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甘肃省药用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病原的种类及分布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陈秀蓉  王引权  晋玲 《植物保护》2012,38(2):156-159
2004年以来,在对药用植物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链格孢属(Alternaria)是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药用植物上链格孢属的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链格孢属可危害豆科、茄科、菊科等13科20种药用植物,发病轻重不一.已鉴定出病原菌12种,待定种(菌株)7个.本文结果为制定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宁县和爱藏族乡,座落在锦屏山脉脚下,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全乡五个村,总养蚕农户250户,总养蚕人口1200余人,2004年养蚕1220张,产茧540担,其中靠近乡政府的和爱村,产茧270担,占全乡产茧总量的60%,桑树多以四边桑为主,桑树生长健壮。和爱村自1998年修第一口密闭式水窑,当地老乡称之为“山茅坑”,到现在全乡发展到305口。仅和爱村户均4口以上,修建初衷用于蓄水抗旱。现在雨季放水或引导雨水入坑,养蚕期间,将蚕沙等废弃物全部倒入坑内,沤肥杀死病菌,防止病源扩散,起到了沤肥“蚕沙坑”的作用。又贮备水,用于早春大田旱作,抗旱保苗,腐熟肥当做玉…  相似文献   
63.
杏芽瘿是甘肃省河西、中部、陇东等地区杏树上发生已久的一种害状。近年来,蔓延很快,为害甚重。其中由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Nalepa)引起的芽瘿已在武威、张掖发现,受害枝干形成大小不等的瘿瘤。该螨主要以抱卵成虫在活瘿瘤的芽丛内越冬。室内以50ppm激动素保鲜杏鳞片进行单体饲养,及室外群体发育进程观察,结果基本一致。17~20℃,卵期4~6天,若虫期5~6天,成虫期3~4天,完成一代约12~16天。在调查的20个杏树品种中,大偏头受害最重,其次为毛杏。而实生5号、8号尚未发现受害。试验的9种药剂中,50%克螨特、40%乐果防效分别为85~98%及81~93%,而10%天王星为68~91%。  相似文献   
64.
3种牧草根际平脐蠕孢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甘肃环县沟壑草地牧草根部常规组织分离获得特异平脐蠕孢、高粱平脐蠕孢和麦根腐平脐蠕孢,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平脐蠕孢在生物学特性上有明显差异,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的温限为5~45℃,最适萌发温度为35℃,在45℃时萌发率仍高达85.1%;高粱平脐蠕孢孢子的萌发温限为5~40℃,最适萌发温度为15~30℃;麦根腐平脐蠕孢孢子的萌发温限为5~45℃,最适温度15~25℃,在45℃时萌发率仅为2.3%;不同pH值时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率均较后2种高,且前者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59~6.47,后两者pH值均为6.47;土壤液等4种营养液对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率在4h后有促进作用,对高粱平脐蠕孢在最初2h有促进作用,而对麦根腐平脐蠕孢则有抑制作用;3种菌萌发均需要液态水,但对光不敏感。  相似文献   
65.
66.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3)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硝化细...  相似文献   
67.
报道了近年来在甜瓜种植中发生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对所分离到的病原菌(Ps1,Ps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测定,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发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除能侵染葫芦科植物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苦瓜、冬瓜、瓠瓜、丝瓜等外,还能侵染番茄、玉米、茄子、辣椒、菜豆等非葫芦科植物.  相似文献   
68.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 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究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动植物的致病性,本研究从北美和欧洲共收集到紫花苜蓿种子样品34份,所有样品经室内研磨稀释分离培养,共获得39株种带细菌分离物,结合常规表型特征及16S rDNA鉴定方法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在室内采用菌悬液皿内发芽及盆栽接种法和腹腔注射法分别测定了21株代表细菌对供试紫花苜蓿和昆明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1)39株细菌隶属3门15属,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属地位的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马赛菌属、短芽孢杆菌属、欧文氏菌属、泛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肠杆菌属、假芽孢杆菌属、假节杆菌属、红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土壤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其中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2)红球菌属GCKH菌株仅对紫花苜蓿致病;不动杆菌属ZSR17、埃希氏肠杆菌属ZSR25和马赛菌属R1菌株仅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而欧文氏菌属ZF1和ZS3、泛菌属CQ10和ZS6菌株既可以引起紫花苜蓿致病,又可以引起小白鼠发病,是潜在的植物和动物跨界侵染共致病病原细菌。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欧美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70.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5种镰孢菌的形态鉴定和ITS r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中镰孢菌的分类地位,运用稀释平板法对从其中分离的5种镰孢菌,采用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同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确定分类地位,并分析比较了基于形态学和ITS rDNA序列分析的两种鉴定手段。结果表明,3个菌株为三线镰孢(Fusariumtricinctum),2个菌株为木贼镰孢(F.equiseti),与传统方法相比,ITS rDNA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但对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镰孢菌的鉴定,只有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互结合,才能使镰孢菌的鉴定分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