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97篇
基础科学   1篇
  97篇
综合类   337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了栽培棉种间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对各材料叶片横切面结构研究表明,草棉与亚洲棉为等面叶,陆地棉与海岛棉为背腹叶,而各多元杂种均表现为等面叶,这一结果可用于多元杂种的早期鉴定。对各材料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二倍体的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1联会成11个二价体和1个四体环,四倍体的二元杂种主要联会成26个二价体,而各多元杂种联会成大量的单价体和多价体。从而引起后期Ⅰ染色体分离混乱,并产生大量的异常四分体,造成多元余种的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以山西农大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组创育的异源四倍体亚比棉(A2A2G1G1)和栽培四倍体海岛棉(AADD)2为亲本杂交,组成三交种异源四倍体(AAGD)为材料,对其亲本及杂种F1的三种器官(叶片、叶柄、花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亲本有各自的特定酶带。(2)杂种F1的酶谱是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即杂种酶带均来自双亲(包括父母共有的,母本或父本特有的),酶带的一部分。(3)同种棉属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叶柄酶谱最为丰富,清晰;叶片次之,花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43.
以陆地棉中棉19号再生植株的真叶、茎段、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改良MS培养基,添加2.4D、IAA和KT。培养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多,并高频产生子叶胚,再生植株率为25%。无菌苗除下胚轴外的各器官均未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2.4D加速再生植株叶片快速出愈,以IAA替代2.4D明显提高出愈率和愈伤组织的质量。再生植株真叶再培养的胚状体发生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两种途径。用再生植株的真叶再培养是获得高频再生植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转蚕丝芯蛋白基因获得高强纤维棉花植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的蚕丝芯蛋白基因导入陆地棉品种"泗棉3号"。共注射600朵花,收获497粒种子。通过GUS报告基因组化检测筛选,获得5株GUS阳性棉株。又经卡那霉素涂叶法鉴定,其中4株具有良好的卡那霉素抗性。用依据E6启动子序列和蚕丝芯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对这5株棉花进行PCR扩增,获得1株转蚕丝芯蛋白基因棉株。纤维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这株转蚕丝芯蛋白基因棉花T1代纤维比强度达到34.6cN/tex,比对照"泗棉3号"(比强度为28.6cN/tex)提高了21.0%,T2代纤维比强度比对照平均增高23.3%。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利用适应性广、产量高的陆地棉和纤维品质优异的海岛棉进行高通量基因芯片比较分析,筛选和鉴定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 以SG747(Gossypium hirsutum L.)和Giza75(Gossypium barbadense L.)为材料,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棉花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对其开花后10 d(10 days after anthesis, 10 DPA)的棉纤维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 材料Giza75和SG747共筛选到3 90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功能预测基因占比17.80%,翻译、核糖体结构相关基因占比16.82%,翻译后修饰占比14.32%。Gra.2198.1.A1_at正向调控棉纤维发育过程,Gra.85.1.S1_atGhi.249.1.A1_atGhi.8448.1.S1_x_at负向调控棉纤维发育过程,可能参与了棉纤维发育过程。【结论】 利用陆地棉和海岛棉基因芯片并结合qRT-PCR筛选和鉴定到4个纤维发育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寒地核心种质抗病基因组成,利用日本7个单基因鉴别菌系(P-2b、研53-33、稻72、北1、研54-20、研54-04、稻168)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龙粳10号、丽江新团黑谷×垦稻10号组合10套F3系统,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0号对P-2b、研53-33、稻72和北1四个菌系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和稻168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垦稻10号对研53-33的抗性基因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龙粳10号、垦稻10号可作为寒地水稻抗稻瘟病的核心种质,为抗病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优质粳稻抗瘟源,并为寒地水稻核心种质库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和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铃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单铃重和11个棉铃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重、单铃种子数、单粒种子重、铃横径和铃纵径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粒种子纤维重、单铃不孕子数、不孕子率和铃壳率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相关性在不同铃重类型间表现基本相同。单铃种子重对单铃重的贡献最大,依次是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数。铃壳率、单粒种子重、单粒种子纤维重、铃纵径与单铃重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中铃重类型的铃重与铃壳重的简单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棉铃性状的调控提高单铃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棉花纤维突起影响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挖掘纤维起始相关的小RNA及其靶基因对于研究纤维起始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新乡小吉的野生型(Wild type,WT)及其无绒有絮突变体(Fuzzless mutant,FLM)开花当天的胚珠为材料,构建6个小RNA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结果】共发现459个mi RNA,包括301个保守的mi RNA和158个新mi RNA。共得到13个差异表达的mi RNA,预测并分析了它们的靶基因。通过对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预测的这些靶基因侧重于编码HD-ZIP (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GRAS (Gibberellic acid insensitive,Repressor of GAI,Scarecrow)、AP2 (APETALA2)家族的转录因子,功能集中在转录和转录后调控阶段。对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 (GO)注释发现,它们参与细胞分化、花药发育、花器官发育等生物学过程。随机选出4个mi RNA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证实了测序数据的可靠性。【结论】mi RNA通过负调控靶标转录因子和激素相关基因来影响纤维细胞的起始发育。  相似文献   
49.
张书芹  乐愉  武斐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2):3817-3824
为了揭示陆地棉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 GRF)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在陆地棉基因组中鉴定了 33个GRF蛋白,并对这些家族成员进行了保守结构域分析、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进化分析、基因的结构分析、染色体定位、保守基序分析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研究表明,陆地棉GRF均含有QLQ和WRC 2个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为4个亚家族,基因定位在19条染色体上,基因上有2~19个蛋白编码区域,大多数的基因在柱头、子房和20 d的种子中高量表达。本研究弄清了棉花GRF家族的基本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棉花GRF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0.
亚洲棉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秋水仙碱琼脂糖凝胶涂抹法,处理亚洲棉(Gossy pium arboreum)幼苗茎尖生长点,研究亚洲棉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的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得出最佳诱变参数:浓度0.1%,时间1d.与对照株相比,获得的诱变株矮壮,节间缩短;子叶变大、肥厚,且脱落时间延迟;真叶出现晚,叶裂数不一,叶形不对称,叶面凹凸不平,出现卷曲叶、勺状叶,铲形叶等变异;着生子叶的茎杆处和子叶柄处出现瘤状;叶色浓绿.实验还发现19:00~20:00在温室进行处理,有助于提高诱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