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43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67篇
畜牧兽医   133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41.
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沙门氏菌病(AvianSalmonellosis)是鸡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引起禽类发病的沙门氏菌主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及有鞭毛能运动的多种副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使...  相似文献   
42.
笔者于2007年春从四川邛崃引进6万余尾丁苗种在本单位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微流水条件下的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成功。为解决苗种来源,在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于2009年5月开展丁人工繁殖试验,经过两年的努力,本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优化卤虫孵化条件、提高卤虫卵的潜在经济价值,试验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法分析光照强度与pH对卤虫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利用Design-Expert 12.0分析得到最优试验组合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pH的一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者交互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二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pH与光照强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越接近中心点孵化率变化量越小;光照强度为2 179 lx、pH为7.9为最适组合,最优孵化率为67.28%。对该试验组合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结果相符。综上,试验得到最适组合光照强度(2 179 lx)与p H(7.9),经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卤虫卵孵化率表现最优,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4.
孵化率的高低,是提高雏鸡质量和孵化经济效益的一个熏要指标,为此,笔者将提高种蛋孵化率的十个重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46.
在蚕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蚕种的质量逐渐成为成败的关键,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已经成为我场坚守的生产信条。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盒种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目前,蚕种品质好坏衡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微粒子病毒率,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检验蚕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若毒率超标,其它项目再好也没用。为了使蚕种“四率”都控制在我省下达的标准范围内,我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边鸡种蛋的孵化效果,试验选择山西忻州市、山西右玉县、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凉城县、河北张家口市、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包头市7个地区(7个地区按照以上顺序分别设置为试验1,2,3,4,5,6,7组)的各8只210日龄边鸡所产的种蛋各100枚,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种蛋,测定和计算各组种蛋的受精率、受精蛋数、破损蛋数、破损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5胚龄死胎蛋数、10胚龄死胎蛋数、19胚龄死胎蛋数、入孵蛋重、5胚龄失重、5胚龄失重率、19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初生重占蛋重比例,分析比较各地区边鸡种蛋孵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组受精蛋数最多,受精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最高,破损率最低,5胚龄死胎蛋数最少,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3组破损率最低,10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7组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6组种蛋的入孵蛋重最重,与试验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3,4,7组(P<0.05);试验6组5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最高,与试验4,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  相似文献   
48.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是从美国引进,创汇价值极高的一种大型淡水养殖新品种,食性与花鲢相同,我国从南到北均可生长和安全越冬、越夏,不仅可在池塘中与各种淡水鱼类混养,更适合在大、中、小型水库、湖泊中养殖。在南方,年生长速度在0.5~3kg,养殖成本低,病害少,捕捞容易,可替代目前价值不高的花鲢。我国自1987年就开始从美国引入匙吻鲟受精卵,但由于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苗种培育难度大,成活率低,苗种价格十分昂贵,严重影响了匙吻鲟的普及和应用。2005年5月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18700粒,经过4天孵化,共获得鱼苗12000尾,平均孵化率66.4%(见表1),从5月8日—25日经过18天培育共获得3.0~3.5cm体长仔鱼6500尾,仔鱼阶段成活率54%,从5月25日-6月813经过15天培育共获得体长6.5cm以上幼鱼5500尾,幼鱼阶段成活率达84.6%,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9.
我国鲟鱼产业已经发展了近十年,但是限制鲟鱼产业发展的瓶颈--鲟鱼自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从2003年到2004年我们共做了两次试验,对鲟鱼的全人工繁育问题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繁殖效果,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采卵率93%,受精率98%,孵化率91%,苗种成活率90%;产后亲鱼成活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50.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