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粪肠球菌及复合益生菌对山麻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粪肠球菌组及添加复合益生茵组的总蛋重分别提高了1.19%和3.13%,料蛋比分别降低了4.73%和6.47%;这两组所产鸭蛋在蛋品质指标短径、蛋白高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2.
感染仔猪粪肠球菌不同分离株的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近年来河南省各地感染发病猪群的肠球菌分离株中,选取来源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5株分离菌进行了包括致病性和毒力基因测定在内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本次河南省仔猪感染发病的病原体为粪肠球菌。各地分离菌的形态、培养特性与以及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上表现较为一致,而对各种糖的发酵上存在着的差异;对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和氨苄西林敏感,而对临床常用药物红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完全耐药;经16S rRNA测定,它们与粪肠球菌ATCC29212同源性在99.6%~99.8%之间,与GenBank公布的NC_004668、AJ30183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99.9%和99.5%~99.7%;通过对它们2种毒力表型和携带的6种主要毒力基因以及与对小鼠的LD50测定,发现5株粪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不尽相同,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的HE1和HE5的致病力最强,而仅携带4种毒力基因的HE41致病力最小。用HE1和HE5分离菌对20日龄的断奶仔猪分别进行攻毒,2菌株均能引起仔猪的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43.
[目的]旨在通过黑毛和牛(Japanese Blackcattle)育肥后期投服乳酸菌制剂Entero—coccus faecalis FK-23粉末,探讨付与牛肉的附加价值和该制剂的实用性。[方法]供试牛1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头,每头每日投服乳酸菌制剂8.0g。测量体重(BW),静脉采血检测白细胞数(WBC),维生素A(VA),维生素E(VE).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氮(BUN)及血糖(GLC)浓度;HPLC测验中性脂肪的脂肪酸成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食欲亢进,日增重(DG)明显增加(P〈0.05),血清VE和TC明显升高(P〈0.05),VA维持预计水平走向不变。中性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出现增高趋势,出栏体重增长4.3%,胴体重增加9.3kg。[结论]结果提示,黑毛和牛育肥后期投服乳酸菌E.faecalisFK-23制剂可以获得VE含量较高的高附加价值牛肉并能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4.
为确定导致通辽某鹅场雏鹅败血症的病原,本研究将从病鹅心、肝、淋巴结和脑组织液中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纯化培养,进行形态学和生长耐受性观察,菌属区别、分群和菌种鉴定试验,16S rDNA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HQ831431)为中等致病力粪肠球菌,具有β型溶血特性,可致小鼠急性败血症。分离菌株与参考菌株ATCC29212及国内外分离的其他15株粪肠球菌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9.0%以上,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45.
从神农架金丝猴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益生菌株dlt7a,经鉴定为粪肠球菌。为进一步提高发酵液中dlt7a的活菌数量,对菌株dlt7a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确定dlt7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0%(50mL/250mL),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 6.5。设计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找出发酵培养基中影响dlt7a活菌数的主要成分是蔗糖、鱼粉和KH_2PO_4,并优化3种重要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55%,鱼粉2.63%,豆粕2.5%,酵母膏0.4%,CaCO_3 1.0%,KCl 0.1%,MgSO_4·7H_2O 0.1%,KH_2PO_4 0.014%。在此条件下培养dlt7a菌株,活菌数可达58.83×108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6.53%。  相似文献   
46.
建立人离体肠道模拟模型,研究微量环丙沙星对人源肠道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敏感性的影响,进而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耐药菌的gyrA基因的耐药决定区,并分析其耐药机制。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连续培养后存活菌株对微量环丙沙星耐药,此耐药菌对其他抗菌药敏感;粪肠球菌绎连续培养,对环丙沙星和其他抗菌药物仍敏感;耐药大肠杆菌的gyrA基因发生突变,248位碱基由C变为T,259位由G变为T,相应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83位的丝氨酸和87位的天冬氨酸分别改变为亮氨酸和酪氨酸。研究表明,微量环丙沙星对人肠道菌群具有不同的选择作用,能诱导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这为动物源食品中环丙沙星残留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7.
