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23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Zhang W  Li J  Qiu S  Chen J  Zheng Y 《Fitoterapia》2008,79(3):168-173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opolysaccharide fraction (EPSF) from one of the anamorph strains of Cordyceps sinensis on immunocyte activity of H22 tumor bearing mice, ICR mice were treated with EPSF for 7 days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t doses of 15 mg/kg (low-dose), 30 mg/kg (mid-dose) and 60 mg/kg (high-dose) after H22 tumor cells were implante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the tumor weight of each mouse was measured. Phagocytosis of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was tested by neutral red uptake. The TNF-alpha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s was assayed by ELISA. Proliferation ability and cytotoxicity of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determined by MTT methods. The mRNA levels of cytokine TNF-alpha and IFN-gamma mRNA of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PSF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H22 tumor growth, but also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mmunocytes' activity. I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hagocytosis capacity of peritoneal macrophages and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spleen lymphocytes at all the three doses; it significantly promoted macrophages' TNF-alpha expression and spleen lymphocytes' cytotoxicity. EPSF also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NF-alpha and IFN-gamma mRNA expression of splenic lymphocytes. This experimental finding suggests that EPSF could elevate the immunocytes' activity in H22 tumor bearing mice.  相似文献   
82.
古尼虫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近10年来在古尼虫草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从古尼虫草的生物学特征、培养方法、化学成分与分离提取方法以及相关活性成分的药理学作用等研究现状到现阶段的产品开发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以期为古尼虫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较为系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通过比较1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解吸附率并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优选出一种简单快捷分离纯化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大孔吸附树脂XDA-8D吸附后,再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解吸附,虫草素纯度从原料中的0.4%达到了10.53%;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分离虫草素,可将纯度提升至66.94%,其优化后的参数为: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浓度0.5 mg/mL,用300 mL(2VB)水和体积分数10%的乙醇450 mL(3VB)除杂,30%乙醇1500 mL(10VB)洗脱得到虫草素。  相似文献   
84.
虫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虫草是一类重要的药用真菌,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种类虫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研究。对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核苷类物质(虫草素、腺苷等)、虫草多糖、D-甘露醇、甾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菌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方法]利用7 L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对冬虫夏草菌进行分批培养,对菌体、胞外产物和底物的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基于Logistic方程以及Luedeking-Piret方程等,通过1stOp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及相关参数求解,建立菌体生长、胞外虫草酸(D-甘露醇)合成及糖消耗的发酵动力学模型。[结果]经拟合得到的模型参数估算值基本符合发酵规律,3项模型联立拟合R^2为0.986 5,菌体、产物和底物拟合曲线R^2分别为0.971 9、0.988 0和0.991 7。[结论]模型拟合良好,能够反映冬虫夏草菌发酵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6.
从蛹虫草菌种的退化表现、早期的检测方法、菌种退化的影响因素和退化菌种的复壮等方面对蛹虫草菌种退化进行总结,以期为蛹虫草菌种退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通过人工控制液体培养虫草试验,研究了虫草人工控制液体栽培最佳碳、氮、无机盐、维生素种类、浓度及配比,以及最适pH和最适温度。结果表明:虫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氮组合为葡萄糖5.0 g/L、白糖3.0 g/L、蛋白胨2.0 g/L、牛肉膏1.0 g/L;最适无机盐和维生素是KH2PO41.0 g/L、MgSO4.7H2O0.5 g/L、CaCl2.2H2O0.5 g/L、VB10.1 g/L;最适pH5.5;最适温度是24℃。  相似文献   
88.
根据溶剂的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对关系,采用了二元和四元组合的溶剂系统,顺次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醇沉法、低压正相硅胶色谱法(富集虫草素,去除杂质)、反相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分步结晶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子实体及其中间产物中的虫草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证明,95%以上的虫草素仍分布在超临界萃取后的子实体及其醇沉的上清液中,保证了含虫草素的中间产物未在制备前大量流失。北冬虫夏草子实体中3种有效化学成分的得率依次为:甾醇类物质8.51%,虫草多糖(CM-1为主)25%,虫草素(99.7%)0.036%。试验得知高纯度虫草素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提出最佳保藏溶剂的极性或介电常数(ε)为73.5。  相似文献   
89.
北虫草商品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北虫草菌株、5个培养基配方和3种栽培容器进行了北虫草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地一号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室内栽培的当家优良菌株进行推广种植;小麦培养基栽培北虫草,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故采用小麦培养基更具有优势;塑料瓶栽培北虫草,具有重量轻、利于灭菌、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商品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北虫草之首选容器.  相似文献   
90.
赵品苍  曲志才  王波  苏延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43-5144,5147
[目的]研究3株泰山虫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野生泰山虫草子实体分离出的3个菌株为材料,通过对rDNAITS区的扩增、克隆和测序来鉴定虫草的无性型。[结果]3个菌株不是同1种,COA1为蛹草拟青霉,COA2为球孢白僵菌,COA3为细脚棒束孢,由此推断泰山虫草只是以地理位置得名。[结论]研究了3株泰山虫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