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84篇
  146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376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用平均体重196kg的27头育成母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出生日龄、体重一致原则,随机等分为三组。对照组按牛场现行饲喂制度喂料,试验Ⅰ、Ⅱ组分别用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Ⅰ、Ⅱ替代对照日粮中的羊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Ⅰ、Ⅱ均按自由采食量供给。试验期由15天预试期和45天正试期组成。结果表明,尽管试验初期育成母牛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量较低,但至试验后期,培育牛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量增加,并接近羊草的水平。试验Ⅰ、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幅度分别为4.9、2.3%。表明饲喂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替代羊草,对培育牛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PCR方法从人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人血栓调节蛋白(hTM)基因,将其克隆到带有人EF-1α启动子的pEF-neo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上,得到表达质粒pEF-TM。在转染pEF-TM的COS-1细胞中,hTM得到了瞬时表达,并且正确地定位到细胞膜上。用pEF-TM转染猪内皮细胞(PEC),经G418筛先得到稳定转染的克隆。凝血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表达hTM的PEC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其抗凝血能力增强。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得到了1只F0代hTM转基因小鼠。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转基因小鼠整合了9个拷贝的pEF-TM DNA,并能将外源DNA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3.
特种瓜果菜实际上就是指在当地颇有特色,较为新颖奇异的瓜、果、蔬菜。其来源主要有五种:一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如特种菜中的四棱豆、五彩椒、土耳其荆芥、牛蒡根、菊苣菜、千宝菜、芦荟、仙人掌;瓜中的飞蝶瓜、迷你黄瓜、袖珍西瓜、太空西瓜;果树中的开心果(阿月浑子)、蓝悔、树莓、火龙果等。二是地方培育的珍稀品种,如瓜菜中的香椿、莲藕、佛手瓜、蛇瓜、灯龙瓜、香炉瓜、搅丝瓜;果品中的桑椹、槟沙果、海棠果、花红果等。三是经人工驯化的野生果菜,如蒲公英、苦苣菜.马齿苋、救心菜、野苋菜、紫苏等;果树中的欧李(钙果)、榛子、山核桃、樱桃李、杏梅、山葡萄、金樱子(刺梨)、悬钩子等。四是森林蔬菜,在高山、良好的森林环境地带栽种的蔬菜或可食木本植物的茎叶。前者主要是绿叶类如水芹、蕨菜.十字花科蔬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化学处理剂和营养强化剂,调制出5种玉米秸颗粒。对照组由玉米秸添加2%膨润土调制而成;试验组分别为:添加化学处理剂(石灰 尿素,以玉米秸DM计)4 0%(处理Ⅰ)、0 4%(处理Ⅱ)、2 2%(处理Ⅲ)和2 2%(处理Ⅳ),同时在处理Ⅳ中再添加4%营养强化剂。采用Menke的人工瘤胃产气法评定不同玉米秸处理的体外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处理Ⅱ、Ⅲ、Ⅳ的粗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处理Ⅰ和对照;处理Ⅰ、Ⅳ的NDF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12%;各处理的ADF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以处理Ⅳ的下降幅度最大,达31.1%。各处理的体外产气量和产气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处理Ⅳ的产气速度最快,其快速产气量(a)略高于对照,b的产气速度常数c比对照提高19.3%。相应地,处理Ⅱ、Ⅲ、Ⅳ的估测有机物消化率(OMD)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其中处理Ⅳ的OMD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分别比对照(46%)提高19、13%,但处理Ⅰ无明显效应。