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5篇
  22篇
综合类   335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91.
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3种水平上概述了遗传多样性在玉米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形态标记、染色体带型标记、同工酶标记以及DNA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揭示遗传多样性,多种标记方法应该有选择地结合起来,以便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92.
石刁柏幼胚胚状体发生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来自国外的石刁柏品种(C.IL,PURPLE和APOLLO)为试材,研究不同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添加2,4-D、KT、6-BA和NAA等生长物质对石刁柏幼胚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在MS 2,4-D 1.0 mg/L KT 0.5 mg/L 6-BA 2.0 mg/L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产生体细胞胚.降低2,4-D的浓度,将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组织块继代培养2~3次可诱导产生出米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继而有胚状体的发生.胚性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经球形胚、梨形胚、长形胚、子叶分化期到成熟胚,其发生的胚状体与单子叶合子胚形成具有相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93.
雄性不育和可育大麦花药和花粉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麦雄性不育和可育花药形态和花粉发育进行了细胞胚胎学比较研究,结论如下: 1.可育和不育大麦的花药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在于不育花药基部成为戟形,且开花时花药变得瘦小。 2.可育大麦的花粉发育类同于一般的禾本科植物。而不育花粉不能发育到二核期,并很快解体形成“无花粉型”花粉;其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有几种异常现象:(1)早期发生异常;(2)绒毡层过早退化;(3)属绒毡层解体较晚者,小孢子能发育到二细胞阶段,但形态扭曲,内含物贫乏。 3.可育的药壁发育正常同于单子叶型,直到2细胞花粉粒时期绒毡层才全部退化。而雄性不育药壁发育异常,主要体现在绒毡层早期退化或药壁分化不完全。  相似文献   
694.
河南紫斑牡丹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河南紫斑牡丹的核型、Ag-NORs和Giemsa C带带型.核型为2n=2x=10=6m+2sm+2st;C带所显示的端(T)带和Ag-NORs的数目和位置相同.作者认为,紫斑牡丹染色体的T带,实际上应为N带(NOR带);常规染色显示的所谓随体,实际上是端部NORs.  相似文献   
695.
大偃麦草和山黑麦中,经常利用其双倍体来转移理想性状和恢复种间杂种育性。本试验研究了E.lancelatus、E.caninus、以及其F1杂种、高代材料(F7和F8)和高代双倍体后代的3个世代(C1、C2和C3)的细胞学、育性和形态学特性。E.lancelatus和E.caninus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联会为典型的异源四倍体。F1杂种的染色体配对表明这两个亲本间存在密切关系。在F8和F7代中观察到最频繁的二价体联会数为14个二价体。  相似文献   
696.
本研究将λDNA导入中国春小麦,对其后代D1,D2代的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对形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跟踪统计。D1、D2代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出现了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D1代PMC减数分裂变异率为25.54%,但未发现明显的形态性状变异。D2代PMC减数分裂变异率为24.05%,与D1代相比,D2代的PMC减数分裂变异开始分化,观察的出现PMC减数分裂变异的30个单株中变异幅度为9.04%~57.14%。D2代群体形态性状发生了丰富的变异,在株高、茎秆硬度、穗长、穗粒数等方面出现了变异,并且出现了茎秆坚硬、穗长增长、穗粒数增多的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697.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母细胞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具有哈克尼西棉(Gossypiumharknessii)细胞质的显性无腺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不育系可以正常形成孢原细胞、造孢组织细胞以及小孢子母细胞,其药壁分化正常。但在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母细胞液泡化而退化,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可能与作为营养源的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698.
本试验以花椰菜优良自交系GS-31为试材,通过压片和石蜡切片技术对花椰菜花蕾和小孢子发育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花椰菜花药发育经历了孢原细胞时期、造胞时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时期和形成成熟花粉粒4个时期,小孢子发育经历了四分体、单核期、双核期及三核期,花椰菜单核靠边期花蕾大小为3mm左右,为适合小孢子培养采样时期.  相似文献   
699.
亚洲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种间杂交障碍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栽培稻 Oryza sativa 与短花药野生稻 O. brachyantha 分别属于稻属的AA和FF染色体组, 其种间杂交障碍影响了短花药野生稻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利用. 本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杂交后杂种胚胎和胚乳发育以及杂种胚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交小穗双受精率高达82.93%,但是杂种胚胎发育到球形胚期停滞并开始解体,游离胚乳核未能正常细胞化而出现解体,导致杂种胚胎在发育中途夭亡,不能形成正常成熟的杂种种子.杂种胚囊发育过程中,大孢子母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但形成四分体异常,导致功能大孢子异常,胚囊发育到单核或二核即出现退化现象,最终无法形成正常成熟的胚囊,表现高度的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700.
为了明确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中所携带的外源遗传物质,利用SSR标记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H18和0841进行了鉴定.SSR标记结果表明,331个SSR标记中有271个在亲本华山新麦草和普通小麦7182间具有多态性;85个在华山新麦草中具有清晰且明亮的特异条带,其中9个标记在H18衍生的8个单株中(2n=51~54)具有华山新麦草特征条带.0841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利用筛选的9个标记对其鉴定,发现定位于小麦3D染色体上的标记Xbarc71在0841中具有华山新麦草的特异条带,同时缺失小麦亲本7182的特异条带,推测0841可能是华山新麦草的3Ns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3D染色体.条锈病抗性鉴定显示,0841中抗至高抗条锈菌条中31号和条中32号混合小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