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林业   768篇
农学   474篇
基础科学   402篇
  356篇
综合类   3416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247篇
畜牧兽医   1879篇
园艺   671篇
植物保护   24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质,同时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和稳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水平较高,国家认同主流积极正面,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强,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但在国家认同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疆多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构建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防控与循环农业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国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长期治理却收效不显著的原因,提出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和固碳增汇效果。[结果]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即:将水土流失防治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构建"果(茶)-草-畜-沼"水土流失综合防控的循环农业模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在南方丘陵区建立循环农业模式以防控水土流失效果显著,能同时满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保护性开发的有效模式,可带动山区生态恢复与乡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核酸链型和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报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核酸链型和极性的研究结果。采用氯化铯平衡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较为纯净的病毒粒子后,提取病毒DNA,经S1核酸酶消化、特异性单引物第一轮PCR扩增结合常规第二轮PCR扩增等研究,结果表明,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为单股、负链基因组。  相似文献   
994.
双模覆盖西瓜间作加工番茄复播蔬菜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膜覆盖西瓜间作加工番茄复播蔬菜在种植模式上采用西瓜、加工番茄同时播种与一穴西瓜一穴番茄的栽培形式,西瓜收获后,在瓜沟间复播蔬菜(青萝卜、大白菜),三种作物产值达5 000元/667 m2以上。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光能、CO2、土地、空间等资源,提高了农田综合效益,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持续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常用饲料样品(玉米、苜蓿、小麦)的乳酸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分离3种饲料原料中的乳酸菌,再以MRS+CaCO3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所分离得到的80株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8,0株乳酸菌分属于2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7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耐久肠球菌(Entercoccus 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 hirae)。3种饲料原料中干酪乳杆菌和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2种乳酸菌外,小麦中还有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苜蓿内有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海氏肠球菌、耐久肠球菌。玉米内有植物乳杆菌、耐久肠球菌。[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不同饲料中乳酸菌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干酪乳杆菌、肠道球菌等乳酸菌为饲料发酵的关键菌群,该试验结果为饲料乳酸菌资源开发及饲料乳酸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培养基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紫珠属植物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开花过程、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单花花期均较短暂,开花24h后即完全凋落。在含200mg/LH3BO3+100g/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4h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萌发率分别可达90.03%和91.68%;开花前48h至开花后8h,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柱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授性,以开花后3~8h可授性强。杂交授粉结果表明,花后3h进行授粉,座果率介于50%~100%之间,证实了上述体外可授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授粉操作的熟练性是影响座果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散粉时期与柱头可授期具有同步性,为两者之间开展杂交育种并获得杂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秀丽新杆线虫等其他几种线虫的肌动蛋白(Actin)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简并引物,以捻转血矛线虫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约为1 100 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为1 131 bp,与秀丽新杆线虫、新杆状线虫、肿孔古柏线虫等的同源性高达86%以上,推导出其蛋白质序列含有376个氨基酸,与胎生网尾线虫、秀丽新杆线虫、新杆状线虫、马来丝虫等的肌动蛋白相似性均为98%以上,说明成功克隆了捻转血矛线虫actin基因。将捻转血矛线虫肌动蛋白基因的ORF克隆到pET-28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该基因获得了表达,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6×103。以此重组蛋白为抗原,用自然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山羊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出现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捻转血矛线虫Actin蛋白在自然感染过程中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可能是一种天然抗原。用纯化重组Actin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以该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该血清能识别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蛋白谱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103的蛋白条带。将捻转血矛线虫actin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了DNA疫苗pVAX1-ACT,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DNA疫苗在机体内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对不同品种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广西生产用桑树二倍体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2×伦109及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的种子为材料,采用50、100、200、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12或24 h后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提高,不同杂交组合桑种发芽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50、100、200 mg/kg赤霉素和乙烯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二倍体桑树品种的发芽率,而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浓度抑制桑种子发芽,说明过高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种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100、200、500 mg/kg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种子24 h的效果明显优于12 h,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可采用2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24 h,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99.
乙烯利调控甘蔗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并优化乙烯利调控甘蔗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体系和银染体系,利用该技术对乙烯利处理的甘蔗进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探讨乙烯利调控甘蔗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甘蔗品种ROC16为材料,在甘蔗生长40 d左右时,叶面喷施200 mg/L乙烯利溶液(对照为清水)0、3、6、12、24、48 h后,分别取甘蔗叶片提取总RNA,建立cDNA-AFLP分析体系和银染体系;利用193对引物组合对乙烯利处理和对照的甘蔗叶片RNA混合池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部分差异转录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等。【结果】经cDNA-AFLP体系反应扩增,乙烯利处理和对照每个样品的扩增条带数均在35~80之间,处理和对照之间条带多态性明显。在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分析中,24个测试样品中有11个无差异,假阳性率高达46%;在乙烯利作用下,甘蔗的CHI、GST、ARP、LHC、核结合蛋白基因以及一批未知基因差异表达,其中CHI、GST、LHC和核结合蛋白基因是与促进植物的抗病抗逆、提高光合作用等密切相关的因子。【结论】cDNA-AFLP技术是研究乙烯利诱导甘蔗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和调控的一种较有效方法,具有可行性。乙烯利可能是通过调控甘蔗体内GST、CHI、ARP和LHC等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光合作用、增强抗病抗逆性等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烟叶烘烤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烤烟烘烤耗能情况,并从烤房的转型、烤房配套设备的改进、烘烤工艺、新型能源燃料和技术的利用等方面综述烟叶烘烤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抓住机遇进行烤烟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及相关机制、体制的创新;提高烤烟节能科研力度;建立大型的专业化烘烤工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并向集约化方向转型;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水利能等,同时将红外线等物理干燥技术应用于烟叶烘烤中,以实现烘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