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0篇
  42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01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22.
刘燕  汤承  岳华  王远微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7):1963-1974
鸭甲型肝炎(duck hepatitis A,DHA)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对我国流行的鸭甲型肝炎血清1型(DHAV-1)和血清3型(DHAV-3)病毒具有交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人工合成12条DHAV-1和DHAV-3的VP1蛋白共有的抗原表位肽,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载体偶联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通过检测McAb与DHAV-1和DHAV-3的交叉反应性,测定McAb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效率、中和效价以及攻毒保护率等来筛选McAb。本研究共获得了12株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株(C1、C4、C7、C12、C13、C16)分泌的McAb同时与DHAV-1和DHAV-3发生特异性交叉反应; C1、C4、C7、C16可以抑制DHAV-1和DHAV-3在鸭胚中的增殖,抑制率在75.34%~100.00%不等;对DHAV-1和DHAV-3的中和效价:C1(1:3&1:5)、C4(1:3&1:3)、C7(1:10&1:11)和C16(1:9&1:9);C7和C16对DHAV-1和DHAV-3攻毒雏鸭的保护率较高,分别为“70%、80%”和“100%、60%”。本研究成功研制出对DHAV-1和DHAV-3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McAb 4株,其中2株对病毒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为DHA的防控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旨在探究产蛋各期番鸭肝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肝脂肪酸组成,为番鸭肝脂质代谢应答产蛋提供机理研究。本研究选取开产前22周龄、产蛋初期30周龄、产蛋中期40周龄和产蛋末期60周龄母番鸭各15羽,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学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肝AMPK通路基因表达,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产蛋各期肝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在40周龄显著高于22、30和60周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30和40周龄显著低于22和60周龄(P<0.05)。肝HE和油红O染色切片显示,肝在22周龄呈实质状,至产蛋40和60周龄,肝脂滴沉积明显(P<0.05)。AMPKα1在22、30、40和60周龄呈本底低水平表达,并显著低于产蛋各期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量(P<0.05),FAS在22、40和60周龄均呈高水平表达(P<0.05);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和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在40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22和30周龄(P<0.05)。肝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由C16∶0、C18∶0、C18∶1和C20∶2 n-6构成,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16%、30%和9%。C14∶0和C16∶0含量在40周龄显著高于22周龄(P<0.05);C24∶0、C20∶2 n-6和PUFA含量在60周龄显著高于22和40周龄(P<0.05)。综上,番鸭产蛋期肝通过上调FAS等脂质合成基因表达,合成大量长链脂肪酸,沉积于肝,并增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DH13株重组σB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为NDRV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提供物质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NDRV σB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σB和pET-32a-σB,将2个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获得相应的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纯化无His的σB蛋白,并以此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利用Ni2+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含His的σB蛋白,以此蛋白作为检测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兔源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体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大小约为1 100 bp的σB基因片段。SDS-PAGE结果显示,高效表达出了2种重组σB蛋白,大小分别约为41和46 ku,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04 800,能特异性地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表明重组无His的σ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Western blotting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含His的σB蛋白和无His的σB蛋白均与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原核表达得到的重组σB蛋白具备良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出了重组σB蛋白,并证实了重组NDRV σ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该结果将有助于后续对NDRV σB蛋白生物学功能的鉴定、NDRV诊断用抗原的制备及NDRV新型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25.
26.
本研究利用鲜血琼脂和营养琼脂培养基,从自然发病的鸭体内成功分离出链球菌19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长链状排列,生化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对鸭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耐药性均很强,除7株对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外,其余菌株对丁胺卡那、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低度敏感或不敏感。说明鸭链球菌耐药性在不断增强,给鸭链球菌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7.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S1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以DRV-YH、DRV-YJL两株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RNA为模板,扩增了S1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S1 cDNA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cDNA片段长1643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S1基因的三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ORF2和ORF3)和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RV-YH与ARV-S1133,176分别有6个,10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JL与ARV-S1133,176分别有8个,12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H与DRV-YJL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28.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S4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非免疫番鸭胚增殖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用LSTRIAZOL提取病毒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S4基因节段cDNA.将S4cDNA克隆到PMDl8-T载体上,并进行了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克隆的S4cDNA共1 124bp,包括非编码区和完整的阅读框架.分子进化系统分析表明该毒株与禽呼肠孤病毒(鸡呼肠孤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远,DRV-YB与DRV-89330同缘率为93.3%.  相似文献   
29.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用仔母鸭864羽,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6个重复),各组按2种剂量水平(0和0.05%)的甜菜碱和3种剂量水平(0、0.06%和0.12%)的蛋氨酸分别组合添加进行2×3析因法设计.结果表明,在蛋氨酸相对缺乏的饲料中甜菜碱能高效替代蛋氨酸,甜菜碱对改善肉鸭屠体品质比蛋氨酸更为有效;甜菜碱和蛋氨酸在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腹脂率、肝脏中的甜菜碱一高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BHMT)的活性和胸肌中肉碱含量则无明显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0.
The ontogeny of testicular inhibin/activin in ducks was investigated. Testicular localization of three inhibin/activin subunits (α, βA and βB) was determined in embryonic and newly hatched ducks from 12 days of incubation to 1 day of age, in immature ducks and in adult ducks. In the duck embryonic testis, positive α‐subunit immunostaining was first detected in the Leydig cells and Sertoli cells on day 15 of incubation, whereas βA‐subunit and βB‐subunit immunostaining were found in Sertoli cells and primary germ cells on day 18 of incubation. In 1 month old ducks, intense staining of α‐subunit was present in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consistent with localization in Sertoli cells and primary germ cells, and the immunostaining of the βA‐ and βB‐subunit was also present in Sertoli cells and primary germ cells. Specific immunostaining with inhibin/activin α‐, βA‐ and βB‐subunits antisera occurred in Sertoli cells in the adult duck testes. In conclusion, it was shown that, in the duck testis, the majority of α‐, βA‐ and βB‐subunits are colocalized in Sertoli cell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taining in germ cells and the α‐subunit is present in Leydig cells of embryonic testes before day 18 of incub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rtoli cells and possibly germ cells in the embryonic testes of late stage of incubation and newly hatched ducks, immature ducks and mature ducks may produce bioactive inhibin dimers, inhibin A and inhibin B, as a possible regulator of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secretion. Free inhibin/activin subunits and their dimers may also play an autocrine/paracrin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stis and spermatogenesis. Furthermore, early onset of the α‐subunit in duck testes indicates that it may have an autocrine/paracrine effect on steroid hormone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sex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