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126篇
  81篇
综合类   972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672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池塘种植鱼腥草对无乳链球菌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在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0%(对照组)、5%、10%和15%池塘面积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分别在感染后0、24、48和72 h采集吉富罗非鱼肝脏,进行肝脏生化、抗氧化性能、组织病理和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 70)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48和72 h对照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种植鱼腥草各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LT活性在感染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感染后72 h,10%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活性已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抗氧化指标显示,种植鱼腥草能减缓链球菌感染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的产生。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吉富罗非鱼感染后48 h肝窦明显淤血,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各种植鱼腥草组吉富罗非鱼在感染后仅表现为肝细胞明显嗜酸,肝窦轻度扩张。定量PCR结果显示,每组吉富罗非鱼肝脏HSP 70表达量在感染后都显著升高,感染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肝脏的HSP 7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鱼腥草种植组。研究表明,种植鱼腥草能显著改善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吉富罗非鱼肝脏AST和ALT上升,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吉富罗非鱼通过肝脏HSP 70高表达促进受损蛋白质的早期修复与降解,种植鱼腥草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鱼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2.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成员是重要的抗逆和潜在污染预警分子。本研究将近江牡蛎HSP70基因cDNA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近江牡蛎HSP70的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70。该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M15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确实获得了重组蛋白的表达。分别在25℃、30℃和37℃下,经0.2mmol/L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其中,在25℃下,诱导的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表明该温度为恰当诱导温度;在25℃下,分别诱导重组蛋白表达2h、4h、6h、8h、12h和16h,其中诱导12h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大部分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69kD,并能与鼠源抗6伊His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表明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近江牡蛎HSP70蛋白。实验表明,在25℃下,经0.2mmol/LIPTG诱导表达12h,可获得大量可溶近江牡蛎HSP70蛋白。  相似文献   
993.
从一氧化碳(CO)发色罗非鱼片中分离到耐冷腐败菌LFA04和LFA09,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两株均为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菌株LFA04和LFA09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均为4~37℃;适宜的pH范围均为7~9;适宜的NaCl浓度范围分别为0~60g/L和0~40g/L;10℃下的生长代时分别为6.9h和5.87h,25℃下的生长代时分别为2.44h和2.37h。8℃下菌株LFA04和LFA09在鱼片中的腐败规律相似。前3天细菌增殖较快,数量由103CFU/g增至108CFU/g;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则变化不大,由10.94mg/100g分别变为20.32mg/100g(LFA04)和15.97mg/100g(LFA09)。第3~7天细菌数量维持稳定,而TVB-N值则均迅速增加至70mg/100g以上,鱼肉变软发黏,肉色变绿,散发腐败臭味。常见消毒剂对菌株LFA04和LFA09的致死率实验结果显示,2%次氯酸钠和75%乙醇对菌株LFA04和LFA09的致死率均较高,处理1min时致死率接近或超过70%;2.0mg/L臭氧水对菌株LFA04和LFA09的影响差别较大,浸泡20min时致死率分别为34.8%和71.9%。本研究分离到的2株费氏柠檬酸杆菌能够在冰箱温度下正常生长且能导致鱼肉迅速腐败,其中菌株LFA04经臭氧水处理后存活率较高。因此控制费氏柠檬酸杆菌的污染和繁殖对罗非鱼产品的加工和保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4.
焦文慧  张勃  黄涛  马尚谦  候启 《干旱区研究》2019,36(6):1466-1477
利用61个气象站1988—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检验、滑动t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河东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河东地区近30 a日最高气温的极大(小)值、日最低气温的极大(小)值、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昼(夜)日数、气温日较差、暖日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呈现增大(加)趋势,霜冻日数、冰冻日数、冷昼(夜)日数、冷日持续日数呈现减小(少)趋势;②暖指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冷指数,昼指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夜指数,陇东高原地区变暖幅度最大,甘南高原地区变暖幅度最小;③多数指数的突变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④多数极端气温指数与经度和海拔高度显著相关,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与区域性增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红花玉兰和白玉兰低温胁迫下的代谢表型特性,以红花玉兰和白玉兰茎尖为材料,采用GC-MS检测技术,分别检测了两个物种在常温20℃和低温4℃下的代谢物质,共检测出代谢物323种,对所有样本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将处理间代谢物进行了四次比对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了统计和归类,筛选出了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总结分析了两个物种在低温胁迫下的代谢表型。结果显示,两个物种具有十分明显的代谢表型特性,常温下白玉兰较红花玉兰积累了更丰富的基础代谢物质;在低温胁迫下,红花玉兰氨基酸类和糖类相关物质代谢显著,白玉兰仅氨基酸类物质代谢显著。本研究为红花玉兰抗寒良种的选育和分子改良提供了代谢依据。  相似文献   
996.
HD-Zip是植物特异转录因子,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HD-ZipⅠ亚家族转录因子在桃果实采后抗冷害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本研究从“湖景”水蜜桃叶片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编码HD-ZipⅠ亚家族转录因子的基因PpHDZ1,并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pHDZ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40 bp,编码氨基酸280个。PpHDZ1蛋白不稳定,呈酸性,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和亲水性,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无跨膜结构,没有信号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PpHDZ1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同源结构域(HD)和亮氨酸拉链结构域(LZ),与扁桃仁、日本杏的同源基因蛋白相似性较高,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拟南芥HD-ZipⅠ亚家族聚类于同一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结果显示,在不同桃组织中,PpHDZ1仅在硬核期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期间,0℃、4℃和8℃都显著诱导了PpHDZ1基因的上调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桃果实的冷害程度相一致。本研究为揭示HD-Zip转录因子在桃果实抗冷害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用高山离子芥的冷诱导基因Cbcor15a侵染水稻品种日本晴的愈伤组织,经分化诱导后获得了再生植株。经Cef和PPT筛选,共获得转化Cbcor15a基因的日本晴再生苗9株;经PCR检测和Basta涂抹实验,结果证明有6株再生苗呈阳性。本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利用转Cbcor15a基因选育具有耐冷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黄瓜耐冷性鉴定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9.
成都动物园一幼年大熊猫因患胃肠道病,多日不食,在麻醉后的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深度呼吸抑制并昏迷休克,经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使该大熊猫转危为安,介绍如下。1发病经过该大熊猫年龄1.5岁,雌性,发病前体况良好。1997年4月下旬,出现排粘反应,胃肠不适...  相似文献   
1000.
影响斑点叉尾亲鱼自然产卵率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是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从斑点叉尾亲鱼年龄、放养密度、产卵槽类型、饲料类型、池塘局部气候条件、池塘底质类型等方面对影响斑点叉尾自然产卵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选4~5龄的亲鱼,在冬季气温、水温适当偏低的山区风口处建培育池,培育池底质为黏土硬底质或鹅卵石带沙底质,每667 m^2放亲鱼10~30组,全部投喂动物性饲料,用特制的土瓦罐作产卵槽,获得较高的自然产卵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