表明用4%尿素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玉米秸处理的化学组成和有机物质消化率,其效果优于2%石灰 2%尿素或单纯石灰处理,若将化学处理与营养强化剂结合使用,则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乌鸡的消费量越来越大,乌鸡的养殖和深加工企业也越来越多.面对铺天盖地有关于乌鸡药用及营养价值的广告,人们不禁要问乌鸡到底好在哪,为什么那么好?本文从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黑色素的含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乌鸡具有药用及保健价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息烽县地处黔中地区乌江流域上游,海拔800-950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6℃,4月平均气温15.8℃,月平均气温24.7℃,无霜期7270d,年日照时数1413小时,年降雨量1016m。息烽县的流长乡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曾在1998年举办过“流长西瓜节”,产品销售到重庆、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种鸡群整齐度鸡群整齐一致可使性成熟同期化 ,并可提高鸡群年产蛋量。1.使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乌鸡生长必须要采食和饮水 ,只有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鸡群才能充分发育并且有较好整齐度。第一 ,采食槽和饮水器的数量要足 ;第二 ,采食槽和饮水器要均匀地放置在鸡舍中。究竟多少只乌鸡共用一套采食槽和饮水器 ,要根据乌鸡的品种来确定。2.定期称重、及时分组一般情况下 ,一个月称重一次 ,根据强弱和大小的不同将鸡分别组群饲养。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 ,为了避免因混群而啄斗 ,应在傍晚进行分群操作 ,必要时喂一点镇静药 ,使其能够保持安静24小时。3.严格选择青年种鸡选择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2月龄时 ,把外貌特征明显、生长发育良好、超过平均体重的健康小雏予以选留 ,继续培育 ;第二次于5月龄时进行精选 ,强健的公鸡比较活跃 ,精力充沛 ,冠比较有光泽且竖立 ,头部宽阔 ,胸深脚高 ,立势雄伟 ,龙骨无弯曲 ,性欲旺盛 ;种母鸡应体态适中 ,头小清秀 ,肛门外侧丰满 ,胸骨与耻骨之间的距离宽。除注意体型外貌外 ,还要求公母体重符合品种要求。二、防抱窝常见的几种消除母鸡抱窝的办法有 :第一 ,每只母鸡每...  相似文献   
18.
一、育雏管理由于公母火鸡的生长速度、营养要求、饲料转化率、转入育肥时间均不一样 ,故公母雏要分开育雏以便于管理。公火鸡育雏阶段是1日龄到9周龄 ,母火鸡育雏阶段是1日龄到7周龄 ,然后转入育肥鸡舍。由于火鸡生长迅速、体重大 ,如果采用笼养 ,则会因运动少、伏卧时间长而导致胸囊肿和腿病 ,所以多采用地面平养并铺垫碎草和锯末。育雏鸡舍多用无窗式鸡舍 ,舍内为通栏式无走道 ,最好采用保育伞育雏。从2周龄开始 ,每周应添加占饲料量1 %、直径5毫米左右的砂粒 ,以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二、育肥管理育肥舍采用封闭式或棚舍式均可。棚舍式鸡舍春夏秋三季为敞开饲养 ,保持自然通风 ,冬季放下窗帘以保持舍内温度。舍内仍为通栏式没有走道 ,地面铺垫草 ,使用颗粒料并自由采食 ,以便减少浪费 ,提高经济效益。每周继续添加占饲料量1 %、直径5毫米左右的砂粒 ,直至上市 ,以加快育肥。三、饲养密度在良好的设备和管理条件下 ,肉用火鸡舍最大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千克体重 ,若设备和管理条件较差 ,饲养密度要适当降低。用合适的饲养密度除以当前日龄火鸡的平均体重 ,就可以推算出各日龄鸡舍的合理的装鸡数。如果装鸡密度过大 ,火鸡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防治梨木虱多使用40%水胺硫磷乳油。近几年,其使用浓度由原来的l500~2000倍液增加到800~l000倍液,年喷药次数由2~3次增加到4~5次,致使果实中有机磷残留量不断增加,而且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为寻求安全高效的无公害农药,我们使用陕西渭南经济开发区望康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24.5%阿维虱螨清乳油进行梨木虱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5%阿维虱螨清乳油是取代40%水胺硫磷乳油防治梨木虱的有效农药。  相似文献   
20.
梨木虱是我县梨树的主要虫害,几乎年年大发生,对梨树危害极大。我县20世纪70~80年代防治梨木虱多用有机磷农药,主要用40%水胺硫磷乳油。其使用浓度由原来的1500~2000倍增加到800~1000倍。年喷药次数由2~3次增加到4~5次,致使果实中有机磷残留量不断增加。为了寻求能取代40%水胺硫磷乳油的有效无公害农药,我们于2000~2001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