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6篇
  52篇
综合类   400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659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孟庆玲  高丰 《畜禽业》2001,(11):14-15
猪瘟(Swine.Fever,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前,猪瘟病毒(HCV或CSFV)按传统分类方法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在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特征方面,瘟病毒更接近于黄病毒科(Flavividae),因此Wenger等将瘟病毒属归入黄病毒科,然而随着HC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瘟病毒和黄病毒间存在一些差异,如病毒粒子成分、结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开放阅读框(ORF)所表达的第一个蛋白的酶活性以及病毒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因此Hust等和Runenapf等建议将其单独列为一个新科——瘟病毒科(Pestiviridae).  相似文献   
82.
用钼蓝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栉孔扇贝(Chlamys farrPri)两种颜色的卵子及其早期胚胎中磷脂含量和核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橘红色卵子的RNA含量较浅黄色的略高,而两种颜色卵子的DNA含量却非常相似;在2细胞期,高受精率的受精卵其RNA量迅速增加,DNA和磷脂含量变化不大,但低受精率的受精卵相对未受精卵而言,其DNA、RNA和磷脂含量略有降低;在32~64细胞期,受精率高的胚胎中DNA和磷脂含量增加幅度大,RNA基本保持恒定。磷脂含量与卵子或胚胎的颜色可能有关,核酸、磷脂含量的变化与受精率高低有关。本实验旨为鉴定扇贝卵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对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进行了超微结构、紫外吸收、核酸类型及多肽SDS-PAGE的研究。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对HHNBV的两分离株和MBV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用TMV作为内标定物测得病毒粒子大小为150nm×450nm,其衣壳为两个帽状物端夹13圈螺旋对称的园柱体结构。病毒在260nm处吸光系数为0.117mg/mL/OD260。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量大于35×106d。病毒囊膜有12种主要多肽。病毒衣壳有两种主要多肽。从寿光(HHNBV—937)和青岛(HHNBV—938)分离到的病毒种在SDS—PAGE和抗HHNBV—937单抗ELISA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HHNBV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在抗原决定簇上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临床分离并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的20株禽源沙门氏菌和1株标准株C79—1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证明:有19株有高耐药性.另外2株有低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其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获得以质粒为模板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符合率为100%;利用PCR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为禽类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检测提供了高效敏感的手段。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其中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作、鱼类性别的控制、鱼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贝类的变态和附着、海洋自然产物和药物、经济海藻的原生质体分离和海带单倍体克隆的建立。作者认为,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必须依赖于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为探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酸疫苗用于免疫预防的可行性,试验用PCR方法扩增出PRRSV HB-3株GP5、M和N基因,通过Linker序列将GP5和M串联为GP5-M,双酶切后和N基因一起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GP5-M-N,经酶切鉴定表明GP5、M和N基因和载体连接正确。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Marc-145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蛋白能在Marc-145细胞中表达。然后用重组质粒pcDNA-GP5-M-N免疫Balb/c小鼠,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首免后2周即有小鼠产生可检测到的病毒中和抗体(1∶4),随后抗体水平快速升高,第8周抗体效价达到最高(1∶32)。说明本试验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GP5-M-N能诱发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为PRRSV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流行状况进行了综述,包括感染抗体的检测和病原学的检测,并对可利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近十年来国内猪PCV2g染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88.
Aptamers are specific nucleic acid sequences that can bind to a wide range of nucleic acid and non-nucleic acid targets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pecificity. Nucleic acid aptamers are selected in vitro from single stranded DNA or RNA ligands containing random sequences of up to a few hundred nucleotides.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 was used to select and PCR amplify DNA sequences (aptamers) capable of binding to and detecting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ne of the major food-borne pathogens. A simplified affinity separation approach was employed, in which L. monocytogenes in exponential (log) phase of growth was used as the separation target. A fluorescently-labeled aptamer assay scheme was devised for detecting L. monoeytogenes. This report described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detection of L. monocytogenes using DNA aptamers. Aptamers were developed by nine rounds of SELEX. A high affinity aptamer was successfully selected from the initial random DNA pool, and its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also investigated. One of aptamers named e01 with the highest affinity was further tested in aptamer-peroxidase and aptamer-fluorescence staining protocols. This study has proved the principle that the whole-cell SELEX could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design aptamer-based molecular probes for dec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ithout tedious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omplex markers or targets.  相似文献   
89.
单增李斯特菌溶源性噬菌体的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丝裂霉素C诱导获得单增李斯特菌溶源性噬菌体,并确定其核酸类型。PCR及其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检测原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丝裂霉素C诱导获得的溶源性噬菌体颗粒,DNase I、RNase A和绿豆核酸酶分别消化噬菌体基因组,确定噬菌体的核酸类型。结果显示,38株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中的16株在tRNAArg位点携有原噬菌体,其中1株可诱导出噬菌体颗粒,该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核酸为dsDNA。噬菌体的成功诱导为噬菌体及其功能基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刘荭 《水产学报》2002,26(2):185-188
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HHNV) ,是一种细小病毒 ,它能感染所有起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对虾组织细胞[1] 。在许多养殖对虾的国家都有IHHNV ,特别是中美洲国家和地区[2 ] 的对虾养殖业深受其害。随着各国间对虾贸易的急剧增长 ,IHHNV地理分布范围日益广泛 ,迄今为止 ,已扩散到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和地区[2 -4] 。红额角对虾 (Penaeusstylirostris)、斑节对虾 (P .monodon)、短沟对虾 (P .semisulca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