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51.
邹平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畜牧业降碳减排、绿色发展。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有效降低“碳排放”,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密切协同,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动检查等制度,探索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10+1”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52.
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品质及其遗传基础的研究现状,并对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拓宽东北水稻的遗传基础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3.
机械化籽粒收获,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陕单650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用KA105×KB024杂交选育的玉米籽粒直收品种,该品种具有成熟站秆时间长、籽粒含水率低、籽粒破损率低等特点,适合机械化籽粒收获省时、省工、省钱,有利于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和农户收益增加。  相似文献   
254.
为探讨饲粮中添加发酵压片玉米对肉鹅生长的影响,以2周龄健康霍杂肉鹅为试验材料,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添加5%发酵压片玉米的日粮,饲养至10周龄屠宰取样,测定其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肠道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发酵压片玉米极显著降低了霍杂肉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并显著降低了霍杂鹅的翻翅率;饲粮中添加发酵压片玉米显著降低了霍杂肉鹅的血清TC水平,极显著降低了血清HDL和LDL水平,极显著提高了霍杂肉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饲粮中添加发酵压片玉米极显著提高了霍杂肉鹅空肠和回肠的黏膜厚度,极显著降低了霍杂肉鹅的空肠隐窝深度,并极显著提高了霍杂肉鹅回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绒隐比。  相似文献   
255.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板,以2019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的状况。通过简要介绍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基本情况,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防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 737.1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16 878.23万hm2。与2014年相比,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8.80万hm2,年均减少75.7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52万hm2,年均减少66.70万hm2。  相似文献   
256.
为探讨稻壳和麦麸作为饲粮纤维源养殖浙东白鹅的效果及适当比例,将180只28日龄浙东白鹅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稻壳与麦麸添加比例为(5∶9)、(5∶1)和100%稻壳的饲粮,并测定各组生长性能、消化器官质量与消化酶活性、食糜p H以及饲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当饲粮中稻壳与麦麸添加比例由(5∶9)增加至100%稻壳时,浙东白鹅的体质量与料重比均显著增加;肌胃和胰腺的质量有增加趋势,肌胃食糜p H有降低趋势,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胰腺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胆碱酯酶活性显著升高。当稻壳与麦麸添加比例增加至(5∶1)时,浙东白鹅苏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及总磷的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综上,4—8周龄浙东白鹅饲粮中稻壳与麦麸的添加比例为(5∶1)—100%稻壳时,其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57.
为给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来源分析及其感染机理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一例疑似感染PRV患者的血清、脑脊液、拭子及其工作猪场的病猪血清、组织等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对其工作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同事血清样品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人样品经数字PCR检测均为PRV核酸阳性;病人发病后5~90 d内的血清样品均为PRV gB抗体阳性,gE抗体发病后18 d转为阳性并一直持续到发病后90 d;病人同事均未表现临床症状,其血清样品PRV gB抗体阳性率为22.2%,gE抗体均为阴性;从病人工作猪场的病猪样品中分离到PRV,且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ELISA抗体检测均检出阳性;病人工作猪场为PRV阳性场,病人及PRV gB抗体阳性同事均有直接接触病猪史。结果表明,患者感染的PRV来自其工作猪场猪群的可能性较大,人感染后表现出和动物感染相似的抗体消长规律。PRV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感染机制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58.
郝翔翔  王翠  邹文秀  严君  韩晓增 《土壤学报》2023,60(5):1421-1429
土壤颜色作为土壤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土壤诊断、分类以及土壤性质判断。在矿物成分大致相同条件下,土壤有机质(SOM)是控制土壤变黑的重要因素。采用基于CIEL*a*b*颜色分析系统的分光测色仪,并结合土壤物理分组方法,对30个典型黑土及其物理组分(轻组、粗颗粒、细颗粒和矿质结合态有机质)的黑度进行了分析,旨在明确黑土SOM含量与其黑度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不同物理组分对土壤黑度的贡献。结果表明:黑土的黑度与SOM、以及各物理组分的黑度与相应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随着组分稳定程度的增加,这种相关性逐渐增强。从不同组分看,轻组和粗颗粒组分的黑度值大于细颗粒和矿质结合态组分,但相关分析表明,轻组和粗颗粒组分的黑度与原土黑度无显著相关关系,二者对土壤黑度的贡献率仅为2.6%。而矿质结合态组分作为土壤腐殖质的主要储存位置,其对土壤的黑度贡献率达81%以上,是黑土呈现黑色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59.
东北林草交错带是我国北方最具典型性和最具代表性的林草交错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受全球气候波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东北林草交错带草原生态系统面临一系列退化问题。以东北林草交错带为例,阐述了近年来林草交错带草原退化现状,分析了林草交错带草原生态退化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保护利用措施,以期为新时期的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利用提供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260.
为了解鸡源弯曲菌分离株中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现状,探讨毒力基因的存在与耐药性的关系,本试验通过PCR方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禽类养殖场分离的96株弯曲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计算关联系数(Cramer’s V)后分析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弯曲菌分离株中携带率位于前3名的毒力基因是sodB、cheY、fur(99.0%、96.9%、96.9%),ciaB、virB11的携带率均为0;空肠弯曲菌优势毒力基因谱为flaA-cadF-cheY-cdtA-cdtB-cdtC-fur-katA-sodB,结肠弯曲菌优势毒力基因谱为flaA-cadF-cheY-fur-katA-sodB,结肠弯曲菌毒力基因谱型多于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分离株耐药率位于前3名的抗菌药均为萘啶酸(88.2%、93.5%)、四环素(85.2%、90.3%)和环丙沙星(73.5%、87.0%);结肠弯曲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泰利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水平高于空肠弯曲菌。红霉素与cdtC基因,阿奇霉素与cdtA、cdtB基因,环丙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