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4篇
  11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21.
籼粳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籼、粳稻是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由于其进化过程中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致使其形态结构、稻米的理化性质、食味品质等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为探索其影响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了20份早籼稻、12份晚籼杂交稻、12份粳稻共44份品种,测定了5个粒型指标、8个RVA特征指标、5个理化指标、6个品尝指标共24个参数,对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通径系数、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品尝的7个指标与早籼、晚籼杂交稻、粳稻三组品种品尝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且基本达到极显著水平;外观结构对早籼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硬度对晚籼杂交稻和粳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显示影响早籼稻、晚籼杂交稻、粳稻食味值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不同,在食味品质改良过程中,籼稻和粳稻的选择指标有所偏向。  相似文献   
422.
对花生品种汕油162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主茎节数、单株鲜重等性状均与单株鲜果重呈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该品种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23.
不同用量缓释氮对超级稻节间长度和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组合88S/1128和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金正大缓释氮对超级稻的节间结构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用量的增加,两品种基部的倒5和倒4节间长度均增加;在0~315 kg/hm2施氮处理下,组合88S/1128比准两优527的基部倒5和倒4节间分别短35%和30%,中部倒3节间短12%,相反,上部的倒2、倒1节间分别长8%和2%,表现出不同的节间结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的各节间的抗折力下降,组合88S/1128在各种氮素水平下抗折力均大于准两优527,表现出强的抗倒伏能力;组合88S/1128的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均在200以下,没有倒伏,而准两优527在270、315 kg/hm2施氮量下大都大于200,成熟期出现倒伏。  相似文献   
424.
茶多酚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索钝化豆类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的生物抑制方法.通过测定胰蛋白酶活性来间接反映大豆STI的活性.在探明STI对胰蛋白酶抑制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茶多酚(TP)在不同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鲜豆奶中的STI及STI标准品(KSTI及BBI)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鲜豆奶中的STI和STI标准品均对胰蛋白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鲜豆奶试液、KSTI及BBI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5 mg/ml、28.0 μg/ml和21.0 μg/ml时,对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程度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6.67%、100.00%和97.94%;当TP试液与鲜豆奶试液的比例为1:2(体积比)时,TP对STI的钝化效果最好,抑制率为52.30%;当TP:KSTI为25:1(质量比)、作用温度45 ℃、pH4.5、作用时间90 min时,TP对KSTI的抑制率达83.15%;当TP :BBI为20:1(质量比)、作用温度40 ℃、pH4.5、作用时间60 min,TP对BBI的抑制率达76.58%.  相似文献   
425.
针对水稻旱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提出了旱直播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措施,以及使用除草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26.
为研究代乳粉(主要含乳类制品)液态饲喂和代乳料(主要含植物类饲料等)干喂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了120 d的生长育肥试验。Ⅰ组饲喂市售的代乳粉(粗蛋白质22%,粗脂肪16%);Ⅱ组饲喂配制的代乳料(粗蛋白质22%,消化能16 MJ/kg)。结果表明:①Ⅱ组犊牛0~90 d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犊牛,91~120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犊牛(P< 0.05),但两组犊牛0~120 d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奶公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③Ⅰ组犊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5),分别比Ⅱ组高11.88%、11.04%和8.12%,但两组间的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犊牛背最长肌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Ⅰ组犊牛的失水率比Ⅱ组犊牛高20.83%(P< 0.01);Ⅰ组犊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1),但两组犊牛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和铁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④Ⅱ组犊牛的饲养成本比Ⅰ组降低45.38%。综上所述,饲喂代乳料的犊牛可获得与饲喂代乳粉犊牛相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427.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 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系活力、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1)1983-2013年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呈不规则波动,2-5年为一个周期,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达78%以上年份有12个;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分别为77.4%和79.1%;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高空气湿度天气频繁出现。(2)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均降低,其中高空气湿度处理第5天差异不显著,第10天差异达显著水平;恢复正常空气湿度后,高空气湿度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缩小,但仍低于对照水平。(3)空气湿度升高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与SPAD一致,即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撤除高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后,旗叶光合速率与对照间差异减小。(4)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分析旗叶及倒三叶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叶片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撤除高空气湿度处理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与对照间差异幅度均减小,但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高空气湿度对叶片衰老及根系活力的副效应是不可逆转的。(5)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降低5.5%,籽粒产量降低10.0%,其中籽粒产量降低归因于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降低,分析表明穗粒数较对照降低6.0%,穗粒重较对照降低4.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下降、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最终生物产量(含株高)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降低,其次为穗粒重。  相似文献   
428.
采用扬两优6号等9个湖北目前推广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从2008年4月19日起采用分期播种法每10d播种1次,考查品种结实率变化及其与结实前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水稻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总体为雨日阴天稍多,但仍属于普通气候年景。9个超级杂交稻组合7个播期结实稳定、正常,各播期间结实率最高与最低相差6.1个百分点。但各播期的结实率总体上仍表现为越早播,结实率越高(日均温为24~29℃时),结实率随孕穗和开花结实期日均温降低而降低,每降低1℃结实率约降低0.8个百分点。同组合同播期不同抽穗批次茎蘖结实率在前4个播期差别较小,但从第5播期后,部分组合的第3抽穗批次分蘖的结实率出现明显下降。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后15d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抽穗前后40d期间日照时数和抽穗前后7d期间最高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9.
以鸭梨枝条为试材,研究盐胁迫下鸭梨叶片内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NaCl浓度的上升,鸭梨叶片内ADC活性明显上升,盐浓度过高时(150 mmol/L)酶活性不再上升。ODC活性明显低于ADC,盐处理前后活性变化不明显。TGase活性随处理盐浓度的上升呈上升趋势,盐浓度过高时活性略有下降。多胺氧化酶活性在盐处理后明显被激活,盐浓度过高时活性略有下降。随处理盐浓度的上升,游离Put含量和Spd含量明显上升,随处理盐浓度的提高含量逐渐下降;盐处理前后Spm含量变化不明显。结合态多胺总量在低浓度盐处理时含量上升,盐浓度过高时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30.
野生与杂交天麻的DNA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丽  陈祖云  王晓玲  宋聚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60-14860,14916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杂交天麻。[方法]合成SSR特异引物用于天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SSR扩增重复性好、多态性高、分辨力强,野生和杂交天麻有各自特异的DNA标记。其中,杂交天麻均扩增出2条带,为杂合子;野生天麻只扩增出1条带,为纯合子。[结论]该研究为野生和杂交天麻种质资源的鉴别、保护、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