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获得栗壳天然食用色素的最佳提取_T艺,以栗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探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8.0、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在80℃下提取3h。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频率为40kHz及200W条件下,以浓度为4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5,在60℃下超声波提取60min。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得率略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得率。  相似文献   
43.
为促进武定鸡的选育,选取武定鸡和狄高鸡进行杂交,分析其杂交F1代的体尺性状与屠体性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F1代公鸡体尺性状表型值均高于母鸡,且体斜长、胸宽、龙骨长、髋骨宽、胫长、胫围差异极显著(P<0.01);F1代公鸡除了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外(P<0.01),其余屠体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  相似文献   
44.
新围滩涂盐渍化土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籼型、偏籼型、型水稻亲和力的表现及遗传特点。分析表明:类型间亲和力的亲子相关均呈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6.
聚乙烯醇保湿核桃高接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涂抹聚乙烯醇保湿代替装土保湿的核桃高接技术,进一步简便了操作环节,提高了嫁接效率和嫁接成活率。与传统嫁接方法相比较,采用涂抹聚乙烯醇保湿的嫁接方法对实生核桃高接换头、平均枝成活率和穗成活率均有显著提高。该文介绍了砧木的选取、接穗的储藏、高接步骤及接后管理等核桃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47.
为了给栗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从栗壳中提取食用棕色素,以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栗壳色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对结果进行极差及方差分析表明,当料液比为1:20、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时,提取栗壳天然色素较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提取3次,每次3h。  相似文献   
48.
六省市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测定了2000-2002年采自四川、重庆、吉林、黑龙江、福建、北京六省(市)致病疫霉菌株的交配型及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来自六省市的74个菌株中73株为典型的A1交配型,1株采自四川的菌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测定的37株代表菌中,对甲霜灵表现敏感、中抗、高抗的分别占27.0%、27.0%和46.0%。吉林、福建、黑龙江及重庆都存在高抗菌株。研究中还发现甲霜灵可促进部分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随机抽取15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中抗和高抗的菌株,测定其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全部对腈嘧菌酯和烯酰吗啉表现敏感;其中2株对丙酰胺表现敏感,11株表现中抗,2株表现高抗。结果也显示:烯酰吗啉和腈嘧菌酯与甲霜灵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50.
秸秆还田对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质及微团聚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水、肥的保蓄与释供能力及与此有关的自动调节性能.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是产生所述功能的物质基础.以肇州的盐渍化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针对盐渍化草甸土理化性质不良、土壤肥力低下,进行秸秆还田培肥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对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质和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之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