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各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样上分离出丝核菌65株,其中双核丝核菌43株,多核丝核菌22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准菌株进行测试表明,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 AGD(CAG1)和R.solani AG5、AG4 、AG2-2IIIB、AG1-IC,相应菌株数分别为43、12、6、2、2,出现频率分别为66.2%、18.5%、9.2%、3.1%、3.1%。  相似文献   
22.
面筋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 5 0只SD大鼠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5只 ,试验组用经氯化钠缓冲液洗涤法制备的面筋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灌喂 ,对照组灌喂未经酶解的面筋蛋白 ,连续灌喂 2 1d。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较 ,大鼠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分别上升了 2 0 % (P <0 0 1)和 2 9% (P <0 0 1)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上升了 12 % (P >0 0 5 )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刺激指数 (SI)提高了 33 0 % (P <0 0 5 ) ;血清NDV (新城疫病毒 )抗体血凝抑制效价 (HI)上升了 38 5 % (P<0 0 1) ;肠腔sIgA水平提高了 2 8 6 % (P <0 0 5 ) ;血清IL 2水平上升了 38 4 % (P <0 0 1) ;血清瘦素、胰岛素、T3 和T4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实验结果提示 :灌喂面筋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并且这种免疫增强作用与细胞因子的调理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3.
对小麦白粉病菌有活性的植物源粗提物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开发防治白粉病菌的高效、无公害药物,测定了来自63种植物的73份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牛蒡、苍耳、芥、决明、土大黄、大黄、油茶、丁子香、山鸡椒等9种植物的11份粗提物的保护效果超过90%:上述11份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表明,决明的氯仿提取物、大黄和土大黄的乙醇提取物治疗效果较优,其效果分别为50.2%,48.5%和42.4%.  相似文献   
24.
进行不同条件下甲醛捕集剂和脲醛树脂系统的相容性试验,并对其进行压制纤维板的应用性试验,结果表明:甲醛捕集剂不能与脲醛树脂长期共存,可以在调胶时加入,脲醛树脂中甲醛捕集剂加量越大,pH值变化越小,粘度和游离甲醛含量越低,固化时间越长;甲醛捕集剂降醛效果明显,降醛率达50%左右,可用于生产环保型纤维板,使用时需调整固化剂用量或选用其他固化剂,适当选用添加比例和调整优化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5.
探讨了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32种植物提取物对 18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 ,筛选出一批具抑菌活性的植物 ;其中欧时萝、白香、滇香、两面针、土荆芥、香茅、莴缕子、窄叶阴香、九里香、肉桂等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7.
萝b(Raphanus sativus L.),又名莱菔,为十字花科一、二年生根菜,既是大众冬令蔬菜,又是大众营养保健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等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作泡菜、酱菜腌制。萝卜品种极多,常见的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水萝卜和心里美等。按收获季节,可分为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和四季萝卜等类型,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微量元素代谢和血浆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720羽1日龄科宝(Cobb-500)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行业标准组: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33—2004添加铜、铁、锌和锰。NRC标准组:按照NRC(1994)推荐量添加铜、铁、锌和锰。NRC比例组:实测基础饲粮中铜、铁、锌、锰的含量,以过量最多的铜(相对于NRC标准)的倍数补齐其余3种元素。相对生物学效价组:假设基础饲粮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为额外添加硫酸盐的30%,对其含量进行校准后按照NRC比例组的方法添加。微量元素都以硫酸盐形式添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不同微量元素添加模式未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死亡率造成显著差异(P0.05)。2)21日龄时,NRC比例组肉鸡十二指肠铜转运蛋白1(Ctr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NRC比例组和相对生物学效价组肉鸡十二指肠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42日龄时,NRC标准组和相对生物学效价组肉鸡十二指肠DM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各组间21和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锌转运蛋白1(Zn T1)和锌转运蛋白5(Zn T5)的mRNA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21日龄时,NRC比例组和相对生物学效价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42日龄时,与相对生物学效价组相比,NRC比例组肉鸡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4)粪便中微量元素浓度和饲粮的微量元素添加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从微量元素吸收效率和肉鸡血浆抗氧化性能来看,考虑基础饲粮微量元素相对生物学效价并按NRC比例添加是更适宜的添加模式,同时减少了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泄。  相似文献   
29.
肉鸡皮大麦表观代谢能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实验室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皮大麦常规理化指标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为生产提供便捷的皮大麦代谢能估算方法。试验1:对澳大利亚进口皮大麦及皮大麦的磨粉分离物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麦类分类标准,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主要分级指标,以皮大麦磨粉分离的各部分为原料,配制成5种不同营养梯度的人工皮大麦。试验2:选取健康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720只(360只用于11~13d试验,360只用于25~27d试验),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12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A、B、C、D、E 5种人工皮大麦。分别在11~13d及25~27d,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皮大麦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养分消化率,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11~13d与25~27d时AME、AMEn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大麦种类对AME、AMEn、粗蛋白(CP)消化率、粗脂肪(EE)消化率、总淀粉(STC)消化率、钙(Ca)消化率、总磷(P)消化率、肉鸡体增重(BWG)影响显著(P0.05);肉鸡日龄对AME、AMEn、粗脂肪消化率、总淀粉消化率、总磷消化率、肉鸡体增重影响显著(P0.05)。25~27d时,粗脂肪(EE)与总淀粉(STC)的消化率比11~13d时分别高6.52%、8.30%(P0.05);AME、AMEn比11~13d分别高0.88与0.52 MJ·kg~(-1)(P0.05)。2)建立的肉鸡皮大麦AME(MJ·kg~(-1) DM)、AMEn(MJ·kg~(-1) DM)的预测方程:11~13d,AME=7.814+10.166TP+0.106NDF(R2=0.996,P=0.004),AMEn=10.336+9.740TP-0.121CP(R2=0.983,P=0.017);25~27d时,AME=10.436+5.974NaCl+0.131EE+0.019NDF(R2=0.999,P=0.002),AMEn=15.284-0.312CP+0.258EE-0.081NDF(R2=0.998,P=0.014)。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皮大麦代谢饲粮AME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差0.06 MJ·kg~(-1)。回归模型以粗蛋白(CP)、总磷(TP)、氯化钠(NaCl)、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等常规营养指标为主效影响因子,较适合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营养表观遗传学作为表观遗传学的分支,是近年来研究很热门的一个学科。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之一的DNA甲基化在营养表观遗传学及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养素叶酸以提供甲基基团的角色参与了一碳单位的转移和利用、DNA合成及其甲基化过程,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及机体健康状况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旨在就叶酸生理功能及其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作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