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2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1在有HPAI的地区与鸡、鸭或者其它禽类接触时应注意 ·应该尽量避免同鸡、鸭或其它禽类接触,儿童应该不要与家禽或其它染病鸟接触.*回家或者访友,即使你认为它们是健康的,也不要把鸡、鸭或其它家禽(不论死还是活)带回家或者带到朋友家.  相似文献   
82.
经RT-PCR扩增得到一株口蹄疫亚洲1型流行毒株的非结构蛋白P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代表性参考毒株的P3基因进行比较,分析该毒株P3区基因特征.结果表明,该毒株P3基因含有2 721个核苷酸,编码907个氨基酸;其中非结构蛋白3A的基因长度为459 bp,编码153个氨基酸;3个3B(VPg)基因长度分别是69、72、72 bp,分别编码23、24、24个氨基酸;3C基因长度为639 bp,编码213个氨基酸;3D基因长度为1 410 bp,编码47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显示,3A基因C末端比其他基因更容易变异,根据3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提示该流行毒株与YNBS/58和IND 321/01亲缘关系较近,属同一亚系谱.  相似文献   
83.
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联合表达能够产生完整的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并形成无核酸的与原病毒外形一致的全新的空衣壳,该空衣壳具有与口蹄疫病毒颗粒相同的抗原特性,免疫动物后能诱导产生抗口蹄疫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是开发安全高效口蹄疫重组疫苗的理想途径。论文对口蹄疫P1、3C基因及其对应的蛋白功能和P1、3C基因联合表达研究进行综述,对P1、3C基因联合表达重组疫苗的潜在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对1例鸡鼻炎样病例进行细菌学诊断,从病鸡鼻腔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编号为ZY17105,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鉴定中的意义。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同源性为99.4%;gyrB基因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各圣雷利气单胞菌株形成同一进化支,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和A2-67之间的同源性为分别为97.8%和98.2%。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将分离株ZY17105鉴定为圣雷利气单胞菌,分离株ZY17105对小鼠和鸡有较强致病性;另外,进化分析表明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属各种间的区分能力高于16S rDNA。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大陆分离到圣雷利气单胞菌,并证实gyrB基因可替代16S rDNA用于气单胞菌属各菌种间的进化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6—2018年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13个省级区划的8 232份牛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2个省级区划检测出抗体阳性,且阳性率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由北向南逐渐升高(0~74.03%),秋季阳性率(2.50%~60.00%)明显高于春季(0~10.00%)和夏季(2.22%~35.00%)。乌兰察布、哈密、河池和曲靖等4个采样点的牛羊血清检测发现,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山羊和绵羊血清。以上结果表明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已具有广泛性,流行分布状况与其媒介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并且牛比羊更易被该病毒感染,同时本研究的试验数据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和防控中山病。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蓝舌病病毒16型毒株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特性,本实验将BTV-16型毒株接种在BHK-21、Vero、C6/36传代细胞系及山羊肾原代细胞,通过细胞敏感性试验、病毒感染生长曲线以及qRT-PCR方法检测BTV-16型毒株在上述不同细胞中的复制效率和增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TV-16型毒株在BHK-21、Vero、C6/36及山羊肾原代细胞中均能增殖,但产生CPE的时间及病毒滴度有所差异。病毒在BHK-21、Vero细胞上病变较快,山羊肾原代细胞次之,C6/36细胞病变不明显。从病毒滴度和核酸检测结果来看,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效率与Vero细胞基本一致,并且病毒在这两种细胞中的增殖效率明显高于在山羊肾原代细胞和C6/36细胞。本试验为蓝舌病病毒分离、抗原制备、致病性以及反向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细胞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江城县蓝舌病病毒(BT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从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连续3年在江城县设立监控动物群,每年选择BTV病原及抗体检测阴性牛10头、羊5只作为哨兵动物,用于BTV抗体监测和病毒分离。应用BTV 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哨兵动物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应用鸡胚、C6/36细胞和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连续3年的哨兵动物B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35%、44.08%、50.65%; 3年内共分离到45株BTV,包括1~5型、15~16型、21型和24型共9种血清型。结果表明,江城县蓝舌病流行有逐年加重趋势,且呈现多种血清型毒株交叉感染状况,亟需加大BTV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毒株变化。  相似文献   
88.
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 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89.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6BS·6BL-2VS的选育(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aim of experiment was to provide a new germplasm for wheat breeding by further using desirable genes in 2V chromosome of Haynaldia villosa.[Method] Through hybridization between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Haynaldia villosa disomic substitution line and common wheat Nonglin26-3C chromosome of Aegilops triuncialis disomic addition line,th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chromosome C-banding,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we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and combined characters investigation.[Result] The wheat-Haynaldia villosa translocation line(T6BS·6BL-2VS)was selected from hybrid progenies to conduct characters investigation,which found some bristles on glume ridge of T6BS·6BL-2VS.[Conclusion] The translocation line induced by gametocidal chromosome was a small segment translocation line and the gene of bristle on glume ridge of Haynaldia villosa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middle and the terminal of 2VS.  相似文献   
90.
李氏杆菌活载体疫苗是指把弱毒化李氏杆菌改造为外源性抗原载体,活的李氏杆菌携带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细胞内,通过MHCⅠ和MHCⅡ系统递呈外源性抗原,使机体产生针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保护,这是一种新型的疫苗系统.李氏杆菌的细胞内寄生和黏膜感染的特性,使得李氏杆菌活载体疫苗系统具有很多优势,该疫苗具有同时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的特性.近年来,通过毒力基因的重组对李氏杆菌进行的弱毒化改造,已经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安全载体菌株,如ACTA和plcB毒力基因双重删除毒株等,使李氏杆菌活载体疫苗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在艾滋病疫苗研制中,携带gag基因的李氏杆菌活栽体疫苗可以使小鼠抵抗重组表达的HIV-1 gag的痘病毒对系统和黏膜的攻击,李氏杆菌活载体癌症疫苗已经可以使小鼠产生对肾肿瘤和直肠肿瘤的抗性.李氏杆菌活栽体疫苗的发展和应用有可能为一些较难免疫疾病的免疫预防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