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91.
为加强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管理.规范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等工作.提高全国动物防疫水平,根据《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我部指定了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等首批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92.
(一)饲料配方 第1阶段:饲喂50天,仔猪体重由15千克长到30千克.其饲料配方是:玉米30%,麸皮15%,红薯干15%,菜饼8%,鱼粉1.5%,食盐0.5%,细米糠30%每100千克基础饲料添加硫酸铜20克,硫酸亚铁10克,硫酸锌10克.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对雅南猪胴体品质与所测生化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f(cc)型猪肉质显著好于TF(BB)型和Tf(BD)型,后者产生PSE猪肉的可能性较大;雅南P猪(o-1)(AB)型对肌肉贮存损失的影响极显著大于P(0-1)AA型(P<0.01),杂交猪P(0-1)AA型对背膘厚和脂肪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0-1)AB型(P<0.05),Pa(AB)型对膘厚、脂肪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a(AA)型(P<0.05);不同体重阶段血清中β-及前β-脂蛋白含量与瘦肉率呈负相关,与脂肪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4.
为了研究发酵饲料对巴民杂交猪肉质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2头体重60 kg的巴民杂交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益生菌制备发酵饲料(试验组)和常规饲料(对照组)70 d至体重110 kg左右,对试验猪只的背最长肌肉色、系水力、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肉品相比,试验组的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低于对照组,红度值(a*值)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系水力提高了0.44个百分点,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滴水损失降低了0.07个百分点,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0.14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 > 0.05),试验组在肉色、系水力、肌内脂肪等指标方面皆有所改善。试验结果说明饲喂发酵饲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巴民杂交猪肉品肉质,对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肉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5.
F1代猪体脂、肌肉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定远”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杂交 ,F1代猪皮下、肾周和腹部脂肪沉积均减少 ,其中以长白×定远猪和大约克×定远猪更为明显 ,有效地改善了猪胴体品质。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结果表明 ,长白×定远和大约克×定远F1代猪肌肉脂肪含量仅为 1 70 %和 1 5 0 % ,明显低于对照 (定远猪 )的 3 2 6 % ,这主要是肌间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3个杂交组合及对照猪肉中游离脂肪酸以C18∶1含量最高 ,达 43 86 %~ 5 0 6 2 % ,其中对照 (定远猪 )和长白×定远猪显著高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猪 ;杜洛克×定远和大约克×定远猪的C18∶2含量与定远猪接近 ,这些游离脂肪酸可能与其较好地保留猪肉的风味有关  相似文献   
196.
【目的】筛选出F3代香苏杂交猪Dickkopf-1基因(DKKI)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为培育香苏杂交猪新品系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深入研究DKK1基因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通过DNA混池测序的方法对164头F3代香苏杂交猪群体DKK1基因进行SNPs鉴定,采用Excel 2017计算不同基因型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纯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卡方(χ2)检验分析基因型是否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F3代香苏杂交猪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F3代香苏杂交猪DKK1基因的Exon-3,4区域发现6个SNPs位点,分别是A2010T、G2012C、C2014T、A2040C、C2042A和G2044C。6个SNPs位点的Ho均高于He,其中,A2010T、G2012C、A2040C、C2042A和G2044C等5个SNPs位点的PIC处于中度多态水平,C2014T位点的PIC则处于低度多态水平。χ2检验结果表明,仅C2042A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其他5个SNPs位点(A2010T、G2012C、C2014T、A2040C和G2044C)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3代香苏杂交猪DKK1基因A2010T、G2012C、C2014T、A2040C和G2044C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体高、胸围、管围、胸深和腿臀围方面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论】F3代香苏杂交猪DKK1基因A2010T、G2012C、C2014T、A2040C和G2044C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高、胸围、管围、胸深和腿臀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培育新品系的主效候选基因或与主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7.
为评估皮特兰作为父本生产商品猪的优缺点,根据甘肃省现有猪种(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皮特兰和华特B系猪),设置皮杜、皮杜B、皮杜大、皮杜长大和杜长大等5个杂交组合,选用60日龄仔猪进行为期90d的育肥试验,并对其胴体品质和肉质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作为父系繁育的皮杜外,其余各组合生长肥育性能均低于杜长大;皮杜长大、皮杜大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与父本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皮杜B差异显著(P<0.05),但皮杜B的胴体瘦肉率仍提高到66.41%,眼肌面积为40.67 cm2;肉品质以皮杜B最优:其熟肉率显著高于杜长大(P<0.05),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杜长大(P<0.05),肌内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3.76%和24.77%,显著高于杜长大(P<0.05),失水率仅为28.91%,显著低于杜长大(P<0.05),肌肉的pH、肉色、大理石纹、嫩度、肌纤维直径分别为6.28,2.75,3.42,3.29,38.58,均达到优质肉质指标,而以皮杜肉质最差.  相似文献   
198.
本文旨在探究THTPA、TPK1基因在香苏杂交猪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硫胺素含量的关联性。通过克隆香苏杂交猪THTPA、TPK1基因CDS区,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THTPA、TPK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不同物种间遗传距离、核苷酸同源性和构建进化树。qRT-PCR方法检测THTPA、TPK1基因在香苏杂交猪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对不同空腹时长处理的香苏杂交猪各个组织中THTPA、TPK1基因转录水平与硫胺素含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香苏杂交猪THTPA、TPK1基因CDS区序列分别为693 bp和714 bp,编码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5 kDa和26 kDa;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qRT-PCR检测结果表明,THTPA、TPK1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对THTPA、TPK1基因转录水平与硫胺素含量进行关联性分析,THTPA、TPK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相关,THTP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硫胺素含量极显著相关,TPK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硫胺素含量极显著相关。本研究成功克隆出香苏杂交猪THTPA、TPK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研究结果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