施钾肥有利于菜薹产量的增加,一定范围内提高施钾量也有利于其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0.
根癌农杆菌介导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对枣树的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枣树鲜食品种鸡蛋枣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预培养1d的枣树幼嫩茎段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 0.15mg/L NAA 1.75mg/L.ZT 10mg/L Km 500mg/L 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15mg/L Km的生长、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经PCR检测从抗Km植株中选择到7株阳性植株.进一步经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表明,ACC合成酶反义基因在5株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