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77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91篇
  112篇
综合类   1021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262篇
畜牧兽医   1748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粘虫胶在金丝小枣无公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金丝小枣无公害生产中,应用粘虫胶对主要害虫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高果品质量,有利于实现果品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植物根际细菌HQ1-2在黄瓜根际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土壤微生态和枯萎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HQ1-2在黄瓜根际定殖密度,采用对峙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Q1-2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处理12 d时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分别能保持104和106 cfu/g的定殖密度;HQ1-2处理显著增加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提高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根际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在室内试验,HQ1-2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盆栽试验,HQ1-2显著防治黄瓜枯萎病,其防效达到84.62%。另外,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HQ1-2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83.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84.
黄新 《吉林蔬菜》2020,(1):17-18
粘玉米也被称为甜玉米,属于特用型玉米,经济价值高,对种植要求也高于普通玉米,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粘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可以食鲜穗、速冻、做食品点心、保健食品和反季节销售。粘玉米的秸秆又是牛羊的良好饲料,相比于普通玉米,粘玉米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普通玉米的2耀3倍还多,由此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种植普通玉米向种植特用型玉米转化中,粘玉米投入少、效益高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栽培粘玉米,确保高产量、高品质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位山灌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干密度、含水率的试样进行差异性冻融处理,冻融循环结束后对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并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建立粘聚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体粘聚力与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呈负相关,与干密度呈正相关,土体粘聚力在冻融循环1~2次之后显著降低,低密度、低含水率的土体在冻融作用下粘聚力下降幅度较大;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粘聚力趋于稳定;各因素对粉质黏土粘聚力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影响因素对土体粘聚力的影响表现为:干密度含水率冻融次数。  相似文献   
86.
为猕猴桃采后贮藏和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青霉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猕猴桃果实接种防治试验,研究粘红酵母对猕猴桃贮藏期由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粘红酵母菌悬液一定程度能抑制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对青霉菌具有抑制效果;猕猴桃果实接种浓度为10~9 CFU/mL的粘红酵母菌悬液,在20℃室温条件贮藏,青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为6.0%和0.9cm,其对青霉菌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空白)。粘红酵母具有作为猕猴桃贮藏期保鲜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了探索枯草芽孢杆菌与粉红粘帚霉复配菌剂对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沽源县2018年发生粉痂病的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将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与麦麸混合后,以不同菌剂量给供试马铃薯种薯薯块儿包衣。收获后测产并调查大、小薯数比例及粉痂病的病情指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菌剂,不影响马铃薯的出苗率,不影响马铃薯的大、小薯个数比例及产量。然而对马铃薯粉痂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马铃薯种薯中拌入枯草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菌剂,对马铃薯粉痂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推荐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8.
2005年11月吉林省敦化市某种鹅场饲养的种鹅群陆续暴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鹅大批死亡。发病鹅为彼此圈舍邻近的肉种鹅群,共饲养莱茵鹅6320只,本地白鹅1080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前后共有403只鹅发病,死亡234只。发病率为5.4%,病死率为58.1%,经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就本次疫情,浅谈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制措施。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PM-1)引起的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扬州大学和华南农业大…  相似文献   
89.
鹅副粘病毒病又称鹅类新城疫,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是一种禽鸟共患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肿头,流泪,喜卧,下痢,脾脏和胰腺肿大,散布大小不一坏死灶,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结痂为主要特征。本病于1997年7月在我国江苏、广东等部分市县雏鹅中首次炷生,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0年8月解放军军需大学在吉林省发生的类似“小鹅瘟”病死雏鹅体内发现了典型副粘病毒和典型病变,从而证明吉林省存在本病。2004年夏秋季,某养鹅场暴发传染病,引起鹅大量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0.
隐孢子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其致病机理及宿主防御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凋亡是宿主细胞抵抗隐孢子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宿主细胞通过细胞凋亡防御隐孢子虫感染,而隐孢子虫则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以促进虫体发育。目前已知的参与隐孢子虫调控细胞凋亡的因子主要有Caspase家族、microRNAs、B7-H1基因、凋亡抑制蛋白(IAPs)、表皮生长因子(EGF)、TAT蛋白等;隐孢子虫调控上皮细胞凋亡通路包括外源性通路(Fas/FasL,TRAI/TRAIL)和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通路)。文章综述了隐孢子虫感染调控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设计和开发抗隐孢子虫病的疫苗和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