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林业   608篇
农学   368篇
基础科学   331篇
  308篇
综合类   2583篇
农作物   335篇
水产渔业   345篇
畜牧兽医   1557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旨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绝对含量的影响。根据奶牛乳房结构,试验组利用通乳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悬液经乳头管注射入奶牛乳房内,建立诱导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腺炎模型,对照组灌注磷酸盐缓冲液,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乳中共检出34种脂肪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对感染乳区脂肪酸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按不饱和度和碳链长度划分的6大类脂肪酸中,试验组在感染后11 h与感染前24 h相比,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相同变化趋势,但除短链脂肪酸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感染后23 h试验组6大类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影响了奶牛脂肪酸的合成过程,降低了脂肪酸各组分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992.
在对切花保鲜具有重要生理作用且低毒或无毒的切花保鲜剂药品筛选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对唐菖蒲、非洲菊、康乃馨、玫瑰切花进行了配方试验,并应用回归方程预测的优化配方进行了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此配方能够有效延长切花瓶插寿命,并具备低毒、环保等特点,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对优良保留木标号抚育和传统抚育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良保留木标号抚育既能保持林分整体优良性,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是森林培育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4.
采前疏叶转果对苹果品质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元帅系和富士系苹果的试材,采用原子分光光度仪和气相色谱仪(GC)分析了与采前疏叶转果处理相关的果实质量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全叶摘除,半叶剪除及转叶三种疏叶处理显著提高了短枝红富士苹果的着色面积(P〈0.05),单位面积果皮花青苷含量提高了39.84%~46.94%,但果肉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无显著变化,技术实施时,元帅系和富士系苹果的全树疏叶量分别以10%~11%和10%~16%为宜.(2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卵期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卵梢占新梢总量的百分率作为其种群数量的指标值,给出了以种群趋势指数法、灰色预测法建立的发生量经验预测模型。同时据有效积温、及物候建立了发生期预测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996.
蔬菜保护地土壤硝酸盐积累及盐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天津市部分区县菜田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内0~20cm、20~40cm土壤NO-3含量与全盐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露地0~20cm土壤两者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0~40cm土壤的相关性极差。从定点观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春季露地表层土壤(0~3cm)的全盐量明显高于大棚土壤,其它土层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97.
对初级六倍性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来源于四川的三个地方品种(系)和一个栽培普通小麦品种(包括ph1b中国春小麦)所形成的杂种F1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配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亲本不同,杂种F1之间的染色体配对存在明显的差异。四川的地方品种群体中可能存在pH或类似于ph的基因,促进染色体的配对,另外,在杂种F1(AABBDV)中,单倍性染色体组D和V的存在部分地扰乱了A和B染色体组的同源配  相似文献   
998.
旱地小麦旋播是在撒施肥料的同时,均匀地撒施小麦种子,然后旋耕、镇压。施播能量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小麦产量平均增加21.73-42.52%。最适宜的播种量为112.5kg/hm^2。  相似文献   
999.
1000.
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中试效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5年课题组进行了“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间示范试验(简称中试),累计面积977.83hm2;头季稻平均单产8.55t/hm2,再生稻3.67t/hm2,比同地区示范前的1991年头季7.65t/hm2,再生稻2.28t/hm2分别增产0.90和1.39t/hm2,两季增产2.29t/hm2。其中再生稻验收的最高单产达5.21t/hm2,两季总产13.03t/hm2。对比试验结果,“规范”较原再生稻产2.25t/hm2栽培“模式”(以下简称“模式”)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加0.66和0.94t/hm2。说明“规范”是一套更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