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64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57篇
  90篇
综合类   796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1576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畜牧与兽医》2017,(11):82-86
本研究以沙门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hut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外膜蛋白Pho E基因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了同时检测这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并对混有3种致病菌的盲肠内容物分别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混有3种致病菌的粪便样品进行PCR检测。该方法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分别为495 bp、333 bp、279 bp。在优化条件下,多重PCR同时检测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度分别为1.23 pg、1.9 pg、1.185 ng DNA。分离培养法对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0~2CFU、1×10~0CFU和1×10~2CFU。混合有3种致病菌的盲肠内容物和粪便,经增菌培养后,PCR法的最低检出量均为1×10~0CFU。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及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周期短的优点,适用于实验小鼠多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992.
对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的167株大肠杆菌进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及转移情况研究,为氨基糖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和转移。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17.5%、67.8%、80.9%、77.67%和75.33%。检测到rmt B 8株,检测率为4.8%,未检测到arm A。由此可知,rmt B基因可转移至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转移之后的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93.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止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伊犁地区不同动物源粪样中分离出的723株大肠杆菌(猪源89株、牛源164株、鸡源270株和羊源200株)进行临床常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1)牛源大肠杆菌主要对安普霉素(26.8%)耐药;多药耐药以0耐(62.0%)为主。(2)羊源大肠杆菌主要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7.5%)、氨苄西林(69.5%)、恩诺沙星(46.0%)、诺氟沙星(45.0%)和安普霉素(43.5%)耐药;多药耐药以4耐(16.0%)和6耐(16.0%)为主。(3)猪源大肠杆菌主要对氨苄西林(66.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4.0%)、氟苯尼考(64.0%)、恩诺沙星(53.0%)、诺氟沙星(49.0%)、环丙沙星(36.0%)和庆大霉素(31.0%)耐药;多药耐药以2耐(12.0%)、5耐(13.0%)和7耐(12.0%)为主。(4)鸡源大肠杆菌主要对氨苄西林(74.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3.0%)、氟苯尼考(71.1%)、恩诺沙星(65.9%)、诺氟沙星(61.1%)耐药;多药耐药以7耐(17.7%)和8耐(14.4%)为主。【结论】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程度由高到依次为鸡源菌>羊源菌>猪源菌>牛源菌,加强伊犁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995.
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引起肠道疾病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株的比例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综述了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和国内部分地区所分离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现状等。  相似文献   
996.
杉木组培无性系早期生长测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个杉木组培无性系为测试对象,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国有大坑山林场建立无性系测定林,并以广东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为对照,对无性系一年生、二年生时生长表现进行测定分析发现,不同无性系早期生长差异明显(P<0.05或P<0.01),而第2年时树高、地径重复力已分别达0.94、0.93,表明二年生时对无性系生长进行初步选择有效且可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参试无性系中T-c04无性系早期生长表现最优,显著高于广东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树高、地径增益分别达28.9%、17.4%,而T-c07和T-c22无性系生长表现次之,T-cF1无性系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重染色体易位在培育小麦新品种(系)中的潜在价值,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川麦62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川麦62含5BS·7BS和5BL·7BL易位染色体。从杂交组合内麦8号/2*川麦62的后代中选育出了农艺性状优异的高代稳定品系16EW381和16EW458,原位杂交鉴定发现16EW458是含6VS·6AL、5BS·7BS和5BL·7BL的三重易位系,16EW381是含6VS·6AL、5BS·7BS、5BL·7BL、3BS·5AS和3BL·5AL的五重易位系。同时,产量比较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6EW381和16EW458产量及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综上,本研究将为今后的小麦育种及种质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分离的39株宠物源沙门氏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进行PMQR因子、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基因、四环素类基因、酰胺醇类基因及多肽类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97.4%(38/39),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高达100%(39/39),对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100%敏感;耐药菌株以8耐为主,其主要耐药谱型为CIP-NOF-ENR-AMLAMP-KANA-TE-FFC;主要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有blaTEM和blaOXA;主要检出的PMQR因子有qnrS、oqxA、oqxB和aac(6′)-Ib-cr;主要检出的氨基糖苷类基因有aadA2和ant(3″)-Ia;主要检出的四环素类基因有tetB;主要检出的酰胺醇类基因有floR。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adA2+ant(3″)-Ia+tetB+floR共存类型为主。因此临床治疗宠物疾病时应尽量少用人用药物特别是人用新药,多使用兽用敏感药物,避免人发病时无药可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李健  赵姝  王元  马立才  刘旭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18,42(8):1299-1306
通过检测从海水养殖中分离的对氟苯尼考低敏感弧菌菌株中常见酰胺醇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来分析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酰胺醇耐药性的影响,旨在研究主动外排机制在我国海水养殖源弧菌耐药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分离的海水养殖源弧菌中挑选出41株对氟苯尼考低敏感的菌株,运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酰胺醇类药物(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的酰胺醇外排泵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包括外排泵基因floR、cmlA、pexA、fexA、fexB和optrA,以及Int1、SXT和ISCR1整合子相关基因;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氯霉素、氟苯尼考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利用琼脂稀释法检测41株弧菌分别加入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利血平(reserpine)、羰基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 hydrazone,CCCP)和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he-Arg-β-naphthylamide,PAβN)4种外排泵抑制剂前后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MIC值的变化情况。副溶血弧菌(14株)、溶藻弧菌(17株)、哈维氏弧菌(8株)、创伤弧菌(2株)共41株氟苯尼考低敏感弧菌敏感度检测结果显示,氟苯尼考耐药菌株39株、氯霉素耐药菌株11株。41株氟苯尼考低敏感弧菌菌株中,酰胺醇类外排泵基因floR检出率为100%,而cmlA的检出率仅为17.1%,其他4个外排泵基因均未检出;整合子相关基因Int1、SXT和ISCR1的检出率分别为46.3%(19/41)、46.3%(19/41)和63.4%(26/41)。41株弧菌中,添加NMP、利血平、CCCP和PAβN后,分别有0株、2株、10株和2株弧菌为氯霉素外排阳性菌;分别有1株、1株、15株和3株弧菌为氟苯尼考外排阳性菌。研究表明,CCCP被验证可以作为有效治疗酰胺醇类药物耐药弧菌的外排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花卉园艺》2018,(21):22-22
在鄢陵花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生过很多重要事件,受篇幅所限,组织开展了许多重要花事活动,发现截取1996年来记载的部分大事。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连续8次播出反映鄢陵花卉生产的专题片《鄢陵处处花儿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