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克隆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分别采用qRT-PCR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SP)分析IGFBP-1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中的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泥鳅的IGFBP-1基因CDS序列长789bp,编码262个氨基酸,二倍体、四倍体泥鳅间有5bp的差异,但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在二倍体、四倍体中分别克隆得到2 341bp和2 331bp的启动子序列,倍性间的序列相似度达99%,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SP1、CREB、C/EBP、POU2F2、GATA-2/3/4和SRY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泥鳅的IGFBP-1基因主要在肝脏中表达,且四倍体泥鳅肝脏中IGFBP-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P0.01)。四倍体泥鳅IGFBP-1基因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均比二倍体低,其中四倍体肝脏中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二倍体(P0.01)。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IGFBP-1基因主要表达的肝脏组织中,其mRNA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启动子区较高的甲基化可能抑制了二倍体泥鳅IGFBP-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2.
阳光玫瑰葡萄别名夏音马斯卡特、耀眼玫瑰,欧美杂种,二倍体。该品种果粒大,单粒重10~12克,绿黄色,果穗大,单穗重500~1000克。肉质硬脆,有浓郁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8%~20%,最高超过22%,鲜食品质优良。果粒耐储运,不裂果,不落粒。  相似文献   
73.
二倍体棉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倍体棉种为四倍体栽培种提供了亲本(祖先)种,是棉花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是构建棉属突变体库、研究棉花功能基因组的优良材料。其中A、B、E、F组棉种起源于亚非大陆,D组起源于美洲大陆,C、G、K组起源于澳洲等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组织培养研究主要涉及植株器官与细胞培养的再生途径、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培养与融合等,目前已获得了克劳茨基棉(Gossypium klotzschianum)、野生拟似棉(G. gossypioides)、亚洲棉(G. arboreum)、戴维逊氏棉(G. davidsonii)、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司笃克氏棉(G. stocksii)、奈尔逊氏棉(G. nelsonii)、比克氏棉(G. bickii)等二倍体棉种的再生植株,其中茎尖培养仅获得了亚洲棉、比克氏棉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克劳茨基棉、戴维逊氏棉的再生小植株;此外,获得了陆地棉和二倍体棉种克劳茨基棉、比克棉、司笃克氏棉的种间杂种。二倍体棉种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组织培养体系可以借鉴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相关方法。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4.
玉环柚、永嘉早香柚都是二倍体柚,前者无籽果皮易裂,后者基本无籽或少籽而中心柱、囊瓣易裂。经过连续3年的定点调查,玉环柚和永嘉早香柚在授予二倍体的土柚和其它柚品种的二倍体花粉后,均出现10%以上的裂果率。调查结果表明,玉环柚和永嘉早香柚在授予同样倍性的二倍体的有籽花粉后,出现一定数量的裂果是事实存在的,它与前人研究的基本不裂果的结论不相符。裂果的主要原因是亲本花粉存在着不亲和性,此外是漏授粉。而异源四倍体花粉授粉后,虽然有相应数量的裂果率,但花粉均为亲和,裂果基本无籽。  相似文献   
75.
普通小麦、簇毛麦及其双二倍体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晓月  石屹 《作物学报》1995,21(3):377-379
本文分析了六倍体普通小麦农大146、簇毛麦及其杂种和双二倍体的全展旗叶及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子代与其双亲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形成了偏母互补型;子代双单倍体 (2n=28) 和双二倍体 (2n=56) 旗叶酯酶同工酶酶谱有相当的一致性;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76.
苹果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苹果二倍体和三倍体两个酶同工酶电泳分析的结果发现,与二倍体相比,三部体苹果酸氢酶(MDH)电泳谱带MDH-1染色加深,表现了明显的剂量效应。谷草转氨产(GOT)电泳谱带GOT-1谱带数目明显增加,又说明三们体的遗传杂和性增加,研究表明。经有性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仅存在基因剂量的特征,同时也包含基因重组效应。  相似文献   
77.
苹果三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苹果品种的二倍体和2个苹果品种三倍体只峙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三倍体细胞超微结构与二倍体明显不同。三倍体细胞,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的膜结构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细胞叶绿体片层膜或者肿长,或者表现稀疏。  相似文献   
78.
张纯  刘少军  李涛  刘筠 《水产学报》2011,35(9):1369-1373
红鲫属于鲤科、鲤亚科、鲫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鲤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已有研究表明,红鲫(♀)×鲤()杂交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为二倍体,F2能产生染色体数不减数的配子,在第三代(F3)中形成四倍体鱼。通对F1和F3进行胚胎染色体制片,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红鲫和鲤远缘杂交的多倍体发生途径及F2产生不减数配子的潜能。结果表明,F1混合胚胎都为二倍性胚胎,没有发现单倍性和多倍性胚胎,但F3混合胚胎中则有染色体数为100,150,200甚至300的染色体分裂相,推测F2生殖细胞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染色体数加倍,产生了二倍性和更高倍性的配子,它们结合形成了不同倍性的F3胚胎。实验证明双亲基因组大小及核型相似的鲫鲤远缘杂交第一代不发生多倍化,但获得的二倍体杂交后代能产生不减数配子,在F3中产生多倍体鱼。  相似文献   
79.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酶(HaeⅢ、DraⅠ、RsaⅠ、TaqⅠ、HinfⅠ、Msp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共检测到66种单倍型。泥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79~0.9385和0.01041~0.03212;其中,洞庭湖二倍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3212),武汉二倍体其次(0.02452),二倍体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高于四倍体。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π)大小为0.02588~0.04144,平均值为(0.031737±0.000005)。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δ)大小为0.00462~0.01617,平均值为(0.010659±0.000003);其中,武汉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大(0.01617),武汉四倍体和洞庭湖二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小(0.00462)。MonteCarlo模拟x2检验表明,4个群体间的单倍型频率存在极...  相似文献   
80.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酶(HaeⅢ、DraⅠ、RsaⅠ、TaqⅠ、HinfⅠ、Msp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共检测到66种单倍型。泥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79~0.9385和0.01041~0.03212;其中,洞庭湖二倍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3212),武汉二倍体其次(0.02452),二倍体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高于四倍体。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π)大小为0.02588~0.04144,平均值为(0.031737±0.000005)。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δ)大小为0.00462~0.01617,平均值为(0.010659±0.000003);其中,武汉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大(0.01617),武汉四倍体和洞庭湖二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小(0.00462)。MonteCarlo模拟x2检验表明,4个群体间的单倍型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武汉四倍体、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二倍体为单独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