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组成及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为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依据.2008年从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主产区分离9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中,测定其交配型,结果表明,82株为A1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87.2%;8株为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8.5%;4株为A1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桃褐腐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近几年由于桃褐腐病发生严重,给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摸清北京地区桃褐腐病的发生规律,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平谷区的2个桃园进行了2年的定点调查与田间试验。研究内容包括:(1)春季定期检测先年冬季悬挂于桃树上的僵果中的分生孢子及菌丝存活情况。(2)春季检测僵果果柄及相连的枝条内是否有潜伏侵染的病原菌。(3)冬季对僵果进行不同深度的掩埋,然后在第2年春季定期观察僵果上子实体的产生情况。经过2年的研究发现:(1)在北京地区,先年果实发病形成的僵果中的分生孢子及菌丝可存活到第2年4月底到5月初,5月中旬以后检测不到活的孢子…  相似文献   
13.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全县的畜牧业以养殖东北细毛羊为主,被国家确定为东北细毛羊基地县。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牛、羊交易频繁和检疫监测手段的不断加强,发现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计算机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玉米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供试因子,玉米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得出了夏玉米产量分别为≥10500kg/hm2,11250kg/hm2和12000kg/hm2的高产高效益的种植密度和N、P、K施肥方案.种植密度为97200株/hm2,施纯N 332.4kg/hm2,施P2O5 111.8kg/hm2和K2O 150.0kg/hm2,籽粒产量≥10500 kg;种植密度105000株/hm2,施纯N 367.2kg/hm2,施P2O5 110.0kg/hm2和K2O 150kg/hm22,籽粒产量≥11250kg/hm2;种植密度105000株/hm2,施纯N 439.4kg/hm2,施P2O5 120.0kg/hm2和K2O 150kg/hm2,籽粒产量≥12000kg/hm2.籽粒产量从10500 kg/hm2增加到12000kg/hm2,扣除成本每hm2纯收益增加603.5元.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明新型杀虫剂10%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玉米的安全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及药剂用量,选用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为供试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结果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25 mL·hm-2、300 mL·hm-2处理与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相比更兼顾速效性,药后1 d,防效可达97.07%~99.25%;与甲维盐相比更兼顾持效性,药后14 d,防效仍可达79.44%~81.42%。  相似文献   
16.
选用40%溴酰·噻虫嗪悬浮剂药剂,3个不同用量对玉米种子拌种处理的方式开展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控试验,调查并比较药剂不同用量对玉米出苗的影响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0%溴酰·噻虫嗪作为玉米种衣剂对苗期草地贪夜蛾危害具有很好防控效果,最佳用量为1 kg种子用40%溴酰·噻虫嗪7.5~10.0 mL拌种,控制时间为苗后25 d以内,防效为71.43%~94.64%。  相似文献   
17.
褐腐病菌三种分子鉴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口岸检疫的、可快速鉴定三种褐腐菌,即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核果褐腐菌(M. laxa)和仁果褐腐菌(M. fructigena)的方法,采用Lane等基于形态学特征的方法对采自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的58株褐腐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并以这些菌及三个种的标准菌株为材料比较了已报道的三种分子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研究发现,58株菌中有53株是美澳型核果褐腐菌,2株为核果褐腐菌,3株为仁果褐腐菌。采用Ioos等的PCR方法,从3个标准菌株、53株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和2株核果褐腐菌中都只扩增出相应种的特征条带,而从3株仁果褐腐菌中的2株中扩增出了两个种的特征条带。采用Ma等的方法,从美澳型核果褐腐菌标准菌株、采自国内的53株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和核果标准菌株中,只扩增到相应种的特征条带,而从采自国内的2株核果褐腐菌株中不仅扩增出了核果褐腐菌的条带还扩增出了美澳型核果褐腐菌的特征条带,3株仁果褐腐菌株产生了核果褐腐菌的特征条带,仁果褐腐菌标准菌株中没有得到产物。采用Cote等的方法,只从16株美澳型核果褐腐菌中扩增出该种的特征条带,从其余菌株(包括标准菌株)中没有获得产物。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oos等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和核果褐腐菌;Ma等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美澳型核果褐腐菌,而不适用于检测其它两个种;而仁果褐腐菌的分子检测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土壤分流式宽苗带小麦少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宽苗带小麦少耕播种需求,本研究结合区域小麦种植农艺特点,设计一种土壤分流式宽苗带小麦少耕播种机.通过对表土盖种装置结构与抛土运动学分析,设计耕抛刀辊结构参数,得到覆盖种带运动学条件;通过对沟土匀摊装置结构及螺旋叶片作用下土壤受力与速度分析,设计沟土匀摊装置结构参数,明确影响播种深度与其稳定性关键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部分苹果主产区病毒病的发生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病毒病在我国广泛发生,已成为限制我国苹果优质高产的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曾对其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但近年来由于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苹果病毒病的发生特点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解目前我国苹果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在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山东、陕西、山西、辽宁、北京和黑龙江6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采集苹果样品共计267份,经RT-PCR检测和扩增产物的克隆与测序分析表明在上述地区采集的样品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38.1%~94.1%、4.8%~85.7%和4.8%~48.6%;苹果凹果类病毒(ADFVd)仅在山东的两个果园零星发生;6个省市样品中病毒复合侵染率分别为67.1%、92.1%、75.0%、88.2%、94.1%和76.2%。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含有单显性抗性基因的11个鉴别寄主,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方法对2007—2008年采自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共91个致病疫霉马铃薯分离物的致病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来自甘肃的65株菌中共有28个致病型,有3株可以克服11个抗性基因;总共有超过一半的菌株对抗性基因R7、R9、R11有毒性,而能克服抗性基因R1、R2、R8的菌株数最少。在来自内蒙古的26株菌中,共检测到24个致病型,有2株菌能克服11个抗性基因,共有84.6%的菌株可以对含有抗性基因R7的植株表现出毒性,而R1、R2、R8被克服比例最低。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地区可优先考虑在菌株采集地种植和选育含有R1,R2和R8这3个抗性基因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