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35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纤维类型和酶添加水平对鹌鹑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080只平均体重一致的1日龄鹌鹑随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纤维类型(麸皮和统糠),酶添加水平为0和50 mg/kg,试验期为28 d。结果:统糠组鹌鹑的末重及饲料效率较麸皮组分别显著提高0.29%和3.13%(P<0.05),而50 mg/kg酶组鹌鹑的末重及饲料效率较0 mg/kg酶组分别显著提高0.26%和3.13%(P<0.05)。无论日粮添加酶与否,统糠组鹌鹑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及空肠相对重量均显著高于麸皮组(P<0.05),而日粮添加50 mg/kg复合酶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及十二指肠和回肠相对重量(P<0.05)。统糠组鹌鹑血清尿酸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低于麸皮组(P<0.05),无论日粮纤维类型如何,添加50 mg/kg复合酶显著降低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P<0.05)。结论:日粮添加统糠作为不溶性纤维可以提高鹌鹑的体重、饲料效率、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同时无论纤维类型如何,补充50 mg/kg复合酶均可降低鹌鹑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关键词]纤维|酶|鹌鹑|消化酶|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种属芽孢杆菌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生长性能、背肌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初始体重为(25.07±0.21)g的彭泽鲫5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复合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1:1)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在流水水族箱中开展60 d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及复合菌均能显著提高彭泽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 < 0.05),其中复合芽孢杆菌组促生长作用更明显|地衣芽孢杆菌组及复合芽孢杆菌组彭泽鲫的肠道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 < 0.05)|彭泽鲫饲喂含枯草芽孢杆菌及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后,其肝胰脏淀粉酶、中肠胃蛋白酶及血清脂肪酶活力均显著提高(P < 0.05)|同时,饲喂彭泽鲫含芽孢杆菌的饲料后,彭泽鲫背肌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P > 0.05)。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促进鱼类生长,调节肠道健康|其中复合芽孢杆菌对肠道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芽孢杆菌|彭泽鲫|生长性能|肠道结构|消化酶  相似文献   
103.
104.
《饲料工业》2017,(6):41-46
试验以黄腐酸和黄连解毒散为材料,将150只肉鸡随机分成空白组、抗生素组、黄腐酸组、黄连解毒散组、混合组Ⅰ、混合组Ⅱ及混合组Ⅲ,通过考察鸡肠道结构(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以及肠道pH值等指标,探讨黄腐酸联合黄连解毒散对肠道功能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42 d混合组Ⅱ可使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6.83%(P<0.05)、15.23%(P<0.05);混合组Ⅰ与空白组相比,肠道蛋白酶活力、隐窝深度分别提高了77.94%(P<0.01)、15.84%(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肠绒毛高度增加了32.74%(P<0.01);混合组Ⅱ与混合组Ⅲ相比,V/C值升高33.06%(P<0.01)。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腐酸和黄连解毒散能显著提高肉鸡消化酶活力,改善肉鸡肠黏膜结构及菌群组成,从而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甘草粉的饲料对尖吻鲈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及免疫酶的影响,为甘草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草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饲料中,然后对尖吻鲈幼鱼进行饲料投喂试验,添加量0%为对照组,1%、3%和5%为试验组,各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56 d,测定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RYP)、胃蛋白酶(PP)、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对尖吻鲈消化酶指标与生长特性指标间、免疫酶指标与存活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和5%试验组尖吻鲈的存活率(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试验组的体长增长率(BL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前肠AMS活力在3%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肝脏AMS、前肠LPS、肝脏LPS和胃LPS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前肠TRYP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PP活力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WGR、SGR与肝脏AMS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肝脏T-AOC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CAT活力、GSH-PX活力和POD活力在1%试验组显著升高,MDA含量在5%试验组显著下降;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GSH-PX活力在3%试验组显著升高,LZM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下降.SR与肝脏T-AOC、肝脏T-SOD、血清T-AOC、血清CAT和血清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饲料中添加3%~5%甘草粉可更好地提高尖吻鲈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增长,协助杀菌,提高尖吻鲈的存活率;添加1%~3%甘草粉可增强尖吻鲈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过氧化物积累.因此,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草对尖吻鲈幼鱼具有促进消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为探明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适宜投喂频率,选择体重为(1.80±0.08)g的幼鱼进行养殖试验。试验设计5个组(F1、F2、F3、F4、F5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06:00),2(06:00、18:00),3(06:00、12:00、18:00),4(06:00、10:00、14:00、18:00)和5次/d(06:00、09:00、12:00、15:00、18:00),每组设3个平行,共计15个养殖桶,每桶随机放50尾试验鱼。试验观察不同投喂频率下黄斑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1)各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F3、F4、F5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F2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F3组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2)F3、F4、F5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脏体指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各组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试验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水分含量逐渐下降,F3、F4、F5组肌肉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肠道中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先降后升,F1、F2组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3、F4、F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指标并考虑养殖成本,建议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07.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中小肠阶段主要消化酶的组成及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胃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消化4 h时补充消化酶)模拟消化,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考察各处理条件下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消化率的差异和各消化酶的贡献。结果表明:1)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均可显著提高胃消化后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胰蛋白酶可以进一步提高胃消化后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补充3种消化酶可以提高对小麦麸粗蛋白质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2)小肠液中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上,因饲粮底物的不同而异,其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对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贡献相对较高,而胰蛋白酶和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可以引起消化率显著性差异(P<0.05)。在猪的小肠模拟消化阶段,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程度均有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8.
雏鸭是指从出壳到2周龄的幼鸭。此阶段,幼鸭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但肠胃细小,采食量少,消化腺体不发达,所产生的消化酶不完全,要喂易于消化、营养全面、蛋白和能量都较高的日粮,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雏鸭的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以培育优质的肉雏鸭。  相似文献   
109.
半胱胺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小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窝(共90头)新生"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窝(共30头),14日龄时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 120 mg/kg半胱胺和基础日粮 200 mg/kg半胱胺,试验期45 d.在4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6头仔猪,屠宰后分别迅速刮取十二指肠中段、空肠近、远段、回肠中段内容物,冷冻保存,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20 mg/kg半胱胺能显著提高仔猪体质量、平均日增重,改善料重比;添加120 mg/kg半胱胺和200 mg/kg半胱胺均能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空肠近、远端和回肠内容物中的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回肠中淀粉酶活性.试验提示,日粮中添加适量半胱胺可以显著提高仔猪小肠中消化酶活力,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重口裂腹鱼生长、肠道消化酶和菌群以及水质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250.00±0.50)g的重口裂腹鱼180尾,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试验日粮,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复合微生物制剂可提高重口裂腹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且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作用效果越明显;可显著提高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P<0.01);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前、中、后肠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菌群数量(P<0.01或P<0.05);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试验中、后期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和氨氮浓度(P<0.01或P<0.05).由结果可知,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改善水质,提高重口裂腹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数(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