猪源粪肠球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2013年3月-2014年5月从上海地区10个规模化养猪场收集到分离鉴定的粪肠球菌133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分别检测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aac(6’)/aph(2")和aph(3’)-Ⅲ和ant(6)-Ⅰ]、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和mefA)和万古霉素耐药相关基因(vanA和vanB)。结果显示,在133株粪肠球菌中,耐药基因ermB、tetM、TEM、ant(6)-Ⅰ、aac(6’)/aph2"、aph(3’)-Ⅲ、vanA的检出率分别为:95.5%(127/133)、91.0%(121/133)、63.2%(84/133)、45.9%(61/133)、42.1%(56/133)、24.1%(32/133)、3.0%(4/133);未检出mefA和vanB基因的菌株。分离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以6~9耐为主要耐药株,占81.2%。试验表明,上海地区猪源粪肠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是导致分离株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文章旨在评价干酪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对乳猪生长、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5头经产母猪(2~4胎),产仔后每窝各选取8只乳猪平均分配到4组,每组30头乳猪。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试验1、2组分别口服干酪乳杆菌、粪肠球菌,试验3组口服两者的混合菌液(3∶1),在出生后第7、14、21天各灌喂2 mL、3 mL、4 mL生理盐水或菌液。试验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1、3组21日龄体重分别增加11.5%、13.4%(P<0.05),试验1、2、3组28日龄体重分别增加10.2%、9.2%、11.0%(P<0.05),ADG(21 d)分别增加16.7%、15.8%、17.6%(P<0.05),ADG(21~28 d)分别增加17.5%、19.3%、27.7%(P<0.05)。此外,相比于对照组,试验1、2、3组血清中IgA浓度分别升高99.2%、77.8%、121.7%(P<0.05),IgG浓度分别升高54.0%、69.9%、50.3%(P<0.05)。除此之外,试验1、2、3组腹泻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8.8%、52.5%、63.9%(P<0.05)。综上所述,干酪乳杆菌或粪肠球菌均能促进乳猪生长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COS)和鸡源屎肠球菌PNC01(PN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肉鸡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选取1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AA公雏560羽,采用2(LPS刺激/非LPS刺激)×2(添加COS/不添加COS)×2(添加PNC/不添加PNC)三因素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每处理7重复,每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 d。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饲粮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COS(200 mg/kg)和PNC(1×10~9 CFU/kg)。于试验第17、19、21天,刺激组腹腔注射LPS(1 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表明:LPS刺激降低肉鸡采食量(P<0.01),破坏肠道形态,降低盲肠食糜中丁酸含量和血清IgA水平(P<0.05),引起脾脏肿大,上调IL-1β和IL-8 mRNA表达(P<0.01);添加COS缓解LPS刺激肉鸡采食量的下降(P<0.05),提高盲肠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COS降低脾脏指数和回肠IL-8mRNA表达量(P<0.05),有下调脾脏IL-1βmRNA表达的趋势(P<0.1);PNC可提高21 d肉鸡血清IgA含量(P<0.05),降低肉仔鸡脾脏指数(P<0.01);非LPS刺激时,同时添加COS和PNC可提高盲肠中乙酸含量(P<0.05)。可见,添加COS和PNC均能缓解LPS刺激导致的脾脏肿大,缓解炎症反应,改善LPS刺激对肉仔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0.
试验旨在构建EfaA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表达。根据GenBank中粪肠球菌EfaA基因序列(登录号:U03756)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法扩增、克隆Efa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EfaA基因亚克隆于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4T-EfaA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筛选最佳诱导时间并分析其表达蛋白的生物学特征。结果发现,试验成功获得大小为873 bp的粪肠球菌EfaA基因。经IPTG诱导后,获得分子质量约为59 ku的EfaA重组蛋白,以37℃、0.5 mmol/L IPTG诱导6 h表达量最大。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Efa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